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史的功能与关键问题研究

2015-01-26 13:17方守湖,沈莉芳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起源

高校校史的功能与关键问题研究

方守湖,沈莉芳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高教研究室,浙江 杭州310018)

摘要:高校校史是见证一所学校发展历史,具有丰富校园文化、教化育人、服务校际交流等各种功能,挖掘、研究、修订校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校史研究应注重其学术性,尊重基本史实,理顺发展脉络,传承大学精神、办学理念.该文通过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相关历史资料的分析,对学校的起源、发展及校庆日的确立,提出了建议和主张.

关键词:高校校史;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起源;校庆日

中图分类号:G529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4-11-10

作者简介:方守湖(1961-),男,浙江宁海人,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Function and Issues of University History Research

FANG Shou-hu, SHEN Li-fang

(Research Office for Higher Education, Zhejia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University history is a kind of witness for its development course, with rich functions as abundant campus culture, cultivation and education, intercollegiate exchanging and so on. The exploration, research and revision of its histor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university. University history research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cademic, respect history itself, , clarify development process, inherit the university spirit an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e correlation historical data of Zhejia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is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on the study school origin and its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decoration day.

Key words:university history; Zhejia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origin; decoration day

高校校史是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校史工作具有保存和见证学校的发展历史,服务高校科研和科技工作,宣传和丰富校园文化,教化育人等多重功能.它不仅仅是客观地、全面地记录学校曾经有过的人和事,更重要的是总结和彰显学校长期以来积聚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学校的薪火相传、承前启后作出贡献.2013年起,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值校庆60周年之际,启动了校史整编工作,逐渐引发了笔者对校史问题的兴趣,也启发了一些思考,遂发表与志同者共议.

1校史是属于学术探索范畴的问题

1.1校史是一部“学术化”的历史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就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1]高等学府是学术的殿堂,是产生和传承思想、文化和学术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校史既然作为一所学校历史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自然要将重点放在研究这所学校的人文精神和学术传统,突出教学科研和专家学者在学校办学中的重要作用.

校史是学校历史的见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所以,校史有其系统性特征.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受到政治因素影响颇大,政治动荡使得高校频频出现关停并转现象.大学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来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又会对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轨迹.因此,校史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制约因素.

其次,校史有其应用性特征.校史的应用价值在于不仅仅是存史资政等功能,即总结历史办学经验,汲取经验教训,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更应该体现在传承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形成学校独有的学术文化氛围,体现这所学校办学传统;它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主体精神的重要途径,弘扬和培育师生的爱国爱校精神,凝聚师生校友团结一致的力量;还应该体现在教化育人、宣传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教师校友感情交流等.

再次,校史有其提炼性特征.校史是提炼大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及研究过程中,发掘出学校长期积淀的秉持不变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也凝聚了众多专家学者前仆后继地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人格气质.如北大精神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经过著名学者兼教育家如蔡元培、蒋梦麟、胡适等人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从北大整个历史发展中发掘的北大传统“爱国主义”、西方社会思潮“自由主义”、还有北大早年传播的“马克思主义”等精神中提炼出来的,这是北大的传统也是北大的办学方针,大大地促进了北大的学术繁荣.

因此,在校史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其学术性,尊重基本史实,理顺发展脉络,传承大学精神、办学理念.校史要记载和凸现的是一所学校发展进程中的各方面,收集而来的史料是否尽用详用都是很有讲究的.既然,大学是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的重要平台,因此,校史研究应该把重心放在“学”上,比如教学、学术、学者、学风、学生等方面.近些年来,许多高校都已经撰写并出版过本校校史,大多是千遍一律,歌功颂德者居多,而真正能够展现学校风貌,体现“学”上甚少.既然校史是一部学术化的校史,在校史研究过程中除不断挖掘内涵,实现校史的存史功用外,还应强调每所学校的治学传统和人文精神,突出每所学校的个性和特点,并找出推动这个学校前进的精神所在.[2]

1.2校史研究必须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校史研究必须持有事实就是的态度.历史可以为现实服务,但不能因为现实需要而改造历史.校史既然是“史”之一种,就应坚持史学的原则,必须从历史事实出发,尊重史实的客观规律,言必有据,孤证不立.因此,校史研究要建立在大量真实可信的资料基础上.首先,在文献钩沉、史料考证和实物征集中必须持有细致谨慎的态度,因为它是校史研究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且是一项长期性的经常性的工作;其次,应获取尽可能丰富和全面的信息,无论这些材料是文字材料、口述材料还是图片视频材料,亦或这些材料是否公开过,都必须要经过整理和考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便获得最有用、最真实的资源.再次,要采用现代化手段,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网络化的数据资料库,能够使信息及时得到查阅、交流、反馈、整理及存储,使校史资料得到有效可靠的利用.校史研究并非就事论事,要在拥有丰富确凿的史料基础上,秉着求真务实、小心求证的工作态度,再加上运用严谨的科学的方法,才能总结办学经验,找出学校发展规律;才能挖掘一所学校办学的优良传统以及全体师生、校友前赴后继形成的某种“精神”和“理想”.[3]

2高校起源是关键问题

校史研究中如何确定学校源头问题是关键,它牵涉到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和对社会的影响力.高校源头追溯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需要秉着历史唯物主义精神,进行科学严肃地论证,方可确定.西方著名学府也都有出版过详尽的校史,但却极少有因校史溯源而引发其争议,因为那里的高校受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较小且独立性较强,其大学也少有停、关、并、转的情况,因此,不会出现难以确定高校源头的问题.与之相比,中国近现代高等学校变迁特别频繁,许多学校也是经过了调整、改名及停办、重建和重组,加剧了校史溯源问题的复杂性.校史的溯源,就不仅关系一所高校自我形象的塑造和历史地位的建构,而且还牵涉到对一个国家教育体制变革的认同.我国高校多为近代兴办,由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迅速等诸多因素,学校离合聚散多,加上更名升格等原因,一些院校之间的渊源关系十分密切.

2.1学校源头的追溯须尊重历史

国内高校受中国近代社会动乱不断、政局变化频繁的影响,各高校校史溯源也出现了随意性很大的现象.且中国近现代高等学校的变迁受中国政治的影响非常明显.70年代中期以前,部分高校认为越革命越好,试图想与旧时代彻底决裂,划清界限,想人为地割断历史,不提建国之前的校史,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和对历史事实的否认.而现如今,时过境迁,不少高校却为了凸显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深度又人为地拉长历史,甚至有些高校为了“攀高枝”,便随意嫁接,牵强附会地拉上某所高等学校作为其前身学校,这种种情况都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校史追溯既不可因循守旧,也不能随意夸大.所以,对校史既不能随意缩短,也不能有意拉长.应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以可靠真实的史料,经过严肃严密的考证,才能客观地追溯到学校真正的源头.

2.2学校源头的追溯须重点考察关键因素的整体继承性

校史追溯要强调整体的继承性,主要考虑学校的关键因素,而非个别非关键因素.不能根据片纸只字,就乱认亲戚.[4]正如北大副校长郝平所说,“寻根溯往固然好,但须注意两者之间是否具有连贯性,以免牵强附会”.这里需要正确处理学校“前身”和“本身”的关系.学校的“前身”可以有好几个,但是学校的“本身”则只有唯一一个,不能因为某种原因就毫无根据的把其中一个学校的“前身”拉来作为其“本身”.有的学校“本身”与“前身”的时间间隔太长,而“本身”的建立则完全是另起炉灶,和“前身”几乎毫无关系,那么,这个“前身”也并非此学校之源头.[3]所以,追溯校史源头应综合考虑学校整体的继承关系,重点考察的是“关键因素”.比如,学校性质,办学层次,教师,学生等;而非“个别因素”,如校址、校名等.[5]判断两所高校之间是否有整体继承关系,严格意义上应该综合考虑这两所学校的学校性质、办学层次、教师、学生等关键因素是否具有整体承接关系[6].如果只是单个因数,比如校址或校名等在校史追溯中只是“个别因素”.同一个校址办学,这两所学校在有无继承关系是需经考证的,就像不同的人先后同住过一幢房子.但是,他们未必是亲戚关系一样,更不用说是有血缘的前后代关系了.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文一路校区虽是杭发校的校址,但它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从当时的浙江大学(二分部)调换而来,杭发校与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并无渊源关系;而武汉大学将其前身确定为1893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其主要依据就是校址和校舍因素.另外,在中国高等学校发展史上,还先后出现过同一校名但不是同一所学校的情况,比如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前身——浙江水利水电学校和2001年以后的浙江水利水电学校不是一码事.因此,校名也只是校史追溯中的个别因素,不是判断两所学校具有继承性的关键因素.

2.3学校源头的追溯须“等级要清”

有学者所言:“校史可以追溯最早的源头,不论最初是否高等学校,但既然是举办高等学校校庆,则应有标志性年代,通常应从举办高等教育时算起”.[3]那么,校史溯源就要明确自己的“前身”是否已然是大学,如果经过考证不是大学,就不能自作主张,擅自强行定为本校的建校时间.中国现代大学制度里对学校等级的划分是十分严格的,所有学校的创办时间、性质、层次及目标定位都是可以在政府部门有据可查.[7]许多学校最初是行业技术学校或者是语言学校或者中技类学校,都是经过较长时间发展,达到一定条件升格后,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等院校,即得到政府部门的批准认可.那么算校史,该学校就应该以被认可为大学或开始招生为建校的起始时间.这里也有例外的,因为在中国不少高等院校是从原来的技校、中专或者大专升格而来,这些学校的历史已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累积起来了,就无需自升格年份重新来溯源.况且,中国高校如果必须要溯源至大学,那么很多高校便无历史而言,亦或没有了历史厚重感.如浙江大学溯源至晚清求是书院,清华大学也同样也是溯源至1911年的清华学堂.

2.4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源头分析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前身有两个,一是杭州水力发电学校(1953年10月改名建立),另一个是浙江省杭州水利学校(1956年8月新建立),这是学院的两个分支.所以,分支的关键节点上需要去探究下.而杭州水利学校由于是新建学校,发展脉络十分清晰,不再赘述.而杭州水力发电学校是改名建立的,因此,它还有其前身.它分为3个时期.

(1)浙江工业干部学校(简称浙江工干校)时期(1950.3-1952.10).它是1950年3月由浙江省立杭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浙江省立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私立大陆高级测量学校合并而成,这三所学校都是在抗日战争以前成立的,经过战争,损失很大,特别是私立大陆高测,因为学生极少,且不具备办学条件,难以维持,故请求政府接管.浙江工干校当时由浙江省工业局领导.学校本部在南班巷,分部在通江桥,共有机械、化工、土木、纺织、测量、工人预科等六科,25班,学生572人(1950年3月).

(2)杭州工业学校(简称杭工校)时期(1952.10-1953.7).1952年暑假中,在浙江工干校中,纺织科奉命分出,易址单独成立杭州纺织工业学校,仍由省工业局领导;又将土木科(测量科先前已并入土木科)分出,易址成立杭州土木工程学校,改由浙江省交通局领导.余浙江工干校机械、化工两科改组为杭工校,于1952年10月25日正式成立,以通江桥为本部,南班巷为分部.1952年度第二学期起,杭工校增设电机科,原有工人预科按科的不同分别划归上述3校,仍受浙江省工业局领导,共设机械、电机、化工三科,共23班,计学生1043人(1953年2月).

(3)杭州水力发电学校(简称杭发校)时期(1953.8-1958.7).1953年8月,全国工业性质技术学校执行调整,杭工校的化工科划出,学校改由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领导,并改名为杭发校,明确培养目标,为建设水电站、机械、电机方面的中级技术员,分机械、电机两科,设建筑机器与设备、工业企业电气装备两个专业,计共21个班,学生966人(1953年8月),教职员工约195人.仍以通江桥为校址,南班巷部改为学校机械实习工厂.杭工校的化工科(学生约260人)划出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接收,和温州工业学校化工科合并,另成立杭州化工学校,也即浙江工业大学的前身.所以,杭发校的部分校友参加浙江工业大学的校友会活动,也很好地说明了杭发校和杭工校的这些渊缘.由此也可看出,杭发校与杭工校具有相当大传承关系,两校的变化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学校隶属关系改变,二是化工科的划出.因此,在学校起源问题上,杭发校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源头还是值得商榷,似乎还应追溯至更早的学校.

3校庆日是个严肃问题

校史中关于校庆日的确定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校庆日”是一所大学发展史上一个公认的、关键的历史坐标,折射出建校时的历史光辉,传承着大学的精神;校庆日的纪念活动,既是师生和校友回顾历史、欢聚联谊的美好节日,也是相互加强联系、共谋发展的大好时机.所以,确定一所学校建校的年份和校庆日,对于认识当时的社会发展历史从识这所学校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个问题也涉及很多校友的情感和历史的真实.

在校史研究中发现,有关专家学者乃至社会上对于怎样确定一所学校的校庆日并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准则,有关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因此,各校在其校庆日的认定上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有学校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庆日频频更改,也有学校在建校时间认定上随意性大.大部分院校是以政府批准学校创建、学校成立庆祝仪式日子,或者是以首次招生或开学典礼的那一天作为学校校庆日的时间.如昆明工学院是按学校成立庆祝大会仪式9月7日作为学校校庆日;浙江大学源自晚清求是书院,早已是不争的史实.它的校庆日便定在以求是书院开学的5月21日.个别学校是以与学校有关的特定历史重大事件的发生日作为校庆日.如南京大学的校庆日定在5月20日作为校庆日,原因是1947年,因国民党政府把财政支出用作内战经费,教育经费极度匮乏,使学校师生食不果腹,教育事业陷入危机.5月,南京中央大学学生针对物价飞涨、公费极微、伙食办不下去的现实状况,发起“吃光运动”,发表“反饥饿斗争宣言”,宣布罢课.5月20日上午,以中央大学学生为主体的约5000余名学生举行了“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当天是国民参政会四届三次大会开幕之日,国民党当局在首都南京布下重兵,严阵以待.此处游行遭到武装宪兵和警察的极力阻拦和殴打,造成了多人受伤,酿成了著名的“五二〇惨案”.中央大学是南京大学的前身,为了纪念此次5.20运动,特将校庆日定为5月20日.

因此,在确定高校建校校庆日的问题上,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具体的实践上,主要参考下列要素.

(1)高校的校庆日可定为政府批准学校建立的时间.

(2)校庆日也可定在学校创立后的首个招生日或开学典礼.

(3)由一个学校派生出来的高校,则以派生后的学校为起源.

(4)高校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如战争)停办,后又重建,可用原创立时间作为校庆日.

(5)两所或者多所学校合并后的学校,应以政府认定的主导学校为主.

(6)中等性质学校升格成立的高校,应定为主管部门批准变更的时间.[3]

(7)学校历史沿革中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的那天作为学校校庆日,等.

从文献、档案和尊重历史、尊重历史史实的角度对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校庆日的确定进行梳理和阐释.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到目前为止举办过三次校庆,第一次1994年12月8日,学校举行了建校40周年庆祝活动,第二次2004年1月10日,举办了建校50周年校庆,第三次2013年11月1日,举办了60周年校庆.这三次校庆日的确立从客观上看,只考虑了学校的一个前身-杭州水力发电学校的建校年份,未考虑其他任何因素.因此,从有案可查的几个可信的日期分别是:1953年10月26日,学校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杭州水力发电学校.1975年4月30日,浙江革命委员会批准建立浙江水利电力学校.1984年12月3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批准建立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014年12月17日,水利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举行共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备忘录签字仪式等.所以,我们可以选定也应该选定学校发展历史上的某个日子作学校的校庆日.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高天明.大学校史与现代大学精神[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5):18-23.

[3]王迎喜.浅谈高校校史的编写[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6):57-60.

[4]汪洪亮.略论大学校史研究与编纂[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21-125.

[5]刘海峰.中国高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J].中国高教研究,2004(1):57-60.

[6]罗晰.岳麓书院与湖南大学历史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7]陈平原.北大校史:怎样溯源?[J].北京大学学报,1998(2):86-90.

信息启示

我校与浦江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月28日上午,我校与浦江县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浦江举行.校长叶舟、校党委副书记沈建华,发展规划处、科技处、社会合作处和各二级学院领导及专家;浦江县县长程天云、副县长王红玲,县府办、农办、“五水共治”办、发改局、财政局、环保局、建设局、水务局主要领导及水务局其他领导班子、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出席了签约仪式.仪式由副县长王红玲主持.

浦江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程天云在签约仪式上致辞.他指出,过去一年浦江县的治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后浦江县必须继续坚持以治水为突破口,全面加快后治水时期“两美”浦江建设.他表示,现阶段浦江县在水利改革、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迫切需要系统理论指导和先进技术支撑.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是我省水利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技术技能培训和特色水教育基地,是我省水利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技术支撑单位之一,为水利事业改革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与水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对浦江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水利事业发展水平、加强水利人才培养等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舟在签字仪式上讲话.他说,校地合作是高等学校在新时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增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过去的一年,学校重视与地方合作,积极发挥水利学科优势和特色,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为全省多个地区的“五水共治”水利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参与了十多项省部级重大项目的技术研究和服务工作;学校通过校地合作和社会服务,强化了人才培养特色,积淀了底蕴,锻炼了一批青年教师和干部,激发了学校的科研潜力和服务能力.今天,学院与浦江县签署合作协议,必将使双方的合作更加全面和深入,双方要共同努力从合作中谋发展,从合作中广受益,从合作中促共赢.

在热烈的掌声中,校长叶舟和县长程天云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随后,校党委副书记沈建华介绍了2015年双方具体的合作项目安排情况.此次协议的签署掀开了我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篇章,标志着我校与浦江县产学研合作,共同推进“五水共治”,协同创新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

摘自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网

猜你喜欢
起源
圣诞节的起源
城市的起源
跳绳的起源
萍乡春锣的起源和流变
奥运会的起源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你知道宇宙的 起源吗?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