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永宏 于程程 沈阳工业大学
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逐渐抬头,加强了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美国2009年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来,美国在制造业产值、制成品出口、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成效,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大国、美国的第二大贸易国,在美国进行制造业回归之时,也在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中美产品有了更多的竞争,随之而来的是中美贸易摩擦加剧。
西方学者提出“再工业化”,是针对工业在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是重回实体经济,重视国内制造业,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
美国在经历了工业化的“黄金时代”之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始逐渐降低,大量工业投资开始转向海外,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趋下降。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感到其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和竞争力受到严峻挑战。为此,2009年底奥巴马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借助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例如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重新恢复和提高制造业竞争力,扩大出口,形成在全球范围的竞争优势,以推动美国经济走向复苏。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的制造业,而是以产业升级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建立新的工业体系,发展高端制造业,从而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且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其他产业,尤其是新能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高技术产业。
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13年,中美货物贸易额为5821.1亿美元,同比上升4.9%。再工业化战略是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力促美国增强原来制造业的竞争力,并在新兴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背景下,中国成为美国发动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国,使我国出口产业在美国市场上疲于应对各种贸易救济调查,严重影响我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2009年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开始,美国陆续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纺织品等诸多产品下手,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挑起了中美贸易争端。中国占有优势的光伏类产品成为美国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点,对中国的光伏产业造成了沉重打击。2014年1月23日,美国决定再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中美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可以预见,在“再工业化”战略的背景之下,美国贸易保护将会愈演愈烈,中国制造业出口压力逐渐增大,这对处于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业产生负面冲击,并将影响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
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来,针对中国的工业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呈现出次数多,范围广的特点。2007-2009年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数量激增,数量分别是12起、10起、12起,创历史最高值,在2010年下降后,美对华反倾销调查数量趋于相对稳定。美国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所涉及的行业也发生了变化,具体情况见表1: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998年-2003年这一阶段,美对华实施反倾销调查涉及11个行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冶金工业、轻工业、机械工业、食品工业;2004年-2008年期间,反倾销调查涉及9个行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造纸工业;而2009年-2013年间,反倾销调查涉及11个行业,集中在金属制成品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和建筑材料工业。很显然,与前两段时期相比,2009年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来,反倾销调查在化学工业、食品工业、轻工业和造纸工业的数量减少了,在金属制成品工业和建筑材料工业的调查数量增加了;与2004年-2008年这一阶段相比,涉及的产业增加了,由9个增加到11个。
由此可见,再工业化战略实施以来,美对华反倾销调查涉及的产业增多了,产业分布也发生了变化,更倾向于金属制成品工业和建筑材料工业。
表1 1998-2013年美国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行业分布
随着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为了更好地保护国内制造业,针对中国产品的反补贴调查的数量更为突出。2009年的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数量为10起,创历史最高值。2010年以后,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数量下降,但是仍处于较高水平。以下是美国对华发起反补贴调查行业分布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涉及13个行业,排在前四位的是冶金、金属制品、化学、机械工业。2004年-2008年这一阶段,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的行业有6个,而2009年-2013年期间,被调查的行业增加到13个,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使反补贴调查的行业分布更加广泛,同时加强了对汽车、电子等高新技术行业的调查。
随着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中美贸易摩擦加剧,337调查成为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方式。2010年和2011年,美国对华337调查数量急剧增加为26起和27起,创历史最最高值,2012年、2013年的337调查数量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分别都是18起。具体行业分布如表3:
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得到,1998年-2013年期间美国对华337调查的行业有10个,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电子工业、机械工业、轻工业。同时可以看出,在这三个时间段,电子、机械和轻工业都是美国337调查集中的行业,但与前两个时间段相比,2009年-2013年337调查所涉及的行业更加广泛,由6个行业扩展到8个行业。对食品工业和建筑材料工业的调查减少了,对汽车工业、金属制品工业的调查增加了。由此可见,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来,337调查的行业分布更加广泛,被调查行业由传统行业向高新技术行业转变。
表2 1998-2013年美国对华发起反补贴调查行业分布
表3 1998-2013年美国对中国337调查产业分布
2002年-2005年,是美国对华发起特别保障措施最为集中的时期,调查数量为41起,涉及行业有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纺织工业、金属制品工业,其中纺织工业的调查数量最多,为35起,占总数的85.4%,对中国的纺织行业产生巨大影响。此后,美国对华的特别保障措施应用减少,2006年至2013年,美国仅在2009年对中国发起1起特别保障措施,针对的是中国的轮胎行业,但轮胎特保案对中国轮胎行业造成巨大影响。
美国轮胎特保案是奥巴马时代美国首起对华特保案,也是针对中国的最大特保案。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2009年9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此次轮胎特保案严重损害了我国轮胎业的发展,触及了轮胎出口企业的利益,我国至少20多家企业倒闭,10多万人失业。
第一,要推动中美在高技术制造领域的投资合作。随着中国制造业水平的提升,美国再工业化的持续进行,中美两国在某些产业发展上形成了交叉,中美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美国在高科技,尤其是清洁能源的新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中国的优势在于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并且整体制造成本相对低廉,应该推动中美在高技术制造领域的投资合作,发挥优势互补。中国的光伏企业可以多在美国设厂,带动美国的太阳能安装服务,形成互利互惠,同时鼓励美国科技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支持中国企业在美国设立研发机构,提升中国技术的创新水平。
第二,要努力拓展中美贸易自由化的新渠道。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对两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都将产生负面影响,两国经济不应该相互排斥应该相互补充,在相互尊重平等的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双方沟通,努力拓展中美贸易自由化的新渠道,包括推动APEC自贸区建设,切实发挥亚太经合组织在推进区域一体化方面的协调和领导作用,促进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互动,加快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中美贸易自由化。
第三,鼓励和引导科技创新,力促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着重发展新兴产业,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在转型升级,为了应对美国对中国新兴产业的冲击,必须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科技研发,增强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自主品牌,使“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鼓励和引导新兴产业发展,依托高新技术,发展新能源、信息、环保等产业,力促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第四,要从国家层面对制造业产业集聚布局进行科学引导。关于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研究成果表明: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产业集聚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已经成果各地区政府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但是,在以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下,又出现了地区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进而导致在对美贸易中频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等诉讼的现象,通过产业集聚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正向作用被恶性竞争所导致的负向效应抵消。故而,要避免恶性竞争以减少与中美贸易摩擦,就需要从国家层面按照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特点对制造业产业集聚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