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智能建筑积跬步 至千里
20世纪80年代,智能建筑风靡全球,进入90年代初期,国际互联网在全世界迅速普及。随着电脑等高科技设备的大范围应用,建设智能化的住宅和网络化的小区被提上日程。建筑智能化的普及高潮已在全球形成。
80年代中后期,智能建筑理念进入我国,受世界大环境影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随即进行了“智能化建筑的可行性研究”,并对智能办公楼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仅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相继建成了深圳的地王大厦、北京西客站等一大批高标准的智能大厦。智能建筑在国内的发展迎来了高潮。
超高速的发展模式也给中国的建筑市场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正如一切新生事物进入市场所出现的必然现象一样,技术准备不足、市场暂时混乱等漏洞层出不穷,其中尤以管理上的滞后最为突出。由政府出面整合市场、规范业界行为已成为当务之急。尽管在这种新兴市场上,某些早期的混乱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如果不加紧治理放任自流的话,它就将影响到多系统融合、物联网这些新技术本身的健康发展。
为解决国内智能建筑市场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让中国的智能建筑行业有章可循,国家相继出台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旨在突破国内无标准可依的窘状,为我国智能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随着系统集成、多效联合、智能家居等领域新兴技术的出现,更是助力我国智能建筑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如今,市场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混乱走向健康,一个秩序井然、和谐协调的发展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之中。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任何平衡都只是相对的,智能建筑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技术,它的内涵仍不是稳定的,还处于发展之中。新技术、新工艺、新观念的发展都会突破平衡的局面,造成新的不平衡,这就需要我们多方协作,继续付出新的努力去达到新的平衡。
如此循环不己,这才是推动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