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芳
(青海海南州贵南县茫曲镇兽医站,青海贵南 813100)
计划免疫效果不佳的原因及对策
李启芳
(青海海南州贵南县茫曲镇兽医站,青海贵南 813100)
1.1 疫苗
一般来说,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经检验各项指标均合格后方能出厂,关键是在调拨过程中,疫苗的运输与保管未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和执行。村防疫员使用疫苗时,其效价降低。
1.2 疫苗(毒)株血清型与疫情株不匹配
由于引起畜禽疫病的菌(毒)株有多种血清型,疫苗血清型与本地流行疫病血清型不符,就会导致免疫效果差和无效,从而出现免疫效果低下。
1.3 疫苗运输贮存不当
由于条件所致,在疫苗调运贮存时候,不采取任何保障措施,乱堆乱放,风吹日晒,使疫苗效价降低或者失效。
2.1 疫苗稀释不当
用冷水,未消毒或受污染的稀释液,均会造成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如,用含消毒药的稀释液稀释疫苗,使疫苗免疫原性下降,出现免疫效果低下。
2.2 疫苗接种操作
溢出或不能注射到部位,注射部位不准确打飞针,没有按照疫苗使用说明,随意变动接种的途径,疫苗不能发挥作用,接种前注射器械没有彻底消毒,引起交叉感染,注射部位涂擦的酒精,碘酊过多或使用5%以上的碘酊消毒,破坏疫苗,导致免疫低下。
2.3 免疫接种疫苗的剂量不足或过量
接种剂量不足常常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从而使畜禽不能够获得强的免疫力,一般来说,抗体水平随着接种剂量的增多而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苗免疫剂量越大越好,相反超大剂量的活菌苗感染免疫抑制的畜禽,可致使畜禽出现临床症状,剂量不足会影响免疫抗体水平。
2.4 免疫程序不科学
一些村防疫员不按规定时间进行免疫,有些村防疫员为了省事多种疫苗同时免疫接种,会产生一种疫苗干扰另一种疫苗的现象,使另一种疫苗免疫接种低下,达不到控制疫病的目的。
3.1 营养性免疫抑制
贵南县处于青南高寒地区,饲草饲料较为短缺,到青黄不接的季节,牲畜普遍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功能受损,降低机体抗体水平,使免疫机能下降。
3.2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传染病是引起畜禽免疫的抑制疾病的主要原因,有些传染病的发生,可使动物体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对多种疫苗免疫反应下降,导致免疫力低下,如,猪瘟、羊梭菌病、牛出败等病菌(毒)可直接侵袭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诱导某些细胞因子的释放,激活抑制性细胞,因而影响免疫效果。
3.3 药物的影响
畜禽接种疫苗前后10 d,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中的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和代谢药皮质激素等,能抑制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形成,影响免疫效果,另外,在饲料中添加某些药物,也会对细菌性疫苗产生抑制作用。
3.4 环境因素
在动物生产中,高温或低温。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断奶趋势、限饲、捕捉、转群和运输等因素,都能引起应激反应,使血浆皮质醇浓度升高,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3.5 毒物或毒素作用
霉菌毒素,重金属化学物质和农药,可破坏畜禽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使机体产生免疫抑制,影响免疫效果。
3.6 寄生虫病的影响
多种寄生虫(特别是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弓形虫、锥虫)可抑制淋巴细胞的功能,使细胞免疫机能降低。
4.1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降低环境中有害病原微生物的含量,避免出现环境因素引起的免疫低下。
4.2 做好防疫监测
以免疫检测为依据,实行适时免疫,在实施免疫时要选择最佳免疫程序,避免畜禽机体特异性抗体处于高水平或降至保护线以下时进行免疫,造成人为的空白免疫期。由于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为了及时掌握免疫状况,免疫后要实施免疫效果跟踪检测,确保免疫有效到位。
4.3 谨慎选择疫苗
选择疫苗要结合本场,本地区流行疫病的实施,选择高效安全,疫苗株的血清型与流行株一致的疫苗,严禁使用无冷链设施,技术服务无保障的非法经营商处采购疫苗。
4.4 规范免疫操作
疫苗均有其最佳免疫途径,保存条件及注意事项等,所以,在实施免疫接种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因免疫操作不当导致的免疫低下。
4.5 疫苗运输及贮藏
疫苗运输要冷藏,一般情况下,疫苗运送时应避免高温或阳光直射,并且运输的次数越少越好,疫苗的保存均有一定温度和时间的要求,一般冻干苗应存放于-10℃~-20℃的冷冻环境中保存,温度越低,保存效果越好,灭活疫苗,一般保存在2℃~8℃,但也不能低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