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疆棉花质量与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2015-01-25 19:33赵明中棉集团新疆棉花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中国棉花加工 2015年5期
关键词:棉花新疆加工

■赵明〔中棉集团新疆棉花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提高新疆棉花质量与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赵明
〔中棉集团新疆棉花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2014年度,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棉花供求变化的影响,国内棉花政策调整使棉价回归市场,下游纺织企业需求不佳,转型升级,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年的棉花市场一方面表现为苦寻优质棉花的纺织企业找不到符合产品需求的棉花,一方面表现为新疆棉花加工企业棉花积压没有市场,许多棉花卖不出去。究其原因,在于棉纤维内在质量指标差,棉花品质问题已经在严重影响着当前新疆棉花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棉花质量,树立棉花品牌,掌握市场话语权,正在成为新疆棉花业界的共识和努力方向。这不仅需要新疆棉花产业从终端研发育种开始,而且包括生产种植、收购加工、仓储检验等环节的合力而为;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先认清新疆棉花质量的现状,然后对症下药,方能成效。下面笔者就新疆棉花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新疆棉花质量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一、新疆棉花质量现状

(一)总体质量状况

从国家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得知,近几年棉花质量呈整体下降趋势。中国纤维检验局的数据显示:高等级棉花(品级1+2级,或者颜色级白棉11+21级棉花),在棉花市场放开前正常年景的比例是40.75%。但从2008~2012年度的数据来看,全国和新疆高等级棉花占比分别是13.01%、18.30%,比放开前正常年景的比例分别下降了68.07%、55.09%;白棉11+21级棉花2014年比2013年全国下降了7.6%,新疆下降了20.66%。2008~2014年度棉花的平均长度全国下降了0.56 mm,新疆下降了0.61 mm;平均整齐度全国下降了0.08%,新疆下降了0.18%;平均马克隆值(A+B级)全国下降了12.63%,新疆下降了8.33%;平均断裂比强度全国下降了0.79 cN/tex,新疆下降了0.82 cN/tex;平均轧工质量(P1+P2)全国下降了2.62%,新疆下降了2.98%。

(二)现阶段新疆棉花质量特点

我们对纺织企业使用新疆棉花质量的跟踪调查得知,现阶段新疆棉花质量主要反映出以下特点。

异性纤维含量较高,“三丝”问题成为质量不高“推手”。如新疆商品棉的异性纤维含量为2 g/t~6 g/t不等,比美棉高出数倍。

棉花色泽容易发黄变异,降级情况明显;轧工质量下降,特别是机采棉轧工质量问题突出。

陆地棉纤维长度分布范围较窄,为26 mm~32 mm,主要集中在27 mm~30 mm,平均约28.4 mm。特别是机采棉的长度、长度整齐度下降严重,仅可满足部分中低端环锭纺、气流纺的需要,符合喷气纺纱机高速纺纱的高端棉花品种太少。

断裂比强度普遍偏低,能达到36支以上所需强度标准的棉花品种少。

棉纤维偏粗,马克隆值分布范围较宽,达不到高品质棉的要求。加之长度类型单一,长度和强度指标单一,不能满足纺织对原棉的多层级需求,陆地棉的竞争力为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

棉花内在质量指标一致性差,可纺性差。

短纤维含量偏高,特别是机采棉高达20%以上。

机采棉质量差异较大,内在质量指标满足中高端纺织棉花少,可纺性差。

新疆长绒棉品质与国外长绒棉比较来看,新疆纤维细度差异大,成熟差异大,强力差异大,棉结杂质差异大,但90%长绒棉长度、整齐度好,纤维强力适中,棉结、杂质少,短纤维含量低,细度细,轧工质量较好,但棉纤维的丝光,弹性相对较差。

二、影响新疆棉花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产业政策因素

在国家3年储备政策的调节下,棉花价格相对稳定,加工出来的皮棉多以交储为主,从某种程度上为棉花加工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利润空间。一些棉花加工企业虽然加工效率低、加工质量较差甚至加工量严重不足,但是在收储政策的保护下,并没有直面真正的市场竞争,无法完全体现市场质量需求,质量意识丧失。

存在棉花加工企业过多、区域性资源与生产能力不均衡,区域争抢浪费资源严重以及棉花质量问题仍较突出等问题。

现有入库公检组批模式致使批次间质量差异大,无法真正体现优棉优价、优棉优用。

棉花生产经营产业化程度较低,棉花为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棉田基础设施差异大,规范程度不高,原棉种植质量一致性问题较为突出。

(二)品种因素

棉花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品种的品质类型单一,没有按品质类型分区种植和分品种收购,管理不到位等。

品种落后且多而杂,不适应现代纺织技术设备向自动化、高速、高效方向发展的趋势,长度类型单一,长度和强度指标也单一,纤维强度和细度普遍较差,与高品质棉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加之,陆地棉的异性纤维含量较高,棉花的色泽也容易发黄,致使新疆陆地棉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主要产棉国的陆地棉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棉花种植品种多为中晚熟品种,产量较高,生长期较长,如果霜期提前,部分棉桃就不能正常开裂吐絮,纤维品质下降,特别是机采棉的适应品种问题突出;同时品种多而杂,地方尤为严重,同一块地中几个品种混种的现象较为普遍,致使棉花内在质量一致性差。

(三)种植因素

棉花生产标准化体系不够完善,棉花生产从播种生产到收获标准化程度差,质量一致性差。

栽培管理水平低。田间栽培管理粗放,存在盲目追求高密度、田间施肥种类单一、农药种类选择不当、残膜回收不彻底等问题,很难产出高质量的籽棉。

(四)流通环节因素

1.采摘因素。

“集中采摘、集中交售”已成为当前手摘棉花收获的新形式,分摘、分晒、分存、分售的“四分”工作很难落实到位,造成棉花质量一致性较差。机采棉品种适应性差、种植模式的制约等,使落叶效果差,杂质含量高,不成熟纤维多,导致棉纤维的长度、成熟度和断裂比强度降低,同时造成加工难度加大。

2.加工因素。

企业质量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造成棉花加工质量不高。棉花加工企业间为争夺籽棉资源,降低收购标准、混等收购、混等堆放、混等加工等问题明显。加工环节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机采棉在采收过程中混入的棉叶、棉秆等杂质含量高,籽清、皮清过程中机械对纤维的过度钩拉打击、过度烘干造成了棉花长度偏短,短纤率高,降低了棉花有效使用率,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机采棉细小的叶屑难以清理,被击打成更小的叶屑,影响了加工质量和颜色级。

3.人为因素。

棉农质量意识淡薄,一味追求产量和价格,忽略棉花质量,在选种时一味追求单产、衣分,只选单产、衣分高的品种,而忽视内在质量的优劣。掺混交售,混级现象严重,致使棉花品质降低。部分企业对市场需求和新标准理解不透,仍按老习惯加工棉花,大清大排使纤维的长度变短、长度整齐度指数降低、短纤率增大。地方部分企业收购机采棉,但因没有配套相应的设备将机采棉和手摘棉掺混加工,也使棉花质量受到影响。企业在收购、加工环节没有完全摆脱以往按品级收购、加工的观念,对颜色级的分类分级把握不够准确,特别是在后期混类混级现象比较普遍。

棉花企业经营理念落后,企业的经营管理多是粗放型,对质量控制不严,研究开拓市场能力差,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提高新疆棉花质量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面对新的环境,笔者认为,今后新疆棉花产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生产区域布局及棉花品种结构,提高棉花生产质量,深化棉花加工,强化棉花营销,努力提高棉花产业的整体素质,培育竞争优势。

(一)优化棉花生产区域布局及产品品种结构

优化棉花生产区域布局,实现棉花品种划区种植,做到区域棉花品种单纯化、棉花品质多样化。发展各种类型的棉花品种,以提高棉花品质和发展特色棉为突破口,实现棉花品种按生态区域布局。

以原棉内在品质一致性为切入点,发展棉花专业化生产,推进棉花产业化进程,实现从植棉分散化向有组织的规模化转变,实现棉花的规模经营,树立棉花生产区域的品牌形象,整体提高原棉质量。

坚持不懈地培育优质高产的突破性棉花品种,在棉花育种过程中,坚持按棉花种植带的不同自然条件,实行定向培育棉花品种。坚持科学严格的棉花育种程序,实行严格的棉花商品种子质量认证制度,这需要政府部门引导和相关政策支持。

(二)完善四大“支撑体系”,提高棉花质量

1.制定和完善棉花质量标准及检验检测体系。

提高棉花生产标准的水平包括制定和完善棉花生产基地环境标准、棉花生产技术标准、棉花质量标准、棉花加工技术标准等,特别是制定问题较为突出的机采棉的生产质量标准,使棉花在生产、加工、流通的各环节都能和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接轨。同时,完善棉花生产的检验制度,对棉花生产、加工实行严格监督。

2.完善棉花加工体系。

加强棉花生产基地建设。应根据棉花加工中对原棉的品质要求,选定棉花品种,区域种植,实行棉花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和标准化栽培生产,确保棉花区域的一致性。

建设优质棉花种子基地。在棉花产业发展中,用选择适合棉花市场需求的棉花品种种植,建立棉花种子基地,统一品种、统一供种,让种子应有的生产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优化和提高棉花加工工艺及设备配套能力,改进采棉机采摘流程和机采棉加工工艺,最大限度地降低机采棉的采摘和加工工艺环节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加强加工行业管理,不断提高棉花加工综合效益,确保棉花加工质量。

3.建立棉花科技支撑体系。

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棉花生产技术的创新,主要围绕棉花品种优化工程、棉花植保工程、植棉全程机械化工程、棉花节水灌溉与科学施肥工程和棉花技术服务体系、棉花种子质量监测体系,全面建立起棉花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通过加快棉花标准化体系建设,特别是机采棉,应包括品种、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皮棉加工等标准,提高棉花规范化生产,有效提高棉花质量的总体水平。

4.棉花产业化体系。

政府在支持棉花合作经济组织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法律保护和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扶持一批科技水平高、辐射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棉花企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真正使龙头企业起到带动作用。加快棉花企业、行业整合,形成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实现棉花生产经营的集约化发展。

积极推动和规范订单棉花生产。

(三)建立政策支持体系

国家应研究扶持棉花产业化的政策,加强棉花市场宏观调控。一是对于棉花企业较多、恶性竞争的情况,加强市场管理,提高加工准入门槛,促进棉花加工企业升级换代,实现棉花加工的规模化、集约化。二是完善棉花质量保障体系。三是加强对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全过程监管,督促棉花经营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棉花标准,对不同等级、类型的棉花,做到分级分等分类存放,分级分等分类加工,要做到因花配车、因质改进,提高棉花的加工质量。四是建立和发挥棉花监管仓库作用,完善棉花公检及组批模式,建立健全棉花信息服务系统,利用大数据为棉花生产经营提供准确、科学的决策依据。

当前,提升棉花质量已经刻不容缓,然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在产业上下游对生产优质棉花达成共识,在制种、种植、收购、加工、仓储、检验等环节普及提升棉花品质的理念,从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共同建设,大力提升新疆棉花品质和竞争力,为促进新疆棉花产业稳定、健康、有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棉花新疆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棉花是花吗?
棉花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新疆多怪
心中的“棉花糖”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