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闻
10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发布了新版《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2015年第24号公告)。新版预案指出,国家加强对生猪等畜禽产品价格监测,采取综合调控措施,主要目标是促进猪粮比价处于绿色区域(5.5∶1~8.5∶1),防止价格出现大幅波动。预案明确,将猪粮比价5.5∶1和8.5∶1作为预警点,低于5.5∶1进入防止价格过度下跌调控区域,高于8.5∶1进入防止价格过度上涨调控区域。对比新旧版本发现:新版本明确提出防止猪价出现大幅波动;把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从6∶1调低至5.5∶1~5.8∶1;当猪肉价格大跌时,弱化了微观层面调控,更注重宏观调控。
(摘编自:农业部网站)
新华网10月19日报道,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粪污综合利用现场会上指出,要持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畜禽养殖,争取到2020年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畜禽粪污基本资源化利用。近年来农业部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规模化水平、设施化装备水平和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但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于康震强调,下一步要全力以赴抓好六项重点工作。要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布局,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探索改进养殖工艺和粪污处理技术,加强试点示范引领,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摘编自:新华网)
10月28日讯 为加速推动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尽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扎实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切实提高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运用手机上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能力的要求,农业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升信息化能力工作。以“多渠道、广覆盖,需求导向、精准服务,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为原则,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大幅提升农民信息供给能力、传输能力、获取能力,使农民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农民利用计算机和手机提供生产信息、获取市场信息、开展网络营销、进行在线支付、实现智能生产、实行远程管理等能力明显增强。
(摘编自:农业部网站)
The Pigsite10月20日报道,来自印度旁遮普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27种天然原料,这些原料可作为抗氧化剂来保存肉类。抗氧化剂常用来添加到新鲜和熟制肉和肉制品中,以便防止脂类氧化(降解),阻止变味,并改进色彩的稳定性。最新发表在《食品科学技术》(IFT)上的综述文章《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全面综述》里面,他们考察了大量研究,找出了多种天然原料。如牛至精油,可用于新鲜和熟制牛肉;绿茶提取物,可用于干辣香肠;芥末叶朝鲜泡菜提取物,可用于冷藏新鲜猪肉馅;以及朝鲜泡菜提取物,可用于熟制猪肉馅等。
(摘编自:The Pigsite)
10月16日消息,曾在实验室中种植出第一块人造猪肉的荷兰团队宣布将在5年内将该产品推向市场。该团队已于2年前在伦敦生产了1份价值21.5万英镑的人造猪肉原型。研究者将组建公司以求用更低的成本将人造猪肉生产的更好吃。该人造猪肉由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教授马克波斯特研制出来。他解释说,人造猪肉可能在最开始只接受订购,等到需求量稳定,价格也降低了,人造猪肉就会推向超市供零售。
据报道,人造猪肉是由干细胞生成的,是从神经细胞或皮肤细胞这样的专门组织培养而来的样品。
(摘编自:环球时报)
11月11日,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阿列克谢-乌柳卡耶夫认为,明年有可能开始向中国出口猪肉。乌柳卡耶夫在俄中经贸合作分委会会议结束后说:“明年年初就有可能开始对华出口肉类产品。暂时还需要起草一系列相应的文件,从明年开始即可讨论供应事宜”。他还说,中国检疫部门10月份检查俄罗斯企业期间并没有发现违规情况。10月中国检疫部门到访俄罗斯。我们现在进行总结,结果是正面的。这是一个价值约数亿美元的重要项目。
(摘编自:新浪财经)
10月22日,美国食品安全检验局更新动物源性食品中β-兴奋剂和兽药残留检测方法。β-兴奋剂检测方 法CLG-AGON1.06替 代CLGAGON1.05版本,检测物质包括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西马特罗、齐帕特罗和莱克多巴胺,检测基质为动物肝脏和肌肉,2015年11月9日生效;兽药残留检测方法CLG-MRM1.05替代CLG-MRM1.04版本,检测牛、猪、禽、山羊、绵羊、马的肌肉和肾脏中90种兽药残留,2015年11月27日生效。
(摘编自:农业部兽医局)
丹麦养猪研究中心生产、经济和统计部门负责人Finn Udesen在10月中旬举行的丹麦全国养猪大会上说,丹麦养猪业上一次盈利的年份是2006年,至今已经接近10年没有盈利。
Finn Udesen说现在丹麦猪场一头猪的亏损在77丹麦克朗左右(合72元人民币)。Finn Udesen认为2016年的形势也不会很乐观。他说,丹麦国内在养猪行业的投资逐年减少,屠宰版块的投资比例低于25%,仅用于维持必要开
销,这也导致丹麦国内的屠宰产能逐年下降,也是丹麦猪业不盈利的原因之一。
屠宰产能的下降使得丹麦猪场不得不增加出售仔猪的数量,而不进行育肥。这也是丹麦猪场追求高PSY的原因。丹麦一年出口的仔猪数量在1200万头左右,其中800万头运往德国,400万头运往波兰。根据分析,出口的波兰的仔猪数量将会继续增加到与德国持平,预计到2020年丹麦出口仔猪数量将达到1500万头。
(摘编自:爱畜牧)
10月15日,据Sciencedaily报道,美国爱荷华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组可导致猪只免疫缺陷的突变基因,这使具备该种缺陷的猪只成为潜在药物疗法的独特测试模型。突变基因的发现为爱荷华州大学进一步培育一个具有重症综合性免疫缺陷(SCID)的猪品种,改善猪的养殖和管理制度打下基础。
Christopher Tuggle教授说,天生具有重症综合性免疫缺陷的猪只是研究疫苗、潜在的癌症疗法和人类医学的干细胞疗法的理想测试模型。因为这些猪的免疫系统不会排斥注入的实验细胞。这些猪和人类具有类似的形体、生理和基因构造,它们是人类生物学的理想测试模型。这表明,这些猪在再生医学测试的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潜力。
(摘编自:Science daily,国际畜牧网)
The Pigsite10月29日报道,英国皇家兽医学院(RVC)以食用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基础开发了一种对抗猪圆环2型病毒(PCV2)的口服疫苗。
传统的PCV2疫苗需要通过注射接种,这对大型猪场来说可能会很费时。如果疫苗不需要个体接种、生产成本更低并且不需要冷链储存的话,那么就会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口服疫苗总的来说会给受体动物造成较低的应激和免疫抑制,而这2个都是诱发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的风险因素。RVC的研究者们得以在该酵母的表面实现蛋白质的表达,并且展示了即便在酵母完全灭活的情况下,该蛋白质也仍然完全可用。灭活的酵母也不需要冷藏,这样就会降低疫苗的存储成本。该研究团队在研究中展示,口服使用的粉末状风干重组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酵母可稳定地表达PCV2b的壳蛋白,从而显著降低病毒负载和排毒,提高血清中的抗体滴度。
(摘编自:The Pig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