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森林余姚”建设现状与提升对策

2015-01-26 01:23:44向继云鲁才员熊小萍李海波熊丹李百万
自然保护地 2015年2期
关键词:余姚市余姚绿化

向继云 鲁才员 熊小萍 李海波 熊丹 李百万

(1 浙江省余姚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2 浙江省余姚市农林局;3 浙江省余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4 浙江省余姚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31540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森林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改善城市生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1-3]。余姚市地处宁绍平原的中心地段(E 120°52′~121°54′,N 29°40′~30°23′),北濒杭州湾,南屏四明山,西连绍兴市,东接宁波港,全市共辖14 个镇、1 个乡、6 个街道,总面积1527平方公里,人口85 万。余姚境内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达45.05%,林木绿化率达46.02%[4-5]。近年来,余姚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森林浙江”号召,围绕建设“美丽余姚”、“森林余姚”战略目标,为把余姚打造成为“山青水秀,天蓝城美”的宜居城市,全面开展城市绿化、通道建设、村庄绿化、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等工作。本研究通过对余姚市森林城市建设现状的调查和分析,阐述了余姚森林城市建设的成效与不足,并根据余姚市创建森林城市的相关要求,探讨了城市森林建设的提升,为余姚城市森林建设及质效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1 余姚森林城市建设主要成效

1.1 城区绿化面积显著扩增

截至2013年底,建城区绿化面积2.3 万亩,林木覆盖率达3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99 平方米,拥有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及街头绿地128 个,总面积达到7610亩,较大程度提升了城市形象、优化了发展空间、改善了人居环境。

1.2 森林提质、矿山坟墓环境整治和兴林富民工作初见成效

近年来,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48.3 万亩;每年完成中幼林抚育2 万亩以上,完成珍贵树种造林2000 亩以上;完成矿山复绿指标数,“三沿五区”坟墓整治率接近85%;重点提升了茶叶、竹笋、休闲林业、及其他林特产品等产业,林果亩均产值可达3000 元。

1.3 通道绿化、屏障绿化成效显著

完成了余姚大道、东连接线、梁周线等改造,新增绿化里程32.63 公里,绿化面积约67万平方米,市域8 条主要道路绿化率达到95.16%;重点河道包括姚江、浙东引水工程和陶家路江工程完成绿化面积2094 亩,姚江、最良江等主要河道绿化率达100%;沿海防护林带面积达3790 亩,长度23.1 公里的两条沿海基干林带基本合拢。

1.4 村镇绿化建设全面推进

新增绿化面积达95%以上,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庭院绿化率达76%,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2.1%,有35%以上的村庄达到了市级以上森林村庄标准,拥有宁波市级以上森林城镇7 个,宁波市级以上森林村庄111 个、宁波市级绿化先进单位55 个,城乡面貌有了极大改观,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2 余姚森林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森林城市建设整体滞后,执行力度不够,规划不严谨及可操作性不强

由于创建森林城市需要,在资源、力量分配上更多地考虑了考核标准,解决达标的问题,未考虑城乡之间、镇村之间因经济发展等原因造成的绿化建设差距,农村绿化规划不统一,各地各搞一套,村庄绿化整体上给人无序、杂乱的印象,目前仍有近60%的村庄绿化未达到市级以上森林村庄标准。

在规划制订上不严谨,有些方面缺乏科学性、前瞻性,因城市建设导致规划和绿线随意调整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具体实施上不严格,经常出现牺牲绿地率来满足其他控制性指标的问题,道路重复建设频繁,造成绿地系统稳定性较差。同时在推进城市建成区绿化等八大重点工程建设规划方面缺乏细化、可操作的标准,导致建设过程中资金使用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

2.2 资金压力日趋增大且项目资金管理困难

近年来,余姚市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尤其是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两年当中,共投入建设资金12.3 亿元,占据了相当比重的地方财政收入。大量的建设资金需通过融资方式解决,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树木不是标准化商品,定价灵活度高,不同规格的同一树种,价格相差巨大,非专业人士,很难衡量价格的合理性,同样的道路绿化,由于不同的建设标准,造成单位面积资金投入差异巨大。同时,部分项目贪大求全,绿化设计盲目追求上档次、出形象,引种名贵苗木、大树、高档草坪等,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导致以后的养护成本高企,同时资金管理难度大。

2.3 绿化工程建设不够科学,监理考核不到位

一方面,部分项目急于求成,追工期、抢形象、违反植物生长规律,导致苗木栽种后生长不良、存活率低;一些地方片面追求草皮化、灌木化,生态功能不强、病虫害严重、养护成本过高;部分公园、小区、道路的绿化郁闭度不高、蓄积量偏低,树种选择比较单一;部分绿化设计不够以人为本,没有系统考虑市民行道、遮阳、停车等实际需求,为毁绿、占绿问题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在项目设计、论证、施工、验收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人才,不懂专业知识、没有可操作的考核验收标准,存在被设计、施工单位牵着鼻子走的现象,不少监管考核流程都流于形式,为绿化工程的建设成果保护埋下隐患。

2.4 绿化建设成果缺乏有效的保护与管理

首先,养护经费到位不及时,造成绿化成果维护处于中低水平;其次,养护标准不一,城市道路绿化与公路绿化养护经费、乡镇(街道)之间及村与村之间的养护经费,执行标准相差较大;第三,应急队伍及装备等不足,造成有效应对台风、高温等极端天气能力差;第四,绿化养护存在盲区,不少公路路基两侧、农村河道的绿化基本处于失管状态;第五,针对绿化违法行为的执法能力薄弱。《绿化收费办法》和《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执法文本内容陈旧,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同时,城区绿化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在执法管理方面严重脱节,导致执法不够到位,执法效果差。

2.5 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水平与产业富民能力不高

森林旅游与森林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城市生态文化建设还处于较低层次。一些企业经营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林业园区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也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标准化程度较低,林产品附加值无法提升,基本停留在小规模的普通设施农林业模式。同时,花木产业破坏性开发问题严重。相当一部分群众缺乏绿色生活消费观,全民参与力度不足,全社会深厚的生态文化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3 森林城市建设的提升对策

3.1 严格规划,加强监督,注重实效,着力构建完善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

充分发挥规划在绿化工作中的引领、指导和硬约束作用,切实加大统筹规划力度,加强各专项规划相互衔接,在片区规划、用地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进一步明确绿地范围。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推进绿化工作一体化,形成有别于城市、有农村特色的乡村绿化格局。要继续推进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工作,与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签订工作责任状,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争取实现森林村庄全覆盖。同时,由农林部门牵头做好全市绿化工作规范标准的制订,制定明晰、可操作、科学合理的建设标准和验收办法,确保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建立绿化建设工作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农林、园林等专业部门在绿化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3.2 拓展山体绿化、水系绿化及立体绿化空间,全面提升余姚市的城市绿化水平

要加快城区山体的园林绿化建设,推进屯山公园、玉皇山公园建设,适时启动龟山、胜归山、黄山等山体园林建设,形成具有余姚特色的城市森林公园体系,同时狠抓矿山复绿和城市周边坟墓整治提升工作;改造提升现有城区三江岸线绿化带,并向城区六江岸线及其它岸线延伸覆盖,提升水系绿化水平;在符合建筑规范、满足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大力推行屋顶、护栏,立交桥及高架桥等城市建筑立面垂直绿化,提高城市绿化景观效果。要积极推广生态型广场和停车场建设。

3.3 丰富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全面提升森林生态功能

要优先使用乡土树种,积极利用自然植物群落和野生植被,大力推广宿根花卉和自播能力较强的地被植物,选择易生长、适应土质和气候的乡土树种,注重块状、点状与家庭绿化相结合,形成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的森林群落。加强四明山区域封山育林,加快疏林地、迹地和退耕还林地的营林建设,逐步提高森林蓄积量和林分质量,增强森林的稳定性及系统调节能力。

3.4 优化投入,科学管理,着力构建完备持续的支撑保障体系

绿化树种选择、景观营造过程中树立节约务实型绿化理念,合理增加资金投入,以最少的资金、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稳定增长的资金投入机制,把“森林余姚”建设经费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确保资金持续投入,不断提高城市绿化的保障水平。同时,探索灵活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绿化建设和管理。

3.5 树立建管并重理念,提升绿化管理水平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整合职能、明确责任、落实管护人员。按市政绿化管理标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合理核定管养经费,将绿化管护经费纳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中,按照绿化存量的增长逐步增加管护经费,并把管护纳入由市绿化办和乡镇(街道)共同组织的考核之中。同时,加大对绿化管养企业的监管力度,健全资质和招投标管理,实行优胜劣汰。探索建立绿化电子档案,摸清全市公共绿化的家底,为不同的绿化区块量身制订管护方案,实现更加精细化、数字化、规范化的管理。同时,要尽快修订《余姚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和《余姚市城市绿化收费办法》,强化绿化执法监管,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

3.6 树立科技兴林理念,加强专业技术支撑

严格按照“责任人—分管领导—专业技术专家”三位一体工作网络的要求,引进和培养满足专业要求和业务需求的技术人才,提高整体工作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同时,加强对乡镇、部门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系统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进一步发挥农林、园林部门作用,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对绿化工作的指导。另外,一方面加快市属苗圃科研基地建设;另一方面,要和省林科院等部门以及林业、园林专家建立长期的合作联系,积极推进城市绿化新成果、新技术应用,推广节约型、生态型绿化技术应用。

3.7 加强引导,改善服务,着力构建生态、高效的森林产业体系

合理利用生态化资源,促进花木产业升级,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同时,把“森林余姚”建设与生态旅游发展结合起来,与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用结合起来,突出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快培育打造一批历史文化旅游型、山水生态休闲型和现代农业观光型的特色村落,增加林农发展观光农林业带来的收入。另外,立足余姚市现有的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农林特产品优势,积极推进葡萄、蜜梨、樱桃、杨梅等精品果园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3.8 加强林业发展融资体系、林技推广体系、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及农村林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银行、保险、林业、财政等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机制,积极为林农提供林业发展融资支持。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业务,加大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及成员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林技推广机构,加强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改善林业科研条件。切实加强森林检疫措施,严把种苗关,适地适树,不断提高防治水平,严格控制森林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完善林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建立林产品网上交易平台,扩大余姚市林产品网上宣传、推介力度。

[1] 李新平,李文龙.森林城市的研究进展[J].山西林业科技,2011,40(2): 33-36.

[2] 李锋,刘旭升,王如松.城市森林研究进展与发展战略[J].生态学杂志,2003,22(4): 55-59.

[3] 朱文泉,何兴元.城市森林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1,20(5): 55-59.

[4] 蔡建国,舒美英,卢伟民,等.余姚市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1): 155-159.

[5] 阮伟建,姚琪辉,沈立铭,等.余姚市泗门镇森林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探讨[J].上海农业学报,2013,29(6): 138-141.

猜你喜欢
余姚市余姚绿化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25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28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沙湖立交绿化
锋绘(2016年1期)2016-05-13 09:18:14
余姚用“五个有”监管好土地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灾害报道中的地方媒体作为——以《余姚日报》抗洪救灾报道为例
中国记者(2014年1期)2014-03-01 01:37:19
余姚男子私设作坊排污水污染环境被刑拘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