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期绿孔雀组织滴虫病的防治

2015-01-25 02:37邓长林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3期
关键词:绿孔雀笼舍盲肠

周 薇 邓长林 陈 蓉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江苏南京 210028)

育成期绿孔雀组织滴虫病的防治

周 薇 邓长林 陈 蓉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江苏南京 210028)

组织滴虫病在养禽业中是比较常见的病例,本文依据两群育成期绿孔雀发病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对该病进行确诊,总结出有效的防治措施:药物预防为主,提高环境卫生状况,加强饲料营养。

组织滴虫病 绿孔雀 驱虫 消毒

组织滴虫病是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的肝脏和盲肠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因该病主要侵害肝脏和盲肠,又称“盲肠肝炎”,幼禽较易感染,患病严重,死亡率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患病幼禽生长较缓慢,对养殖业危害较大[1]。

1 饲养情况

某繁殖场有育成期绿孔雀两笼,均以平地散养方式饲养,分别饲养绿孔雀14只、15只,体型大致相同,约2.1kg,日常饲料多以高蛋白饲料为主,配合少量水果,两笼舍构造相同,面积约16m2。笼舍旁边饲养着其他禽类,饲养员以同一工具清理各笼舍卫生。

2 临床症状

初期常表现为个别孔雀精神不振,翅下垂,饮食欲下降,排黄白色粪便,病程后期闭眼、头颈下垂,食欲废绝,呈现“趴窝”状态,直至死亡,阶段性监测该病致死率达14.3%。

3 病理变化

病死孔雀外观检查,体型消瘦,可视黏膜苍白,肛门处有黄色粪便黏附,解剖后脏器检查,肝脏质脆易碎,有散在或连成片的黄色坏死灶,盲肠肿大,且肠壁增厚有黄色渗出物,严重者肠壁穿孔,引起腹膜炎。

4 实验室检查

无菌刮取适量盲肠内容物,置于载玻片上,进行生理盐水涂片,镜检,400倍光学显微镜下可见8~12 μm虫体,细胞核位于中央或偏一边,呈泡囊状[2],做钟摆样运动或原地颤动,偶见有短鞭毛。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绿孔雀

组织滴虫病。

6 防治措施

(1)对这两间笼舍所有孔雀进行抓捕喂药,每只投喂1/2片替硝唑(0.5g/片),连喂3d,并且按此法每月定期投喂,进行预防性驱虫。

(2)喂药期间,笼舍及运动场坚持消毒,病死孔雀残留物,如羽毛、粪便等清除后进行无害化处理,一个疗程结束后,使用火焰彻底消毒,每周火碱消毒1~2次。

(3)由于该病对肝脏和肠道损伤严重,适当投喂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鱼肝油。

(4)临床上组织滴虫病常与异刺线虫感染并发,可与驱线虫药合并用药;蚯蚓也是该病的传播媒介,圈舍及活动场所铺上细沙,保持通风、干燥。

7 体会

7.1 预防

该病防重于治,应该与其他成年禽类分开饲养,避免感染异刺线虫传播本病,该病发病后期,会出现排血便症状,须与球虫病加以区分。球虫病常表现为双侧盲肠肿大,内有血便,浆膜上带有不规则的出血点,而组织滴虫则表现为盲肠一侧或双侧肿大,肠壁增厚,有渗出物或形成干酪样栓塞[3],肝脏上有散在溃疡灶,以实验室检查出虫体为准。

7.2 治疗

发病初期采用药物拌料的方式投喂,由于动物食欲不佳,治疗效果不明显,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逐个抓捕喂药后,能确保个体用药量,疗效明显提高,按照以上措施进行治疗后,治愈率可达70%。

7.3 预防性驱虫

发病症状不明显的绿孔雀多为带虫者,可达数周向外排虫体,因此,每月可进行预防性驱虫,在地面平养条件下,场地湿度大,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等因素不利于本病的防治,因此有效地改善饲养环境有利于本病的治疗。

7.4 预防措施

本病主要通过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感染;卫生条件差、饲料营养不全,维生素A缺乏也容易诱发本病。因此,首先确保动物饲料、饮水清洁卫生,并适当添加营养类药物,避免饲料品种单一;其次,对发病笼舍使用专用清扫工具,使用后及时消毒;笼舍门口放置消毒垫,人员进出必须消毒。

[1] 韩丽娜,赵先宝.孔雀盲肠肝炎的诊治[J].兽医导刊,2010,152(4):61

[2] 杨光友.动物寄生虫病学(第2版)[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赵长光,姚学军,张富库,等.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2014,50(4):97-98.

猜你喜欢
绿孔雀笼舍盲肠
美术作品欣赏
重庆动物园游蛇展示笼舍的环境丰容及其影响
褐马鸡人工饲养注意事项※
视觉丰容对幼年川金丝猴行为影响初探
最后的栖息地
我想去看绿孔雀
绿孔雀保护三部曲
改性纱布防止兔盲肠、子宫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观察
结肠镜下诊断盲肠憩室的临床分析
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