张 严
医学专业继续教育思路与模式
张 严①
检索医学专业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分析医学专业继续教育的现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专业继续教育新思路与培养模式。通过课程设置来增强医学基础理论、医学新技术、医学心理学、医学营养学、专科医学及医学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对医学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继续教育与技能拓展,确保继续教育教学机构的教学水平,建立有效的继续教育监控与反馈系统,最终为进一步提高医学继续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打下基础。
医学专业;远程医学教育;培养模式
DOI∶ 10.3969/J.ISSN.1672-8270.2015.08.022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Training, Beijing Health College, Beijing 100053, China.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医学继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继续教育是面向医务人员的一项特殊教育,是学习临床工作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以及新技能等为主的学习过程,是对医务人员知识补充、更新、提高和拓宽视野的教育过程。
医学继续教育起源于美国,1972年美国医学会明确提出了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的定义和目标,到1979年美国的继续医学教育就实现了制度化。我国自1991年由卫生部颁发了“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开启了医学继续教育篇章,并逐步向规范化推进。受临床工作专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影响,医学专业的继续教育关系着临床医疗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关系着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效果。因此,医学继续教育在临床医学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科技进步和知识体系变革,医学人才结构及培养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何提高医学继续教育质量,使其在新形式下发挥积极作用,是开展医学继续教育必须关注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1.1 医疗模式的转变
新时期人们对健康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其中强化医疗服务是医改的重点内容。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人群带病生存率逐年增加,高质量且持续终身的医疗服务是提高人群带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该文件共分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改革重点和主要举措、组织管理和试点安排4个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推进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临床医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设。因此,全面发展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已成为医疗卫生工作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
1.2 医务人员技术队伍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医务人员技术队伍存在临床技师人员缺乏、技术专业种类设置滞后以及基层医疗单位医护人员缺编等突出问题。
(1)临床技师人员缺乏。技师(士)类从业人员总数远低于医护人员总数,技师(士)大专以下学历人员所占比例高达78.9%,整体学历层次偏低,表明医学技术从业人员需求缺口大,高学历人才缺乏,医学技术专业教育市场前景可观[1]。
(2)技术专业种类设置滞后于卫生人力市场需求。许多医学技术专业岗位缺乏相应的教育,很多领域的技术岗位后继无人,只能靠医护人员转行从业[2]。
(3)基层医疗单位医护人员缺编严重,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3]。同时,在服务意识、服务理念、业务素质及技术水平和能力的诸多方面与临床医疗技术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存在差距,医学人力资源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4]。
2.1 医学教育现状的分析
为了弥补医学人力资源在数量与质量方面的欠缺,积极拓展各层次的医学教育,目前医学继续教育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医学高等院校按照教育部统一计划逐年扩招医护生源;积极拓展各层次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医学成人高考等教育形式提高医护人员的学历层次。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医护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但由于受到工作与学习矛盾的影响,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遇到了一定问题。如全日制医学教育形式,有经过长时间教学经验积累的优秀教师资源,教育教学质量有全面保障,而成人继续教育,由于学习时间和地点相对固定,限制其在一些基层医护队伍中的推广。因此,一种覆盖面更广,形式更为灵活的教育形式亟待产生来充实我国现有医学教育[5]。
2.2 电大远程医学教育的定位
电大远程医学教育起始于1999年,其标志为教育部组织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构建医学终身教育体系,医学远程教育也随之启动。经过近些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以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中国医科大学等国内十余所知名院校为办学主体并覆盖全国的远程医学教育格局[6]。电大医学教育的学习形式包括学习班和函授,培养对象主要是面向基层、偏远地区具有从业资格的在职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的在职教育与其他职业相比,普遍存在工作压力大、作息时间不规律的特性[7]。因此,医学教育的形式应当更加灵活,必须以学生特点安排课程进度,创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环境。远程医学教育应突出开放办学的特点,由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在任何时间、地点,学习各项开设的课程,这一点对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有重要作用[8]。
远程医护教育可以高效率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各高校教学资源优势,学习者可以根据网络获取最新的数据资料,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9]。远程教育还可以使学生建立一个学习群体,同学相互间分享自己在学习工作中的心得,成为提高能力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10-11]。
2.3 电大远程医学教育的问题分析
目前,电大远程医学教育由于缺乏可借鉴的模式,尚未建立完整的建设与质量保障体系,使得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阻力[12]。现行的医学远程教育教学计划主要是套用全日制医学教育的版本,突出理论课程学习,不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以学为本,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并存在下述主要问题。
(1)理论选修课较少。电大远程医学教学,在选修课程方面难以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课程间的逻辑性、协调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当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来体现远程特色[13]。
(2)实践教学缺乏教学医院。造成学生实践教学管理难度加大,继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和临床认知度,致使整体科研意识比较薄弱,学生论文写作缺乏思路,影响了教育实效[14]。
(3)教学观念滞后。应当尽快从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维持性模式转变为掌握获得知识能力为目的的自主教学模式[15]。另外,现阶段欠缺医学远程教育质量评价和教学监控,在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应用方面仍需进一步挖掘与证实,这些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远程医学教育的发展[16]。
结合临床实践,持续改进医学远程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提高远程医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教学系统支持及保障体系建设应成为办学单位的首要关注点。
3.1 理论教学管理是医学远程教育的核心
计划的制定阶段既要考虑教学层次的要求,又要兼顾远程教育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开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17]。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医学专业特点,多开发医学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学资源,注重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升级。同时要加强面授课的质量监控,使面授课成为网络教育形式的重要补充。强调课程间的关联性,使学生在碎片式的知识获取中自觉构建起连贯的知识体系。
3.2 实践教学管理是医学远程教育的关键
实践环节是学生将理论课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办法,自觉地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的过程[18]。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是确保学生完成从书本到临床的重要环节,是通过与相关教学医院签订的管理协议,监督学生按照既定的实习大纲完成实践学习任务。还可以通过网络实验教学课件,先演示操作,再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重复,待实验完成后向网络中心提交全部实验数据,由老师检查和验证。
3.3 导学管理是医学远程教育的基础
远程教育中的教师职能已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换为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掌握学习方法,从教授知识改为向学生提供学习建议。在教学计划、课程进度安排上有利于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自学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职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远程教育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一种主动型学习方式。
3.4 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是医学远程教育的根本
医学教育有极强的专业性、实践性、服务性和社会性。保证远程医学教育的质量是提高社会认知度的先决条件,也是远程医学教育得以不断发展的关键。要保证我国医学远程教育的质量除了充分借鉴国外医学远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同时还要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远程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标准,安排专门机构进行量化评估,切实保障并逐步提高远程教育质量。还要构建有效的远程教育反馈系统,注重收集来自学员及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形成灵活、通畅、科学及高效的反馈网络。只用这样才能确保医学远程教育的顺利发展。
在医学继续教育方面,远程医学教育作用不可小觑。近年来,国家多次组织全国医学院校及医学教育机构制作了大量视听教材、课件及视频等支撑文件,内容几乎涵盖学科的所有领域,各大医学院校也在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教学、电教室、网络课程系统的建设,远程医学教育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以高的质量去评价、以高的水平去发展,不断创新更好、更先进以及更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远程医学教育追寻的方向,将对我国医学卫生事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1]贺庆军,万学红,卿平.我国医学技术专业高等教育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8):933-937.
[2]何剑,周京.我国医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2(12):941.
[3]张建欣,肖焕波,肖焕新,等.北京市护理队伍现状及需求预测[J].中华护理教育,2010,9(7):413-414.
[4]Johnstone S.Research on telecommunicate learning:past,present and the future[J].Annals American Academy Political Social Science,1991,514:49-58.
[5]Deana M.Bridging time and distance:continuing education needs for rural health care providers[J]. Home Health Care Management Practice,2001,12:54-58.
[6]郭常平,茅晓延.我国远程医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7.
[7]邹道慧,宋丽欣.探索创新发展我国远程护理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69-371.
[8]Barbara M,Cherie R.Distance learning in a school nurse credential program[J].Journal Fchool Nursing,2002,18(6):338-345.
[9]李亚洁,徐彩霞,王丽姿,等.面向21世纪发展现代远程护理教育[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0):83-84.
[10]Allen I, Seaman EJ.Entering the mainstream:the quality and extent of 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2003and 2004[J].Retrieved,2007,7:26.
[11]彭晓玲,王湘,张静平.国内外远程护理教育状况的比较及其发展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4):47-49.
[12]茅晓廷,郭常平,金涛,等.以全新理念构建远程护理学专业专升本教学计划[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3):13-15.
[13]吴丽军,王冬黎,于杨,等.163篇护理远程教育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0,7(7):312-313.
[14]周丽君,徐旭东,张曙光,等.远程护理教育中教师的职能转变与素质培养[J].护理学报,2009,16(2b):23-24.
[15]谢燕,于兰贞.我国护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1474-1476.
[16]彭晓玲,李平,彭婧.现代远程护理教育教学过程监控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3):88-89.
[17]Robert M,Bernard,PC,EvgueniB.How does distance education compare with classroom instruction A meta-analysis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J].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2004,74:379-439.
[18]雷鸣,周杰.电大远程护理教育的实践与评价[J].卫生软科学,2005,19(1):63-65.
Research on the ideas and modes of continuous medical education
ZHANG Yan
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5,12(8)∶68-70.
In this article the present situation is analyzed by retrieving the training pattern and the curriculum of the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new thoughts and training patterns which are more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re put forward. It can be strengthened by course offered that the knowledge and skill of basic medical knowledge, new medical technology, medicopsychology, medical dietetics, professional medicine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So the medical technologists can get comprehensive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skill development. Finally, the high level of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rganization and the effective monitoring and feedback system which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Medical speciality;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1672-8270(2015)08-0068-03
R-05
A
张严,男,(1973- ),硕士,高级讲师。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培训管理办公室主任,从事卫生管理培训工作。
2014-11-20
①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培训管理办公室 北京 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