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的产后保健与健康监控

2015-01-26 09:38张树华
中国乳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产道胎衣产奶量

文∕张树华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畜牧局)

1 奶牛的产后保健

1.1 补充营养

奶牛分娩过程中会丢失大量的体液和电解质,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需要及时给产后奶牛补充营养。目前,灌服营养液是给予产后奶牛补充营养的主要方法,营养液中主要包含酵母、钙、电解质、多种维生素、丙二醇或甘油等。但灌服存在一定风险,灌服操作不当或速度过快会导致部分液体通过气管进入肺部,引起奶牛死亡。

因此,在灌服前,要确保灌服器长度和直径合适,做好消毒工作;灌服过程中,要确保灌服管插入瘤胃内,全面观察奶牛的反应,通过听诊、吹气、放在水面下观察气泡等方式确保插入到了正确的位置。灌服液要仔细搅拌,使药液或粉末溶于温水中,灌服时速度不宜过快。灌服后缓慢拉出灌服器,防止液体流入气管中。

1.2 科学补钙

研究发现,患亚临床型低血钙的奶牛产前表现为不安和易发生应激,分娩前1 天站立时间比健康的奶牛长2.6 h;并且,产后健康状况不良,产后第1天站立时间比健康奶牛短2.7 h。因此,牛场要重视亚临床型低血钙对奶牛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有必要在产后进行科学补钙。

1.3 产后镇痛

奶牛分娩过程中伴随着严重的疼痛,并且会持续较长时间,尤其对于产道损伤、产双胞胎的奶牛以及初产奶牛,疼痛程度更严重,时间更持久。疼痛会影响奶牛正常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奶牛卧地不起,采食量和饮水量低下,而且奶牛易感染乳房炎和子宫炎。产后注射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不仅能达到产后镇痛的效果,而且还有抗炎和退烧的功效。

2 奶牛产后健康监控

实施奶牛产后健康监控措施,能够做到疾病的尽早发现和尽早治疗,在奶牛患病初期采取治疗措施,能有效的缩短疗程,减少疾病的危害,从而降低牛场的管理成本。

2.1 检查产道

奶牛产后要对产道进行仔细检查,发现损伤,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必要时进行外科手术缝合,涂抹碘甘油等药剂进行治疗。

2.2 检查胎衣不下

产后要及时检查奶牛是否有胎衣不下的情况,具体治疗方法为,注射催产素、雌激素、前列腺素、补钙、维生素E等,促使胎衣排出;对于胎衣不下的治疗,需要配合体温检测,体温大于39.5 ℃时,必须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

然而,对于胎衣不下最有效的疗法是预防,保持产房环境舒适,避免应激,可防止胎衣不下的发生。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可使胎衣不下发病率降低60% 以上。

2.3 监测体温

研究发现,有79.8% 的奶牛在产后10 天内会有发烧(直肠温度大于39.5 ℃)症状。因此,应每天定时监测直肠体温,产后第1 周每天测定2 次,之后每天测定1 次,直至体温正常。

2.4 观察行为

每天观察奶牛的行为,及时发现病牛。主要观察是否有以下行为发生,如精神沉郁、卧地不起、食欲废绝、耳朵下垂、耳朵变凉、眼眶深陷、鼻镜干燥、反刍减少、瘤胃充盈度差、粪便稀少等。另外,检测子宫排出物颜色和形状。

2.5 监测产奶量

分析产后奶牛的产奶量变化,确保泌乳曲线持续上升。产奶量增长的目标是,在产后14 天内初产牛日产奶量应递增8%,经产牛日产奶量应递增10%;产后20 天时,经产牛产奶量应达到45 kg/天,初产牛应达到32 kg/天。通过记录和分析牛群产奶量变化,找出产奶量降低或异常的牛只,由兽医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猜你喜欢
产道胎衣产奶量
南方规模奶牛场胎衣滞留发病规律研究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牛产道疾病治疗刍议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牦牛产后胎衣不下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牛、羊胎衣不下的临床诊治
冬季奶牛多产奶有啥法儿
产道保护凝胶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软产道及盆底的保护作用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软产道裂伤致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