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淑芸
连云港市古泊善后河水功能区划调整研究
陶淑芸
一、区域概况
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临黄海,西接中原,北扼齐鲁,南达江淮,有“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之称。古泊善后河发源于沭阳县境内的沭阳水坡,向东流经连云港市灌云县,至东陬山善后新闸汇入埒子口入海,干流全长77.1km,流域面积1135.4km2。作为连云港市重要的行洪通道,古泊善后河兼有饮用、灌溉、航运等功能,其沿岸分布着大量农田灌区和多座乡镇水厂取水口。
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00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中将古泊善后河连云港市境内段划分为两个水功能区,其中市边境至五里村25km段划为古泊善后河灌云县饮用水源区,水质目标为地表水Ⅱ类(GB3838-2002),五里村至善后河闸14.5km段划为古泊善后河灌云农业用水区,水质目标为地表水Ⅲ类(GB3838-2002),水域功能排序均为饮用水源、渔业用水、农业用水。
二、区域发展规划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自2009年以来,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进入国家战略层面。为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发展沿海港口经济,古泊善后河以北的大片农场和盐田经行政区划调整,与徐圩镇和徐圩港区一起划入徐圩新区,规划面积约467km2。根据国家、省、市的战略部署,徐圩片区将建设成为江苏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作为连云港市“一心三极”城市布局的重要构成部分,徐圩新区将逐步成为江苏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连云港跨越发展、带动苏北振兴、服务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崛起。
随着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用水需求大大增加,至2015年徐圩新区用水量将达2.21亿m3,2020年达2.87 亿m3,2030年达2.98亿m3。而徐圩新区本地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匮乏,主要河流烧香支河、驳盐河等多为盐田咸水,水质较差,无法作为新区的生活饮用水源利用,如从连云港市区自来水厂铺设管道向新区供水,线路太长,漏损风险大,不经济。
因此徐圩新区考虑利用古泊善后河较优质的水源作为新区的生活生产水源。但古泊善后河流域降雨年内和年际分配不均,现有水利工程调蓄能力不足,汛期洪水资源利用困难。现状在充分利用上游灌区灌溉回归水情况下,区域供用水基本平衡。为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连云港市实施了《连云港市徐圩新区水资源供给规划》和《连云港市徐圩新区供水工程专项规划》,建设了徐圩新区送水工程,通过新沂河南偏泓——叮当河——古泊善后河线路向徐圩新区调引江淮水,近期规模10m3/s,远期规模15m3/s。同时建设了徐圩新区自来水厂,一期工程规模9.0万m3/d,其中生活用水1.5万m3/d,生产用水7.5万m3/d,自古泊善后河取水,向徐圩新区供应生产生活用水。
三、调整的必要性
在《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实施以来的近十年中,连云港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逐年攀升,工业和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较大改变。徐圩新区原先居民点较少且比较分散,区域内大部分为盐田和海水水库。随着行政区划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用水结构与用水量也发生变化。为促进徐圩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其水资源供给,实施徐圩新区送水工程,将古泊善后河作为重要送水通道,成为徐圩新区主要水源地,其水域主导功能由农业用水向饮用水源转变。
根据《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依据。水功能区划经批准后不得擅自变更。社会经济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对水功能区划进行调整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科学论证,提出水功能区划调整方案,报原批准机关审查批准。”
因此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古泊善后河现状和规划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要作为饮用水源区进行开发利用保护,已不适宜作为农业用水区进行管理。从区域规划实施的迫切要求角度出发,须对水功能区划进行相应调整,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建设发展政策,维护徐圩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造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新区,保障各项区域规划的顺利实施。从水资源优化配置角度出发,为满足区域各类产业用水需求,充分发挥古泊善后河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将农业用水区调整为饮用水源区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水功能区的划分和调整是在整体功能布局确定的前提下,本着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便于管理、实用可行、水质水量并重的区划原则,对区域内的重要水域按其使用功能进行分区管理,经政府审批后的区划成果是实施区域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地开发利用、水域纳污能力审定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将古泊善后河功能区划从“农业用水区”调整为“饮用水源区”,是地方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履行水功能区管理职责,是在监管中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古泊善后河地表水资源功能区划的必要工作。
四、调整方案
根据《水功能区划分标准》,遵循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水质水量并重、不影响下游水功能区的原则,按照区域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现状,本着协调好开发、控制和预留的关系,结合区域河道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调整方案:
原“古泊善后河灌云农业用水区”起始位置为“五里村”,终止位置为“善后河闸”,功能区长度14.5km,水质目标均为地表水Ⅲ类(GB3838-2002),水域功能排序为饮用水源、渔业用水、农业用水。现将“古泊善后河灌云农业用水区”调整为“古泊善后河灌云、徐圩饮用水源区”,起始终止位置和功能区长度不变,2020年水质目标仍为Ⅲ类,水域功能排序调整为饮用水源、工业用水、渔业用水、农业用水。
五、影响分析
对水功能区调整后的水域纳污能力重新进行核定,根据《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T25173-2010),采用河流一维模型进行计算,功能区调整后,功能区的边界条件基本不变,“古泊善后河灌云、徐圩饮用水源区”COD纳污能力为4113t/a,氨氮纳污能力为355t/a。
调整后“古泊善后河灌云、徐圩饮用水源区”水质目标均维持原来的Ⅲ类,与上游水功能区水质的衔接不存在冲突现象,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上游水功能区造成负面影响。
拟调整的功能区上游为饮用水源区,主要服务于龙苴、穆圩、小伊、伊芦、板浦等乡镇小水厂用水。徐圩新区送水工程实施后,送水量大大增加,对各水厂用水量无不利影响。功能区调整后,采取更严格的水功能区管理措施,加强水源地保护,对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更有保障。
水功能区划调整为饮用水源区,相较于原区划的农业用水区而言,水域保护力度将明显加大,将向“明确保护、严格监管”的管理模式迅速转变,这有利于水域范围内面源污染的治理,保护沿线植被、水源林、护岸林及河内水生生物等资源,利于保护、促进水生态环境平衡,提高水生态环境质量。
古泊善后河水功能区经调整后,成为徐圩新区主要饮用水源地,采取饮用水源区的水功能区保护管理措施,为徐圩新区水资源供给规划、徐圩新区送水工程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区域投资环境将不断改善,为徐圩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契机。徐圩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将成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节点与亮点、连云港市重要的产业基地,为连云港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六、结语
由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连云港市新一轮规划相继出台,对区域土地利用、工业布局、城镇布局、水资源供给提出了新的规划方案和建设目标,古泊善后河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导功能亦发生改变。根据《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综合考虑区域规划实施的迫切要求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保护的需要,将古泊善后河水功能区划调整为饮用水源区。水功能区划调整后,应根据纳污能力和水环境状况,制定限制排污总量方案,严格控制面源污染,全面禁止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排污行为,并通过合理的水工调度和水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满足饮用水源地的水量水质要求和水资源开发利用需要。水功能区调整后,对相邻水功能区、相关取水户、当地生态环境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且为徐圩新区乃至连云港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连云港分局 222004)
(专栏编辑:张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