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伟(淄博市公安消防支队高青县大队,山东 淄博 256300)
近些年火灾情况统计分析,发现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火灾数字呈逐年上升趋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调查中,很多公共娱乐场所消防防火工作落实效果不尽人意,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人身、财产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消防防火要点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我国相关制度政策来看,公共娱乐场所主要是指向公众开放的室内场所。如影剧院、录像厅等演出、放映场所;舞厅、KTV等歌舞娱乐场所;游乐及保龄球馆等营业性、休闲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火灾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燃物多。一些影剧院屋顶、建筑构件等是木质或者钢结构,舞台幕布及地板具有可燃性,而观众厅天花板及墙面基于声学设计,多数采用的是可燃材料[1]。另外,足疗保健等休闲性场所过度追求豪华,采取大量木质、塑料等材料。上述公共场所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火势快速蔓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危及人身安全,给灭火工作增加了难度。
第二,蔓延速度快。公共娱乐场所中影剧院等场所结构较为复杂、跨度大,空气流通,火势发展较快。
第三,人员疏散困难。公共娱乐场所人员十分密集,可燃物较多,营业期间发生火灾,会造成人们恐慌,加之环境复杂、安全疏散出口少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群死群伤的可能性。
我国相关制度明确规定,没有经过消防安全检查的公共场所不得擅自投入使用。而事实上,很多经营者由于缺乏消防意识,在装修完成、办理营业执照需要消防安全证明时,才会迫不得已办理相关消防手续,且部分场所进行二次装修时,根本不考虑防火问题,擅自改变房间布局等,使得消防审核、验收等形同虚设,埋下了火灾隐患[2]。
据调查发现,很多娱乐场所设置在商场、市场等公共聚集场所中,与其他部分并没有设置防火分隔墙,一旦发生火灾,将会互相殃及。虽然,一些娱乐场所中墙体、楼板等的耐火极限能够达到规范的要求,但是,在消防检查中却发现,很多娱乐场所的门却达不到使用要求,一般采用的普通木门耐火等级低,且存在擅自更换防火门等情况,在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能够发挥防火门自动关闭的功能。
我国对于建筑顶棚、墙面等部位要求的燃烧等级具有强制性标准。但近年来开业的公共娱乐场所大多为私营场所,具有经营周期短等特点,很多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忽视消防安全,无视国家强制性标准[3]。在装修时仍然采用大量木板、纤维板等易燃材料,且未经过阻燃处理,发生火灾时直接增加了场所火灾负荷。
公共娱乐场所在发展中,出于行业发展要求,常常在走廊两侧布局房间,导致内部疏散通道较为复杂,门多、通道狭窄等达不到使用要求。另外,虽然一些建筑工程经过了消防机构审核和验收,但是,由于采取化整为零的销售模式,造成出口数量较少,难以真正发挥安全疏散作用,发生火灾时,场所内部人员无法安全逃生。
娱乐场所追求整体效果,将装饰品挂在灭火器喷头上,影响消防设施正常使用,且在进行二次装修时,使一些直立型喷头溅水盘与顶部距离变小,削弱了自动灭火系统灭火效果。同时,一些场所为了避免经营过程中发生误报警现象,将火灾报警器关闭,直接造成与之联动的系统及设施处于关闭状态,无法发挥提醒作用。灭火器的配置需要结合公共场所类型,很多场所仅配备了BC型灭火器,配置不全,且一些场所灭火器已经超过了使用期限,没有及时更换,失去其应发挥的作用[4]。由于装修等原因,使得固定消火栓被圈占,且一些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多空间,将消火栓放置在包间中,其中很多消火栓由于缺乏定期保养及维护,水枪、水带早已丢失,或者阀门生锈等问题普遍存在。综上所述,公共娱乐场所作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加强对其进行消防防火势在必行。
确保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的首要前提是科学、合理选择装修材料。在对公共场所进行装修之前,应根据场所及周边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装修方案,综合考虑消防防火关键点,尽量选择不易燃材料,或者燃烧时不会产生有毒烟雾的材料[5]。此外,应慎重对待场所内电气线路及设备,定期对电线线路安全性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老化线路,进行有效处理,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在检查中,要特别对接头位置检查。只有日常做好消防防火工作,才能够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控制火灾隐患。
根据我国相关规范,公共娱乐场所应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内的首层至三层之间,并靠近外墙的部位,不适合设置在袋形走廊两侧或者尽端。如果设置在地下时,出口设置应与出入口地坪高度差在10m之内,内部厅、室面积不得超过200m2,并采取耐火等级高于2h的隔墙,疏散门应设置乙级防火门,同时设置防烟及排烟设施。
安全疏散通道是事故发生时,人们逃生的重要途径,安全出口数量应设置两个以上,当建筑面积在50m2之内,可以设置一个安全出口,同时,临近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水平距离要超过5m以上,避免由于人员数量过多造成的拥挤现象[6]。公共娱乐场所还应设置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照明供电时间要符合规范要求,确保人员能够及时疏散逃生,且在安全出口位置设置醒目的标志,为人们指明逃生方向。如果娱乐场所在地下,疏散里楼梯可以采取防烟楼梯间形式,且地下室与上层共同楼梯间时,应采用隔墙等设置标志,在隔墙上采用乙级防火门,保障人员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灭火技术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因此,公共娱乐场所应积极采取阻燃技术等较为先进的技术,配备消防自动报警器、自动灭火装备等设备,将灭火器等灭火器材放置在公共娱乐场所最明显的位置,杜绝为了美观进行掩盖的行为,同时配置简单易懂的使用方法,实现对场所全面、系统化消防防火防范,从根本上落实好防火工作。另外,所有公共娱乐场所应按照规定配备消防器材、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灭火员,并定期组织员工开展防火演练,特别要强调对初期火灾扑救、如何正确报警及如何疏散逃生等方面的演练,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做到火灾发生时,分工明确,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众所周知,安全不仅是效益,更是生产力。公共娱乐场所应采用非燃性或者难燃性材料,装修采用无烟、不燃性新型装修材料,规范装修设计及施工企业的资格认证,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通过对消防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等方式,保障消防产品合格。公共娱乐场所电气线路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因素之一,应采取暗线铺设形式,裸线应用合格的PVC管进行穿管保护,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明敷设时,应穿金属管并采取防火保护措施,杜绝一切私接电线等现象,且在日常维护和保养过程中,加强对电线的观察,及时更换绝缘破损电线,以确保场所内电气线路安全。
消防管理作为公共娱乐场所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消防防火有效性。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落实防火工作。
3.6.1 积极开展建审、验收工作
建设、设计及城建单位等相关部门应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工作,不得随意改动防火设计图。公安消防部门应加强设计、审核等多个环节的消防监督,严把消防质量关,保障建筑物平面布局、耐火等级等符合标准[7]。针对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娱乐场所,一律不予办理任何执照,杜绝遗留先天性隐患。
3.6.2 加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员自救能力
随着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公共娱乐场所将会面临更多、更大的消防防火挑战。提高人们及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及自救能力成为防火重中之重。开展全面消防安全教育及培训显得尤为必要。首先,将防火、灭火等常识有机整合到一起,使人们能够熟悉各类避难方法,增强人们自救能力,避免在发生火灾等紧急事故时出现混乱等情况。其次,积极开展防火安全疏散演习,提高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素质,使之能够从容不迫面对火灾,及时引导顾客疏散,减少人员伤亡。最后,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媒介,加大对消防法律、防火灭火知识的宣传力度,并增加火灾事故新闻曝光度,引起顾客对防火的重视,使顾客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监督公共娱乐场所消防防火情况,并在进入该场所时,关注疏散路线图。
3.6.3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积极实施责任制
安全责任制度是消防安全的重要措施,应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人员身上,督促人员加强对防火工作的重视。消防部门应明确自身职责,履行自身义务,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监管,定期检查场所内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是否能够正常使用等,确保各项防火设备安全有效。此外,消防部门还可以采取档案式管理方式,为它们建立消防安全档案,相关法人签订责任书,提高管理水平,出现事故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综上所述,预防、减少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事故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单纯依靠一个主体无法实现防火目标。因此,公共娱乐场所负责人应始终树立防火意识,同时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从装修开始到日常管理,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保障人们人身安全。公安消防部门也应履行自身职责,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按照规定,对娱乐场所进行审核、验收,并采取专项与长效管理并重原则,各部门互相配合,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吴翔华.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 [J].科技传播 ,2013,(07):34+40.
[2]钟文治.浅谈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15):106+108.
[3]张真瑜.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火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1):39.
[4]张丽娟,李鹏.浅析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J].山西建筑,2011,(14):236-237.
[5]王健民.公共娱乐场所使用防火涂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低温建筑技术,2011,(11):103-105.
[6]李德禄.浅析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危险性及成因与消防安全管理对策[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1,(04):82-86.
[7]徐志远.基于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防火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4):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