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体会

2015-01-25 04:30郭明章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5期
关键词:中焦伤寒论中医学

郭明章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当前中医学教育提出了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如果把握好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规律,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启发方法,能有助于在教学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伤寒论》是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是一门跨跃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涉及到大量的经典原文。本课程若能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枯燥的条文同时,提高其中医临床思维等能力。笔者在《伤寒论》教学过程中对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了尝试,体会如下:

1 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启发学生

通过一些动画、图片等感性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某一方证病因病机的深入理解。故在一些汤证的讲解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等多种直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授课效果。

例如,在讲授阳明病湿热发黄一节,通过多媒体,展示水湿代谢生理、病理表现的动画。从动画上展示水湿代谢途径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开鬼门从汗出;二是从前阴通过小便而出;三是从后阴通过排泄大便而出。若这三大途径受阻,水湿代谢失常与热相结,则湿热内蕴,郁而发黄。继而进一步启发学生在清热的同时要注意给内蕴之湿邪有出路,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在该教学过程中运用动画、湿热发黄的症状图片等,从因、机、症、治方面启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湿热发黄证的理、法、方、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运用取类比象联系生活常识启发学生

中医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中医理论中很多病因病机的原理来源于大自然及日常生活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医的一些理论概念,往往有陌生、新鲜、抽象、空洞之感,理解程度相对也较肤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一些生活和实践中的自然现像,采用取类比像的办法去分析解释,启发学生,让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从抽象到具体,从而触类旁通,深化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中医理论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太阴病篇的提纲证,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理解人体的脾胃阳气不足,腐熟无权之征,可启发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灶冷无火,食物不易煮熟的生活常识。进而理解因阳虚胃纳消化不足造成的“食不下”、“腹胀满疼痛”、“自利益甚”等症状。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在治疗此类疾病时能更好理解其病因病机,灵活运用相应的治疗原则。同时也启发学生,在平时学习或在今后自学中医的过程中都可结合自然及生活中的现象,去体悟相关的中医理论。

3 联系新旧知识结合推理启发学生

对新知识的理解是以旧知识、旧经验为基础。在中医教学过程中,注意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会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采用新旧知识相结合,组织教学,通过对旧知识的推理,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1]。通常学生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需通过记忆掌握基础的中医学理论,以致于有些学生认为中医学习如同文科,以记忆为主,以被动式课堂学习为主。其实不然,特别是到三年级之后,学习中医临床基础课时,应与早期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理解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此,可联系新旧知识,引导学生今运用推理的方法学习中医,养成主动学习中医的良好习惯,也可培养学生今后自学中医的能力。

如在讲解太阳病篇中的半夏泻心汤证一节,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该节寒热错杂痞的主证表现,可从中医基础理论、《内经》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寒热错杂痞的病因病机是由于误治而使无形邪热内陷于中焦,而素体脾胃不足,导致气滞于中焦,表现出脾胃升降失常等一系列的症状。可通过提问学生,气滞中焦,气机失常,所产生的症状是什么,若是无形之邪所致,有哪些特征。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本证为邪陷中焦,所以表现出痞满,但无形之邪所致,所以特点为“心下满”“按之濡”。因病在中焦导中脾胃升降失常。启发学生联系中医基础理论及《内经》知识。由胃失和降推导出应有“恶心、呕吐、嗳气”等症。另脾失升清,则推导出应有“肠鸣、下利”等症。通过这些推理,进而学生可理解掌握该汤证的痞满、胃失和降、脾失升清的三大类主证表现及特点,而无需去死记硬背。这也能让学生在今后的临床中更准确把握该病的特点,并机灵活根据临床症状表现来应用该方[2-3]。

4 病案分析结合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中医思维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教学中适当结合相关病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中医思维和临床辨证能力。病案犹如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病案中的症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这样也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课时充足时可允许学生互相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启发。

如给出伤寒表实证和中风表虚证的病案,让学生根据病案中的汗出否、身疼痛程度、脉象等症,讨论分析外感病中如何应用桂枝汤和麻黄汤。学生通过推理分析比较后得出正确的汤方应用,其印象比单纯的理论学习更为深刻[4-5]。

总之,把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体现在各个中医学的教学环节中,重视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并找到启发方法与中医学课程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启发的效能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让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

[1]齐真,邓雪莲.谈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 (4):27-28,32.

[2]赵文霞.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 (4):345-346.

[3]王玉红.“推衍教学法”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08):103-104.

[4]赵厚睿.启发式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03):80-80.

[5]岳桂华,张爱珍.中医内科学课程启发式课堂教学[J].大众科技,2011,(07):264-265.

猜你喜欢
中焦伤寒论中医学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伤寒论》中甘草的运用探析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