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体制下医患恶感的人性因素探讨

2015-01-25 05:59董芊芊尚娥雷蕾杨航李志国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医德医患人性

董芊芊 尚娥 雷蕾 杨航 李志国

市场经济体制下医患恶感的人性因素探讨

董芊芊 尚娥※雷蕾 杨航 李志国

通过分析人性和人性的劣根性,查找出医方和患方中人性扭曲的各种现实因素,提出从国策上加大保障力度、新闻报道上以扬善为主、医德上强化再教育、引导依法解决纠纷等途径来减缓或消除医患恶感,使医患关系重新回归到共同抗击疾病的战友关系中,促进社会和谐。

经济体制 医患恶感 人性因素

人性,是人类共有的根本属性[1]。人类社会中人性的一切表象都映射了人类基本的人性,人性具有双重性,即神性和兽性。在当今社会经济至上的大环境中,医患因疾病医治及预后的不确定性和专业信息不对等而相互戒备,失去应有的信任,乃至演变为人性扭曲,兽性大发,致医患恶感产生。

1.人性及人性特征表象

人性主要包含有善恶两方面,而界定人性善恶的标准是:以利人利己者称善,损人利己者称恶;以利人之名,行利己之实者称伪善[2]。

1.1 从心理学角度讲 人有生与死两个本能,即本性,它是支配人行为最根本、最强大的原动力。生的本能表现为善良、慈爱、宽容等正性的行为;死的本能则表现为杀戮、贪婪、自毁等邪恶极端的负性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驱动人类行为的所有心理动机,最初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只是在利己的方式上,有善恶之别,故曰“人性本私,善恶并存”[3]。

1.2 从宗教信仰角度讲 人有神性,也就是理性,人也有兽性,也就是本能和情感;特定场景下,神性与兽性可以互换。

1.3 从现实层面讲 人的行为都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单纯强调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恶的观点都不客观。

1.3.1 人性的利己:无论人性善恶,其最终指向都是利己。

1.3.2 人性的收放两难:人性既然同时拥有善恶两个极端,首先,人性是不可压抑的,压抑的结果只会蓄积爆发、束缚创造力;其次,人性也是不可解放的,一但彻底释放人性,人性之恶就会无从制约,恶行就将蔓延至不可逆。

1.3.3 人性是人类最终极的根本属性,也是一切生命的最根本属性:按照一般规律,人性是永恒不变的,人性不会因环境和时间推移而改变,只会在特定的时间和事件中游走在神性与兽性之间。

1.4 人性具有多样性、隐蔽性、可变性特点 在社会发展的大、小环境熏陶、自我修养层次等因素影响下,个人利益至上的种种表象在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中发生着细微的人性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人性变化,如家庭出身、文化背景、政治经济环境、受教育程度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境遇等诸多因素,早已在人性的建立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工作和生活中,同样的人群针对同样的事情表现出不同样的人性,凸显了人性的不同的特征。

2.新时期人性中的劣根性

每个民族在不同时期的人性中都存在不同的劣根性。新时期部分国人在人性中的劣根性较为突出:不文明、少信仰、不知敬畏和感恩、不讲规范和诚信、急功近利等等,甚至为了一己私利,什么都敢做,不顾忌长远利益和子孙后代的福祉。

2.1 自私自利,不懂谦让 中国人聪明,敢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吃亏上当;相信传言和谣言;不懂谦让。

2.2 只顾眼前,急功近利 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全社会从上到下都开始追求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金钱是成功与否的唯一评价标准,人们无所顾忌的为眼前利益冒险。

2.3 崇洋媚外,淡化传统 对西方的东西,无论是精华与糟粕皆全盘学习,一篮子引进,急速丢掉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和传统美德;动辄批判外界批判他人,却很少反思自己,没有了自省力和慎独精神。

2.4 缺少规则,淡薄法律 有法不依,有规不守,倒逼人制高于法制。能通过关系做的事,绝不通过正常途径解决,淡薄法律和制度,促使规则失控,公平失衡,矛盾越加尖锐。

3.医患恶感的人性因素分析

3.1 金钱至上的大环境,是医患恶感之社会成因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全民医保的实施,医患双方都经历了艰难地认识、钻营和理解过程。国家补偿机制不到位,促使管理道德滑坡。在系列的医药改革过程中,层面上的药品准入和药品加价,倒逼药企实施公关举措,各环节腐败的产生使患者从小病大养、无病呻吟,到大病时的经济重负,一切向钱看的理念把医患都推到钱眼里,智商都用在快速致富的歪门邪道上了。

3.2 急功近利的小环境,是医患恶感之医方诱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求经济效益,尽管它蕴含着求实和效益精神,虽然其对医疗机构增收节支,对加强医院建设的经济物质基础具有不可否认的重大作用,但竞争也成了个人和单位对自身最大利益追求的合理方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自发和盲目性,诱发人们的投机心理。如:上下医院之间的患者买卖,同级医院的互挖墙角,医院内的过度医疗等“以医谋私”的功利现象,助长了医德主体的拜金主义和急功近利行为。在医疗设备、医用耗材和药企的系列攻关措施下,医务人员也难以抵制诱惑而独善其身,以不危害医院利益为前提的各类提成与回扣,“不拿白不拿,大家都在拿”,致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打了折扣。

3.3 惟利是图的社会驱动,是医患恶感之患方诱因 新时期各种新思潮的搅拌,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就是金钱的拥有量。百姓因医药费承担比例的逐年上升,因病致贫、返贫、甚至最终人财两空的现象加剧;加之无序的社会闲散人员组成的医闹群体,赔偿的数额随医闹场面的大小而异同,这种快速高效的获利现象经口口相传扩散及医闹者的煽动,以其强大的穿透力直抵百姓内心。无论初始的愿望如何,非理性的兽性一旦被激发,就如洪水猛兽般,当无力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伴随医治效果不佳时,病痛与经济损失双向折磨,促使人性扭曲,仇医、袭医、伤医、杀医步步升级。同时,政府的快速维稳、医院的息事宁人,都变相的助长了医闹这一社会怪象的盛行。

3.4 追求“眼球”的媒体广告,是医患恶感之助推剂 媒体与广告的价值是国家主流文化的象征,其重在真实反映社会现象和导向。老百姓希望得到全面、及时、权威性的医药信息发布和真实报道,而在利益至上的媒体广告各环节中,出现多部门管理和多部门都缺乏有效治理手段的乱象,使虚假医药广告泛滥。据工商部门调查数据显示:电视台、报纸上所登载或播出的广告87%~98%都存在违法违规现象,尤其是药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最为严重,达到90%以上[4]。百姓片面的理解与曲解成为当今普遍现象,强化了患者的质疑,助推了对医方的恶感。

4.解决医患恶感的途径探讨

医患恶感的产生有大环境因素,也存在行业因素,最主要的还是人性因素。

4.1 强化国家责任,提高保障能力,提高大病救助 全民医保极大地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但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化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盛行,重大疾病依然是危害家庭的首要杀手,国家虽出台了大病保险,疑难重危患者家庭仍不堪重负,遇有特殊情形,容易激发兽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并规定国家发展为保证这些权利实现所需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医疗卫生事业。”建议国家在针对公民个人因病承担医疗费用超过年收入的50%以上部分,全部由国家通过各种途径予以救助。

4.2 强化政府责任,确保补偿到位,为公立医院减压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多为政府举办。医院的快速发展依靠人、财、物上的开拓创新,医院的规模逐步做大,高精尖技术越来越多,政府的投入占比越来越少:一是与之相匹配的编制严重不足,二是在取消药品加成改为药事补助后,政府无力补助,医院丢掉了药品的收入,还需为大批药剂人员发薪;三是政府指令性任务和医疗惠民政策的补偿,皆由医院买单;四是公共卫生投入与产出不对等,致医院运行成本加大;要杜绝公立医院的趋利倾向,各级政府应确保补偿机制到位。

4.3 强化法律责任,引导司法程序,依法解决纠纷 司法是公平正义的象征,在医患关系中强调司法程序意义非凡。司法程序是指司法权行使时所必须遵循的法定的方式、方法、顺序及步骤等的总称。司法机构是代表国家对公民是否遵从行为准则的裁定机构,法官就是判官。由于司法程序时限沉长,医疗机构产生医患纠纷后为追求缩小影响,降低损失的赔偿方式。建议医患纠纷必须引导和坚持走司法程序。

4.4 强化医院责任,加大医德教育,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效益观的误导使个人主义膨胀,等价交换原则的误用使索取心理错位,拜金主义的侵蚀使医德价值观发生扭曲。市场经济中对价值的追求,潜伏在一定条件下为价值而牺牲使用价值和社会利益的可能,从而冲淡道德理性。市场经济的社会开放性增长了医德规范的真空,打破了既存的医德秩序和非道德现象的增加;在经济至上的医疗机构,医生很难坚守无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医院要加大医德教育,强化医生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同时监控药企、医用耗材经销商,把纯净的医疗环境还给医院,让医生能安静的、一心一意为患者服务。

4.5 强化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取缔不实的医药广告 功利性是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商品生产者总试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广告主和媒体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自然无所顾忌。医药广告关系到老百姓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老百姓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很容易被不实的广告所误导。在发达国家,法律禁止医药广告在大众媒体上出现,只容许刊登在专业媒体供医师参考。我国应尽快建立有效的广告监控体系,靠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来杜绝虚假广告或监管显然是不可能的,各级卫计委要严格把关,一旦出现虚假现象,从重处罚。

5.讨论

追求利益,乃人之本性,并无大过。古代司马迁《货殖列传》就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说,争名逐利都是人之常情,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拜金主义、利益至上的思想越来越成为主导的社会价值观时,就成为国人最大的人性阴暗面。《诗经.大雁.荡》有云:“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老天生下众民,本来都是善的;出生后面对社会各种诱惑,很少有人能以“善道”自终。国家要多管齐下,社会要扬善惩恶,医院追求医德医技,公民有敬畏之心,建立一个医生不愁收入,患者不愁费用,医患回归到共同与疾病斗争的无私的战友关系,构建医患和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315/16/1993072_101360051.shtml.

2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haxHr7KClA3l3QIa-ZH4xpEEg3-GvEh-peTnUkStz68cMs0P0Wm5sAso1GVlPBGWbWOH1gTfZsuq1e1p62K.

3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mJDTnBB6bpq0Ejx_QCJlw4Idav_8gvh1wuhpeoCbhoJ300-F_bL2ng5EzOo6h37bEGqh__qjzwxpecPlwl_U_.

4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jIZ2HO9m6kkVJzhcVTOHJ-28K14I8rqztWiwQp73ShjlF6LqnEidnFCyZNiZ5ueQy1hWkfUJf5K5nma-HiXAUyj4Ummupo8WLYxt6xWh_rmea.

10.3969/j.issn.1672-4860.2015.05.061

2015-9-1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医保处 442000

※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医德医患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