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诚,曹 芸,黄 恒,杨泽林
(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渝北401120)
强基固本创新推动着力激活县级兽医实验室功能
黄 诚,曹 芸,黄 恒,杨泽林
(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渝北401120)
兽医实验室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功能单元,是发挥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支撑作用的核心组成部分,兽医实验室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是决定重大动物疫病工作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重庆市着力于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通过加大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实验室内部管理,创新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机制多措并举,使县级兽医实验室在免疫质量监测、防疫工作考核、调运动物监管和提供动物疫病检测社会化服务方面的功能得到充分激活,兽医实验室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基础支撑作用得到明显加强。
1.1 明确定位区县兽医实验室职能职责为充分发挥兽医实验室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当前动物疫病防控现状,我们对区县兽医实验室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即区县兽医实验室重点跟踪免疫质量,开展疫情应急诊断,通过定点监测、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应急流行病学调查、疫情诊断,掌握第一手数据定期疫情分析评估,为兽医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2 在区县兽医室建设时,实行层次化、差异化错位发展在财政投入和设施设备建设时充分考虑各区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优先扶持发展畜牧养殖大县,对因城市发展要求限养或禁养的区县在兽医实验室建设时仅保证其常规免疫质量监测的基本功能要求。将全市38个区县根据兽医实验室建设要求的高低依次分为A、B类和C类。其中A类有23个区县(要求最高,需具备大量开展免疫质量监测、细菌分离鉴定和具备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力)、B类有8个区县(要求适中、需具备大量开展免疫质量监测和细菌分离鉴定能力)、C类有7个区县(主城周边基本无养殖的区县,具备常规检测能力即可,要求最低)。
2009年,农业部开始对全国范围内的兽医系统实验室实行考核制度,本市以推进县级兽医实验室考核为契机,每年持续加大对县级兽医实验室的财政投入,打好了硬件和软件基础。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一是财政投入每年递增:从2010年开始,本市在县级兽医实验室的财政投入上保持每年递增,经过4年时间,本市每年用于区县兽医实验室的财政投入从2010年的550万增至2014年的2 240万。
二是改善硬件条件:伴随“国家县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续建项目”和《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的实施,中央、市、县分别投入了大量经费开展区县兽医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除C类区县以外的31个有养殖业的区县全部按照《考核》要求以及相关建设标准新建或改(扩)建了兽医实验室,其中5个实验室为新修建实验室,各区县兽医实验室的面积均超过200 m2。实验室的光照、功能布局、水电、消防、网络等均达到了专业要求,均设置了接样室、血清室、病原室等功能区。2009年以来,全市县级兽医实验室共增加和更新仪器设备682台(套),23个A类区县兽医实验室还配置了PCR检测系统。
三是充实人员队伍:通过对县级兽医实验室实行考核,近年来,全市县级兽医实验室引进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除C类区县外的31个县级兽医实验室共有专职检测人员131名,其中硕士研究生54人,平均每个实验室有检测人员4名,能够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四是做好技能培训:为了提高兽医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促进兽医实验室能力可持续发展,结合“中加项目”,重庆市兽医实验室建立了制度化和常态化的培训机制。2009年以来,除了参加国家层面组织的培训,中心还邀请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加拿大食品检验署、国家兽医诊断中心等单位的国内外专家举办了27次实验室技术专项培训,培训人次达2 020人,培训内容既包括兽医实验室理论和实验室操作技能培训。对区县所有新进人员,还规定必须在市中心进行跟班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
五是提升软实力:每年开展1次覆盖所有区县的能力比对,所有比对项目与国家规定的省级比对项目一致。对比对成绩不合格的,该实验室检测人员须到市中心实验室进行跟班培训。在A类区县和B类区县兽医实验室均建立了质量文件,程序手册和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目前正着手开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开发完成后,将能实现市县两级兽医实验室检测数据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全市兽医实验室工作将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根据《重庆市动物防疫条例》和《重庆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重庆市建立了兽医工作“三项制度”,即:“以监促防、以检计酬”的兽医工作考核制度,基于监(检)测报告或风险评估报告的产地检疫制度和规模动物饲养场动物疫病自行检测制度。通过“三项制度”的实施,县级兽医实验室的功能得到充分激活。
3.1 通过实施“以监促防、以检计酬”的兽医工作考核制度,进一步激活了县级兽医实验室免疫质量检测和防疫工作考核的功能“以监促防”是指通过行政监管、技术监测、执法监督三大体系齐心合力共同促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这其中的技术监测主要指的是兽医实验室实施的免疫抗体水平监测,通过监测结果反馈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制定与执行。“以检计酬”是指通过防控工作成效检查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与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经费和职工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这其中的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是由县级兽医实验室提供。仅2015年1-9月,全市县级兽医实验室共检测了416 316份血清样品,4 363份组织样品和1 650份细菌学样品,发放检测报告7 731份,这些检测结果均及时通过通报、报告、点对点发函或预警等形式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和部门,通过这些实验室监(检)测报告的及时反馈,最大程度的消除了疫情隐患;有97%的区县将监测结果与下拨乡镇兽医站的基层动物防疫经费挂钩,有84.8%的区县将免疫抗体合格率与乡镇兽医站职工绩效工资挂钩,通过将兽医实验室监(检)测结果引入防疫工作考核,极大地提高了兽医工作考核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3.2 通过实施“基于监(检)测报告或风险评估报告的产地检疫制度”,进一步激活了县级兽医实验室对调运动物监管的支撑功能“基于监(检)测报告或风险评估报告的产地检疫制度”是指产地检疫时,官方兽医按照产地检疫规程,依据具备资质的兽医实验室出具的动物疫病监(检)测报告或风险评估报告,切实掌握动物疫病防控状况和动物疫情情况,确认无疫安全后方可出具产地检疫合格的证明,并在产地检疫证上标注监(检)测报告或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号。通过这项制度的实施,将动物疫病监(检)测报告或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出具动物产地检疫证明的前置条件(其中规模场主要依据监(检)测报告、散养户主要依据散养单元的风险评估报告),以此强调实验室检测在检疫工作中的技术支撑地位,从而提高产地检疫工作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仅2015年1~9月,县级兽医实验室共发放监(检)测报告9 731份,发放《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报告》457期,为保证动物跨境调运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3 通过实施“规模动物饲养场动物疫病自行检测制度”,进一步激活了县级兽医实验室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功能“规模动物饲养场动物疫病自行检测制度”是指养殖规模达到猪饲养量200头(含)以上的动物饲养场均应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自行检测工作;暂不能开展“动物疫病自检”的动物饲养场应当委托经市农委考核合格的兽医实验室进行检测;饲养周期不超过6个月的动物每批次开展1次检测,饲养周期超过6个月的动物每6个月每批次开展1次检测。该项制度的实施,旨在落实养殖业主对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但目前有的规模场自建实验室开展疫病检测尚有难度,这部分规模场通过委托检验的方式委托区县兽医实验室完成其自检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区县兽医实验室实现了向规模场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功能。仅2015年1-9月,各区县兽医实验室共完成了4 960个规模场的委托检测工作,并向相应规模场提供了委托检测报告,使规模场业主及时了解场内的动物疫病防疫效果,并及时调整防疫措施,有效规避了动物疫情风险。
随着区县兽医实验室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兽医实验室将会得到兽医主管部门和各级领导的更加重视,但同时对实验室样品的监测数量,监测范围和监测项目也将提出更高要求,下一步我们将在监测方案的科学性、样品的随机性和代表性上下功夫、逐步建立风险评估技术框架、完善区县兽医实验室考核指标体系,以期区县兽医实验室功能更多更好地发挥,促进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
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