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雯丽,陈明岭,艾儒棣△
(1.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 610075)
滋阴活血法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1例
尤雯丽1,陈明岭2△,艾儒棣2△△
(1.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 610075)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是一种难治性慢性皮肤病,属于中医学松皮癣和顽癣范畴。艾儒棣提出扶正祛邪、滋阴活血法,并采用中药桃仁四物汤合二至丸加减,治疗1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其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借鉴。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中医药;滋阴活血法
[1] [美]Bolognia,Jorizzo,Rapini.皮肤病学[M].朱学骏,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785.
[2]魏瑾,张宇,马国全,等.皮肤淀粉样变病的治疗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2):147-149.
[3]郑雨佳,黄晓凌,李莹,等.从痰湿角度浅谈皮肤淀粉样变的辨证治疗[J].甘肃中医,2008,21(6):7-8.
R751
A
1006-3250(2015)06-0763-01
2015-04-07
△△指导老师
尤雯丽(1988-),女,上海人,在读博士,从事皮肤病的中医药基础与临床研究。
△
陈明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皮肤病的中医药基础与临床研究。
患者,男,63岁,2014年4月2日因“全身褐色色素沉着性丘疹、斑块伴瘙痒3+年”就诊。首诊: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胫前、上肢、背部先后出现色素沉着性丘疹,部分皮损融合成斑块,质硬触之碍手,瘙痒剧烈,夜难入睡。外院诊断为“皮肤淀粉样变”,先后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甙、阿维A,外用卤米松、冷冻等治疗2+年,疗效欠佳。自诉患病以来排汗减少、口干,但漱口不欲咽、大小便正常,家族无遗传病史及类似皮肤病史。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述皮损泛发全身,肥厚粗糙、抓痕明显,舌苔薄黄质暗、脉涩。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乳头层淀粉样物质沉积,真皮小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细胞浸润,刚果红染色阳性。西医诊断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中医诊断顽癣,辨证属阴虚血瘀证,治宜滋阴活血、祛风止痒。选方:桃红四物汤合二至丸加减:白芍、生地、地肤子、龙骨、紫荆皮各20 g,桃仁、红花、当归各10 g,女贞子、忍冬藤各30 g,川芎5 g,墨旱莲15 g,甘草6 g,20剂。外治法:每天沐浴后皮损处涂擦酸度低于0、5%特级初榨食用橄榄油,保鲜膜封包2 h左右。二诊:全身皮损明显变薄、变软,瘙痒减轻,睡眠、口干均改善,舌苔薄黄质稍暗、脉涩。效不更方,加强软坚通腠之力。上方加夏枯草15 g、冬桑叶10 g 20剂。外治法同前。三诊:全身皮损较前变软,部分区域基本消褪,触之较光滑,遗留褐色色素沉着,瘙痒明显减轻,活动时排汗正常。目前已随访3个月病情未反复。
按语: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是一种机体蛋白代谢异常、淀粉样蛋白沉积于既往正常的皮肤组织中引起的慢性皮肤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长期摩擦、遗传易感性、EB病毒感染和环境因素有关[1]。最常见的类型有斑状淀粉样变、苔藓性淀粉样变及双向性淀粉样变。临床上应与系统性淀粉样变、继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慢性单纯性苔藓及肥厚性扁平苔藓鉴别,典型的皮肤表现及皮肤组织病理可以确诊。本病虽不影响一般健康,但皮损瘙痒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尚无疗效确切或根治的方法,强效糖皮质激素能缓解症状[2],角质溶解剂封包可提高疗效,但长期、大面积应用易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干燥且停药后易复发。
本病属于中医“松皮癣”、“顽癣”范畴。传统理论认为,本病总因风、热、湿、虫阻于肌肤所致,近现代医家也多从“痰湿”论治[3]。但导师艾儒棣认为,现在很多原因不清的难治性皮肤病往往存在治疗过度或治疗不当问题,而看中医的患者多是经过各种治疗仍反复发作、病因也有所变化。此类慢性肥厚性瘙痒性皮肤病多因病程日久、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经脉阻塞、气血瘀结、肌肤失养而反复不愈。本着“久病多虚”、“久病多瘀”的理论,艾儒棣提出扶正祛邪、滋阴活血的治疗方法。本案例患者结合舌脉符合阴虚血瘀证,临床选用桃红四物汤活血补血,寓消于补,佐以忍冬藤、桑叶等通络之品,其效益彰。而活血化瘀之品性多辛燥,久用易伤及气阴,故加用二至丸滋养阴液,祛邪而不伤正。特级初榨食用橄榄油滋润保湿、安全温和,他常用其治疗干燥瘙痒类皮肤病,效果显著。并不拘泥于既有理论,根据患者病情及临床表现遣方用药,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特点,也为此类复发性肥厚瘙痒类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