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评论员
石化工业布局之困
○ 文/本刊评论员
转眼夏去秋来,天气渐渐转凉。随着季节的变换,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尽管至今仍然没有拿出最终调查结论,但全国人民没有淡忘,也不可能淡忘。几个月时间,难以抚平丧失亲人之痛,更难以化解人们对惨烈爆炸事故的种种不解。
痛定思痛。其实早在事故曝光之后,媒体第一时间便提出“化工围城”的追问。天津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化工逐步发展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中,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之一和华北地区最大的炼油及深加工基地。
想想不过几年前,人们还在大谈重化工业提速发展。为带动GDP增长,大炼油、大乙烯、大化工,曾是一些地方、城市的争抢对象。为将这些香饽饽抢到手,各地各种优惠政策、倾斜措施层出不穷。
项目带来超常发展,发展带来漂亮数字,数字体现一批官员的辉煌政绩。但是,天津作为一个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安全容纳量毕竟有限。渤海湾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水体,环境容纳量也相对有限。这些在项目论证批准实施过程中,究竟是如何考虑的,人们不得而知。
在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类似的化工围城现象比比皆是,潜在的安全隐患丝毫不让天津。天津港剧烈的爆炸现场震惊了居住在这些化工项目周围的老百姓,也震惊了那些必须为此负责的决策者。于是,危化企业搬迁便提上了日程。
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部署城市人口稠密区危险化工企业搬迁改造,但各地积极性不高。事故之后,各地上报的搬迁改造项目已多达一千多个。
工业布局、城市定位、经济发展均为极其严肃之事,涉及国计民生和千万人的福祉。一个大的化工项目,动辄投资数十亿、上百亿元,一旦决策便断难更改。如若搬迁,其所涉及的后果和损失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为过。
化工项目有很大风险,但又为国民经济发展所必需。为了企业员工、为了人民群众和生态环境的安全,严格的规章制度必不可少。为了安全防范,项目布局时的谨慎规划、严格论证,更是不敢稍有懈怠。我们的防范工作必须想在前,论证工作必须做在前,决策环节必须靠在前,而绝不能相反。
责任编辑:赵 雪
znzhaox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