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新疆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

2015-01-25 16:56何云中
中国蜂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黑蜂养蜂业蜂业

何云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蜂业技术管理总站,乌鲁木齐830000)

关于进一步推进新疆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

何云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蜂业技术管理总站,乌鲁木齐830000)

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亚欧大陆腹地,地域辽阔,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大面积、丰富多样的蜜粉源植物分布,为养蜂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经过我区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区农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了解,2014年我区农村经济总收入2220多亿元,同比增长12.4%;地方农作物播种面积达7530余万亩,粮食总产实现了“七连增”,棉花面积、总产、单产等指标连续21年位居全国首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大幅增长。然而,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农民收入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与受结构影响、资源制约、经济下行压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民收入继续大幅增加困难并存;粮棉生产稳定、总产量大,与农民从粮棉取得更多更高收入的空间受到压缩并存。破解这些难题,实现新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在此大背景下,找出影响我区蜂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采取得力措施扎实推进蜂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充分发挥蜂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牧民增收、改善和保障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助推我区丝绸之路核心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疆蜂业发展基本现状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蜂产业,自治区领导专门召集农业、畜牧等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全区蜂业发展和黑蜂保护问题,推动产业良性发展。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国家现代农业蜂产业技术体系的有力支撑下,我区蜂业行业得到迅猛发展,摆脱了多年停滞不前的局面。目前,我区蜂业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已跃居全国同行业中上水平,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养殖规模的蜂产业发展重点县、示范乡、规模化养殖基地蜂场,涌现出一批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潜力大的蜂业龙头企业、蜂业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在蜜蜂规模化饲养、蜜蜂专业化授粉、优质成熟蜂蜜生产、地方优势蜂种的保护与特色蜂产品开发利用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同行业的前列。据统计,2014年,全疆本地蜂群数已发展到87万群,初级蜂产品产量达4.7万吨,蜂产品原产值达4.6亿元。全区拥有蜂产品企业65家、蜂业专业合作社80家,伊宁县、吐鲁番市、尼勒克县等12个县市蜂群饲养规模达到3万群以上,5千群以上规模的乡镇25个,千群以上规模的蜂场35个。我区养蜂生产方式由原来的以个体、家庭单元为主逐渐转变为以互助组、蜂业专业合作社等形式为主,产业发展也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

1.蜜蜂授粉产业快速发展

大力示范、推广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这项节能、环保、高效的增产技术,全区蜜蜂授粉技术快速普及。一是通过承办全国性蜂业行业学术交流会、召开全区性蜜蜂授粉现场会和蜂业年度工作会、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研修班等形式,邀请国内、外蜂业界专家、学者来疆授课指导,加大对蜜蜂授粉新技术的培训力度。同时发挥自治区蜂业技术管理总站少数民族技术骨干的语言优势,加大对南疆地区授粉工作的指导力度,南疆少数民族蜂农养蜂技能持续得到提升。二是依托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先后分别在喀什地区莎车县、吐鲁番市、阿勒泰市、昌吉市、乌鲁木齐县等地开展熊蜂(蜜蜂)为温室大棚油桃、草莓、甜瓜、西红柿、西葫芦等作物的授粉示范工作。在伊犁昭苏县、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巴州地区库尔勒市等地开展蜜蜂为油菜授粉示范工作,实验数据显示蜜蜂授粉带来的增效达25%以上,蜜蜂为作物授粉的示范效应持续扩大。三是充分利用新华社、新疆日报、新疆电视台、天山网、新疆农业信息网等各类媒体,多渠道、广泛宣传蜜蜂为作物授粉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断增强蜜蜂授粉的社会认同。2014年,莎车县还成立了全国首家蜜蜂有偿授粉服务公司。该公司当年就组织外地约3万群蜜蜂为莎车县巴旦姆开展有偿授粉,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标志着我区蜜蜂商业化授粉产业发展向前迈进了可喜的一步。

据统计,全疆蜜蜂为农作物授粉面积年均达到2000多万亩,设施农业温室大棚授粉作物主要有哈密瓜、番茄、草莓、油桃等,大田授粉作物主要有棉花、油菜、葵花、南瓜、打瓜、香梨、苹果、巴旦姆等。通过蜜蜂、熊蜂授粉的果蔬产量普遍提高15~50%,蜂农每箱蜂授粉均有40多元到400多元不等的收入。仅2014年全疆有偿授粉蜂群就达20多万群,蜂农商业化授粉总收入1500多万元。

2.地方蜂种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新疆独有的地方蜂种—新疆黑蜂,主要分布于伊犁、塔城和阿勒泰地区境内的尼勒克、特克斯、新源、巩留、昭苏、霍城、布尔津、哈巴河、吉木乃、和静等地,具有体型大、采蜜能力强、抗病抗寒性好、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和大宗蜜源等优良特性。据记载,1974年,尼勒克县种蜂场蜂蜜平均群产量高达250 kg。因其产浆量不如西方意蜂,在上世纪90年代,蜂蜜价格处于低谷、蜂王浆价格走高,当地蜂农开始大量引进意大利种蜂,使得新疆黑蜂杂化严重,纯种黑蜂的数量急剧下降。为了保护好这一生物资源,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1980年将伊犁河谷划为黑蜂保护区,尼勒克县东部山区为黑蜂保护中心。2006年,新疆黑蜂被列入国家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作为国家重点保护的蜜蜂资源。2012年,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专门就新疆黑蜂保护工作做了重要批示。同年5月,自治区农业厅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尼勒克县等地,就保护、利用黑蜂产业开展专题调研;8月份,自治区农业厅又组织人员前往黑龙江省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学习保护区建设、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为新疆黑蜂保护利用提供借鉴。伊犁州也将蜂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农牧业支柱产业,专门成立了养蜂管理机构,出台了蜂产业发展规划。尼勒克县种蜂场被确定为国家级新疆黑蜂畜禽资源保种场,年均培育新疆黑蜂蜂王800只,在新疆黑蜂畜禽保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新疆黑蜂保护区核心区,该县还出台了《新疆黑蜂保护区蜂群黑化实施方案》,完善了新疆黑蜂标准化养殖基地。

2013年,自治区蜂业技术管理总站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在伊犁州新源县联合发现了新的蜂种--中国黑蜂。该蜂种的发现,证明中国也是西方蜜蜂的原产地,结束了我国没有西方蜜蜂自然种群分布的历史,在畜禽资源研究方面具有突破性意义。目前,中国黑蜂已由原种100群发展到2000群。

3.蜂业技术服务力度逐年加大

各级蜂业管理部门始终把支持蜂农、服务蜂农、提升蜂农,促进农业增产、提质、增效,推动蜂业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点一滴争取广大蜂农和农牧民的信任与“点赞”。一是自治区蜂业技术管理总站每年在蜜蜂越冬、春繁等重要节点,组织人员深入养蜂生产第一线和广大蜂农、种植业户中,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养蜂生产、蜜蜂繁育、蜂群管理、敌病害防治及安全用药等方面情况,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在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自治区熊蜂授粉技术操作规程》、《新疆黑蜂标准化饲养技术流程》、《新疆蜂产品行业质量安全自律公约》等规范性文件,为全区养蜂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二是每年通过举办全区性蜂业信息交流会,依托“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科技之冬”、“阳光工程”、“南疆扶贫培训”等项目支撑,及时发布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行情,邀请国内专家开展技术辅导培训,让广大蜂农了解全国蜂产业发展形势与蜂产品行情,提高养蜂人员技术水平。三是通过科技服务“三下乡”等活动,采取现场咨询、发放宣传单等方式,服务基层农牧民,免费发放各类维、汉、哈文蜂业科技宣传资料近4万份。印制《养蜂证》免费发往全疆各地蜂农手中。四是2013年成立了新疆首个专门从事蜜蜂受损及蜜蜂死亡损失等领域司法鉴定的专业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蜂业技术管理总站司法鉴定所,为依法挽回广大蜂农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极大限度地保障蜂农合法权益提供了组织保障,也填补了我区过去没有蜜蜂受损及蜜蜂死亡相关司法专业鉴定机构的空白。仅2014年一年就接受各类涉蜂诉讼鉴定及涉蜂损害案件咨询35人次,有效保障了蜂农利益。

4.蜂业技术管理服务工作逐步受到重视

多年以来,全区蜂业行业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一直由自治区农业厅负责,各地养蜂技术管理服务工作依托于地、县两级农业部门有序开展,多数地方没有设置蜂业行业管理服务机构。经过我区蜂业界长期不懈的努力、广泛宣传和积极呼吁,新疆不少地方越来越关注养蜂生产对农、牧、林业的重要作用,越来越重视养蜂生产的行业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有些养蜂生产大地州、县市还专门设立领导机构,如伊犁州成立了养蜂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工作办公室;喀什地区成立了地区养蜂管理站;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农业局委托巴州种蜂场对全州蜂业生产提供行业管理与技术服务;新源县、尼勒克县、特克斯县、巩留县、莎车县、若羌县、尉犁县、沙雅县、吐鲁番市等县(市)农业局,也先后设立了养蜂工作管理服务的专门机构,配备了专兼职管理服务人员。莎车县、巩留县等一些地方政府还从资金上给予养蜂户一定的补助,鼓励农牧民从事养蜂生产,增加收入。一些县、市还成立了地方养蜂协会,规范养蜂生产和蜂产品市场,开展技术交流和培训蜂农,加强行业自律。新疆蜂业行业正从管理无序、不成体系逐渐向有序管理的良好局面发展。

二、影响新疆蜂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全区蜂业技术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疆蜂业行业管理一直由农业部门管理与服务,自治区蜂业技术管理服务部门设在农业厅而不在畜牧厅。2005年,国家《畜牧法》颁布实施,明确规定,“蜂、蚕的资源保护利用和生产经营,适用本法有关规定”。“培育新的畜禽品种、配套系进行中间试验,应当经试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这就形成了新疆蜂业行业管理在自治区层面存在职能交叉,导致自治区层面蜂业行业管理服务难与国家农业部顺畅对接。存在有时两家都在管理、有时又管理缺位的现象。加之地、县两级蜂业管理、服务机构极不完善,在全疆地、县两级业务主管部门中,设置养蜂管理、服务机构的很少。蜂业在不少基层农业部门人员中,存在不懂不管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国家促进蜂业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渠道不通畅。这些一定程度影响了蜂业管理服务各项业务开展,从而制约了我区蜂业行业健康发展。

2.缺乏对蜂产业的足够重视

养蜂业虽然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蜂产业是自治区农业的非主导产业,一直得不到很好的重视。作为养蜂大省(区),2010年《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后,自治区政府在指导全疆养蜂业发展方面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没有采取具体措施。自治区蜂业技术管理总站结合全区实际起草的《关于加快自治区蜂业发展的意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蜂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最终“胎死腹中”,未能出台实施。这与养蜂业在新疆现代农业中的地位作用及近年来蜂业发展的形势极不相称,对全区养蜂业的持续发展也很不利。

3.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一方面,自治区对全疆蜂产业没有制定明确的扶持政策,没有投入足够资金推进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一些惠及蜂农的政策贯彻落实也相对迟缓。2013年,农业部发布了《关于促进发展养蜂业机械化的通知》,对推进养蜂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2014年,农业部办公厅联合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2014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明确将养蜂专用平台(含蜜蜂踏板、蜂箱保湿装置、蜜蜂饲喂装置、电动摇蜜机、电动取浆器、花粉干燥箱)纳入年度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据了解,该项政策在我区基层的具体贯彻落实进展缓慢,目前还未真正落实到位、惠及蜂农,影响了蜂农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蜜蜂饲养的积极性。

4.地方蜂种保护工作进展缓慢

作为新疆特有的优势蜂种新疆黑蜂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为保护新疆黑蜂,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80年就批准成立了伊犁黑蜂(实际为新疆黑蜂)保护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经费、人员等诸多因素,影响了保护区日常工作的有效开展。加之,新疆黑蜂育种场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地方蜂种的保护和繁育工作开展力度不大,蜂农自育、自购蜂王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新疆黑蜂杂化、品种退化严重。此外,新发现的中国黑蜂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也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加大推进力度。

5.养蜂从业者养蜂技术和养蜂观念相对落后

一是养蜂技术推广人才匮乏。由于养蜂业长期得不到足够重视,尤其是在地、县两级农牧部门都没有专业的养蜂技术推广人员。二是养蜂从业者老龄化。各地蜂农尤其是南疆四地州少数民族蜂农缺乏养蜂科技培训,加之受放蜂场地特殊的环境和年轻一代就业观念的影响,养蜂致富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大,养蜂业后续队伍不足,养蜂从业者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三是养蜂生产方式粗放、观念落后。由于蜂农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的思想一定程度存在,主要依靠师傅带徒弟形式传授养蜂技术,对现代养蜂技术掌握不够,在蜂机具采购、养蜂生产、敌病害防治、蜂产品贮藏等环节,安全质量意识不强。除阿勒泰地区北屯市梁朝友蜂场等少数规模化蜂场比较重视产品质量,生产原生态巢蜜或成熟蜜外,疆内初级蜂产品整体质量不高。

三、进一步推进新疆蜂业持续健康发展措施建议

1.健全机制,理顺关系

一是自治区层面进一步理顺全区蜂业行业管理服务关系,明确职能职责,确定管理主体,顺畅管理机制,促进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三种办法可选,办法一:直接将全区蜂业行业管理与服务职能划归自治区畜牧部门;办法二:将《畜牧法》中有关养蜂业的职能划归自治区农业部门,并明确自治区畜牧部门在蜂业中的职责与分工;办法三:将自治区蜂业行业管理与服务职能直接划归自治区党委农办负责,明确农业、畜牧业、林业等部门在蜂业发展方面的职能定位,由自治区党委统一协调全区的养蜂业发展,让蜂业更好地服务于农牧林业。二是健全地、县、乡养蜂管理服务机构,配备养蜂技术服务专兼职人员。在养蜂重点地方设立专门的养蜂管理服务机构,其他地(州、市)、县(市)可在农技推广部门增挂养蜂管理服务机构的牌子,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机构和建强人才队伍,做到蜂业工作层层有人抓、有制度管、有经费保障。

2.高位推动,协调发展

自治区把促进养蜂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实际出台促进全区蜂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区蜂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尽快把蜂产品特别是蜂蜜列入《新疆自治区初级农产品例行检查目录》,加强对蜂产品生产的源头监管,严把蜂产品质量安全关。制定完善蜂产业地方标准,抓紧修订完善现有各类技术规范、规程,尽快出台《新疆地区蜜蜂规模化饲养工作操作规程》、《新疆蜂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蜜蜂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等一系列适合新疆地区的现代养蜂技术操作规程、规范,积极推广蜜蜂饲养标准和规范,进一步规范全区养蜂生产。

3.加强扶持,加大投入

新疆作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南疆四地州,发展养蜂生产,政府的足够重视和资金投入是必要的基础保障。一是自治区政府应加大对全区蜂产业发展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自治区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大力扶持蜜蜂规模化、规范化养殖,示范推广蜜蜂为作物授粉农艺措施,强化现代养蜂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开展蜂产业科研攻关,引导全区蜂业持续快速发展。二是各地政府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本地蜂产业发展,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要向养蜂生产和蜜蜂授粉倾斜,采取政府出资组织蜜蜂为作物有偿授粉,或者资助鼓励种植户使用蜜蜂为作物授粉技术等方式,积极发挥养蜂业为农牧林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作用。三是利用好援疆机制,积极争取各对口援疆省市对我区蜂业发展的支持。2014年、2015年,莎车县从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作为蜜蜂为该县巴旦姆授粉专项经费,补助为巴旦姆授粉的蜂农,吸引了数万群蜜蜂前来为果树授粉;既增强了本地农民参加养蜂生产的积极性、吸引了大量外来蜂群为果树授粉,又大幅度增加了巴旦姆产量、提高了果实品质,实现了蜂农、果农双赢互惠。这种做法就是政府鼓励和促进养蜂业发展的典型例子,也为发展蜂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4.做大做强优势,加大地方蜂种保护力度

一是借鉴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的经验做法,在原有自治区级黑蜂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申报设立国家级新疆黑蜂自然保护区,组建国家级新疆黑蜂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搞好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二是扶持建设至少3个黑蜂保种场,进行黑蜂繁育与养殖,加快推进黑蜂提纯、复壮进程,尽快使新疆黑蜂纯系达到90%以上。三是认真做好新发现蜂种—中国黑蜂的保护利用开发工作,发挥好中国黑蜂个体大、越冬性能好、抗逆性强、抗病能力强等优势,切实保护利用好这一宝贵的优势蜂种资源。

5.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养蜂业是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农牧部门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以及QQ、微信、微博等新兴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大养蜂业重要作用特别是蜜蜂授粉工作的宣传、推广力度,大力宣传保护利用蜜蜂授粉,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养蜂业和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特别是要大力宣传蜜蜂为油菜、向日葵、苹果、梨、草莓、番茄、瓜类、棉花等蜜源植物授粉的增产提质效益,提高社会各界对发展蜂业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各方面力量重视、支持蜂业发展,营造有利于蜂业发展的政策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黑蜂养蜂业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鄂西武陵山区五峰县及周边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策略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抢救新疆黑蜂纪行 (九)
——黑蜂的保护利用建议
抢救新疆黑蜂纪行(八)
——新疆黑蜂素材后代初步鉴定检测结果
抢救新疆黑蜂纪行(八)
——新疆黑蜂素材后代初步鉴定检测结果
抢救新疆黑蜂纪行(二)
——沿着历史上分布的踪迹追溯黑蜂信息
对绍兴市柯桥区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