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法在黄褐斑治疗中的运用

2015-01-25 06:12:29邵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黄褐斑温阳黄帝内经

邵燕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杭州 310009)

温阳法在黄褐斑治疗中的运用

邵燕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杭州 310009)

温阳法是中医的治法之一,适用于外寒入里,深入经络脏腑,或阳气不足、寒邪内生的里寒证或真寒假热证。具体的治法有温补肾阳、温补脾阳、温阳化饮、温阳行气、温阳利水等。黄褐斑中医也称为“黧黑斑”,黑乃水之色,水为寒邪,非温不化。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内经》理论和名家经验以及实验研究,说明温阳法亦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方法之一。

温阳法;黄褐斑;疗法

黄褐斑是一种面部色素沉着性的损容性皮肤病。西医认为与紫外线照射、化妆品使用不当、神经内分泌紊乱及使用药物、妊娠、微量元素缺乏、某些慢性疾病(如妇科疾病、肝炎、慢性酒精中毒、甲亢、内脏肿瘤)甚至遗传等有关。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丈夫……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说文》云:“焦,火所伤也。”《玉》云:“焦,火烧黑也。”所以“面焦”就是“面黑”、“面部黑斑”之意。这种面部色素沉着性的黑斑中医诊断为“黧黑斑”,其常与西医的黄褐斑相对应,故黄褐斑属于《黄帝内经》中所说的“面焦”范畴。从《素问·上古天真论》这段话里可以看出“面焦”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

1 阳明脉衰

阳明脉为手足阳明之脉,阳明脉衰指阳明脉气血不足。唐·王冰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云:“阳明之脉气营于面,故其脉衰也,发堕面焦。”清·黄元御《素问悬解》中云:“阳明胃脉行身之前,自面下项而走两足,其经多气多血,少年髮荣而面调者,血以濡之,气以煦之也,阳明脉衰,气血消减,故面憔而髮堕。”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所以面部色泽的变化和心血关系密切,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尤其是足阳明胃经为仓廩之官,受纳腐熟水谷,直接将水谷转化为精微,并在脾气升清的作用下将精微物质上注于心肺而变生气血。心血充足则面部才有光华,才能保持正常的色泽。阳明脉气血不足则化生精微的能力亦不足,心血生成乏源,故面色晦暗甚至长斑。

2 三阳脉衰于上和阳气衰竭于上

“三阳脉”之名再次在《黄帝内经》中出现是在《素问·阴阳类论》中,原文为:“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所谓二阳者,阳明也……一阳者,少阳也。”田代华[1]在《黄帝内经素问校注》里这样校注了该句“所谓三阳者,太阳也……所谓二阳者,阳明也”。并在小注中说明“原作:‘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文例与后不相和,义亦不可训,故据《甲乙经·卷四·第一下》改。”田代华认为“三阳者太阳也”。《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少阴之上,名曰太阳。”清·郑钦安更在《医理真传》中云:“太阳如天之日……所以主皮肤、流营卫、为一身之纲领。然太阳底面,即是少阴肾经(相为表里也)……先天之真阳原寄于肾,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为里,膀胱为表),真阳之气机发动,必先行于太阳经,真阳之气,此刻初生,阳气甚微。”所以三阳脉即太阳脉也,而太阳脉中运行的是先天初生之真阳,而初生之阳阳气甚微,故极易衰竭。所以“三阳脉衰于上”指的是先天之阳,也就是肾脏阳气的虚衰。《素问·上古天真论》在论述男子时说“丈夫……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说明阳气虚衰可以导致面焦。

3 典型验案

综上而言,《黄帝内经》认为导致面焦的原因有二:一是阳明脉衰、阳明气血不足,二是太阳脉衰于上和阳气衰竭于上,肾阳虚衰。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温阳法治疗黄褐斑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案1:安某,女,32岁,患面部黄褐斑5年余。黄褐斑主要分布于两颊及唇周,右侧脸颊处黄斑色深至浅黑色。平时畏寒、冬季尤甚,腰酸、大便溏每日2~3行;月经量少色黯,情绪不佳,诊其脉细弱,舌红苔薄白。其黄褐斑久治无效,辨症状和脉象符合阳虚辨证,惟舌象不符,治以温补肾阳、利水消斑。方药:生晒参9 g,炒白术、生甘草各10 g,生黄芪、茯苓各15 g,当归、干姜、炮附子、肉桂、玫瑰花各6 g,30剂,水煎服每日2次。1个月后黄褐斑明显减轻,大便成形,每日一行,心情好转,月经量亦增加,颜色转红,舌色亦转为淡红。该病例在治疗之初未敢加用温阳药物,因顾其舌乃红舌,但运用多法效果不显,后舍舌从脉症,加用温阳药物后效如桴鼓。

按:黄褐斑中医也称为黧黑斑,黑乃水之色,水属阴,为寒邪,非温不化。该方用炮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干姜温中而散寒化水;四君子使气长而阳生,合当归补血汤温补气血;玫瑰花疏肝解郁,调畅情志,调理气血,使全方补而不滞;茯苓健脾利水,合炮附子、肉桂、干姜温阳利水,同时茯苓具有美白功效,合全方标本同治。阳明脉气血充足则面色红润,三阳脉阳气充沛则寒水之色自散,黄褐斑自然不见踪迹。

4 小结

目前临床上黄褐斑多从肝气郁结、脾土亏虚、肾水不足论治[2],采用疏肝解郁法、健脾益气法、调补肝肾法、养血活血法治疗[3]。但也有运用温阳法治疗黄褐斑者。湖北省名医赵和平[4]认为,肾主藏精,内寓元阴元阳、肾阳乃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阳能推动气血运行周身,荣润颜面,以及蒸腾气化津液,排泄浊邪。如肾阳亏虚不能温养经脉、寒凝血滞,或肾阳极度虚弱,蒸腾气化无权,浊阴弥漫颜面肌肤,均可见面色黧黑无泽而致黄褐斑。采用自拟温肾化斑汤,药用炮附子、淫羊藿、鹿角胶、菟丝子等治疗肾阳虚型黄褐斑。西医认为黄褐斑主要是黑色素在皮肤产生过多引起,而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酪氨酸酶(TRY)起重要作用,TRY活性增强,则黑色素生成增加。李洪武[5]等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TRY活性,结果发现金匮肾气丸组可以降低TRY活性,佐证了温阳法对黄褐斑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 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校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50.

[2]夏蕾,闵仲生.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及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8):1110-1111.

[3]杨徐,孙亦农.中医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5,11(10):84-85.

[4]孟彪,高立珍,赵和平.赵和平辨治黄褐斑八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2):54-55.

[5]李洪武,朱文元.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复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2):93-95.

R758.4+2

A

1006-3250(2015)06-0757-01

2015-04-24

邵 燕(1978-),女,四川成都人,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中医内科学的临床与研究。

猜你喜欢
黄褐斑温阳黄帝内经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阴寒体质化痰除湿需补阳温阳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8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