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兵
(贵州省修文县久长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修文 550207)
养猪农户环境风险感知与生态行为响应
梁 兵
(贵州省修文县久长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修文 550207)
我国养猪农户的环境风险感知能力与生态行为响应程度还较低,要深入分析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举措以改善当前发展现状,保障我国养猪农户的经济利益。本文分析探讨了农户环境风险感知与生态行为响应能力及改进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生态养猪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养猪农户 环境风险感知 生态行为响应 一致性检验
我国饮食结构中猪肉占据重要比例,作为人口超过13亿的世界大国,我国目前养猪业发展已经从农户散养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并且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养猪产业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升意味着需要提升环境风险感知能力与生态行为相应能力,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农产品安全等方面暴露出的安全问题,保障养猪产业的顺利发展,保障农户利益。下面简要分析下我国养猪农户环境风险感知与生态行为响应能力。
养猪农户作为猪养殖业主体,本身养猪过程中对环境风险的感知程度及生态行为的相应程度直接关系到集约化、规模化循环养殖经济体系能否顺利建立,关系到养殖户经济利益与环保效益能否高效实现,关系到环保型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加强对养猪农户环境风险感知与生态行为响应能力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促进养猪业循环经济发展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环境风险是指由人为或自然活动引发的各类不确定事件导致环境质量降低,致使人类或社会财富损失等,风险感知是人们判断风险的态度或直觉方面的能力。环境风险感知能力对决策有重要影响,行为响应与风险感知能力相联系,决定了农户在面对各类风险时的选择差异[1]。
养猪农户风险感知状况:对国内某地区养猪农户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参数人数3 000人,样本情况显示农户总体学历水平偏低。养猪业发展前期受粗放模式影响,造成了排污量、排粪量较大,猪废弃物总氮磷成分造成有机污染如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恶臭,废弃物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造成环境污染且危害大。养猪农户对于环境风险的主观感知程度决定了其自身的自觉环境保护行为,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与粪便污染、发展生态养猪业有积极意义。但是环境风险感知本身作为主观意识量化难度较大,因此主要从行业风险、产品风险、水源风险、环境风险四个维度考察农户感知情况,结果显示:农户对养猪业污染源构成及污染方面了解水平低,接近一半农户对发展生态养猪业缺乏认知与了解,总体而言农户对行业风险、环境风险的感知水平较低;随着农村养猪产业规模化,超过一半以上农户不了解养猪对周围水源的污染与影响,认为养猪场对畜禽健康影响较小;不过在环保意识上有超过90%的农户较为重视环保问题。综合样本情况来看该地区养猪农户的环境风险感知情况总体并不乐观[2]。
养猪户生态行为响应状况:农户生态行为相应情况主要从粪便处理方式、污水处理方式及生态模式采用情况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3农户选用贮粪池利用沼气化技术实现粪便资源化,在开发利用粪便资源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推广;污水处理方面大部分农户选择灌溉,少部分直接排入环境造成污染[3];生态模式采用方式超过70%用户选用了生态养殖模式,注重环保。总体而言,养猪农户的生态行为响应程度还较低,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综合来看,我国养猪农户的环境风险感知情况总体并不乐观,生态行为响应程度还较低,整体来看并未看出个体间差异,对二者进行一致性检验发现,两者随机波动性较强,并不存在较为典型的相关性,即农户的风险感知能力的提升与生态行为响应能力的提升并不存在必然性。不过养猪农户的学历水平高低、自身健康状况、经营年限、收入等对其风险感知与生态行为响应能力有一定影响。
由于我国养猪农户环境风险感知程度偏低、生态行为相应程度也并不高,且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典型的一致性,意味着提升农户的风险感知能力并不一定提升其生态行为响应能力,因此为了确保养猪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广生态养猪业,可从以下方面入手提升农户风险感知能力与生态行为响应能力:
加强农村养殖人才培养,建设新型养殖人才队伍。由于学历水平高低对农户生态行为响应能力及环境风险感知能力有显著影响,因此要积极提升农户知识水准与养殖水平,将培养高素质专业养殖农民作为重要发展目标,督促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要在我国政策扶持及农村重点工程支持下建立起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养殖教育科技培训,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提升养殖专业水平,打造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人才队伍为生态养猪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鼓励农户积极发展规模养殖经营,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促使养猪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利用规模经营促使养殖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共赢[4]。要积极完善我国养猪行业现行的法律法规,完善生态养殖财政支持与政策体制,鼓励引导农户发展生态养猪业,引导农村形成全新的生态养殖模式,在减少农村环境污染的同时利用财税政策支持推动生态养殖业的发展与扩大,提升农户生态行为响应能力的同时保障养猪产业的顺利发展,保障农户利益,减少环境污染、农产品安全等方面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养猪农户的环境风险感知能力与生态行为响应程度还较低,要通过提升农户学历水平、给予财税政策支持、发挥规模养殖效益等措施改善当前发展现状,保障我国养猪农户经济利益与环保效益的共赢。
[1] 唐素云,齐振宏,李欣蕊.生计资产对规模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实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22(5):602-609.
[2] 赵雪雁.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环境感知——以甘南高原为例[J].生态学报,2012(21):6776-6787.
[3] 邓正华,杨新荣,张俊飚,等.农户对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影响感知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7):138-144.
[4] 张心如,黄檗森,郑卫东,等.中国养猪业的发展道路[J].养猪,2013(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