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表面涂抹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对小鼠1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2015-01-26 04:36:31王新红康雪玲陈思锋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上海200433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诱导性生理学涂抹

徐 明,王新红,康雪玲,李 宁,全 晶,孟 丹,向 萌,陈思锋(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上海200433)

胰岛表面涂抹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对小鼠1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徐明,王新红,康雪玲,李宁,全晶,孟丹,向萌,陈思锋△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上海200433)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胰腺表面涂抹正常或缺氧预处理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对1型糖尿病(T1DM)小鼠的治疗作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将8周龄C57雄性正常小鼠随机分为5组: PBS组、iPSC组、STZ(链脲佐菌素注射造模)组、STZ + iPSC组和STZ + hpc-iPSC(STZ注射造模后给予缺氧预处理iPSC)组,每组10只。细胞在涂抹于胰腺之前用PKH-26红色荧光染色、包裹于低熔点琼脂糖之内。动态监测各组小鼠的空腹血糖和体重,直到第35天处死动物。发现与单纯STZ组相比,iPSC显著降低血糖,提高胰岛面积和胰岛/胰腺体积比,改善糖耐量和葡萄糖曲线组异常。hpc-iPSC的作用比iPSC更显著。STZ + iPSC组小鼠的胰岛内存在红色荧光阳性的细胞,STZ + hpc-iPSC组胰岛内红色荧光阳性的细胞多于STZ + iPSC组。其余各组胰岛内均未观察到红色荧光阳性的细胞。胰腺表面涂抹iPSC或缺氧预处理的iPSC可以提高1型糖尿病小鼠生存率,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保护胰岛。hpc-iPSC的治疗作用起效更早,效果更明显。

△E-mail: chen1216@fudan.edu.cn

猜你喜欢
诱导性生理学涂抹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实现武术难度动作的诱导性练习和教学应用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14
涂抹
延河(2018年6期)2018-06-11 07:34:16
鸡蛋清巧贴吸盘挂钩
女士(2017年10期)2017-11-01 08:16:12
巧贴吸盘挂钩
伴侣(2017年6期)2017-06-07 08:29:23
化学诱导性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β-catenin表达的实验研究
诱导性询问规则在美国的实践发展及启示
涂抹色彩的花
海峡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