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话语叙事与非叙事话语标记语特征

2015-01-24 03:26严静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料分组话语

严静

(南京林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9)

语言能力的评估离不开叙事能力的测试,因而叙事研究在语言研究中起重要作用。Todorov[1]认为,叙事语篇中不仅有叙事成分,还包含非叙事成分。如今,国内外对于二语习得者的自述话语的叙事成分与非叙事成分的研究并不太多,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于叙事语篇的理解,对于叙事的输出研究非常少,对叙事话语的不同成分中进行话语标记语的特征研究更少。

1 叙事与非叙事话语标记语的区分

1.1 叙事与非叙事成分

Labov 将叙事定义为“一种将口头话语和一系列发生过的真实事件相对应,回顾过去经历的方式”,并认为最小的叙事结构至少包含2 句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话语[2]。Toolan 认为最简短的叙事的定义应如下:“非随机连接的一系列可感知事件”[3]。Cohan和Shires 认为“叙事的最显著特征是它对事件的线性组织”[4]。McCabe和Peterson 认为“叙事是一系列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重述”[5]。Bruner 指出叙事的4个主要特征:叙事是随着时间发生的许多事件,是一种有序排列的回顾性阐述,关注叙事者和他人的行为,是身份建构的一部分[6]。Fox 认为“叙事是根据时间维度来组织我们经验的基本方式”[7]。俞洪亮在著作中指出,二语习得者的自述是指“相关参与者所讲述一系列事件”,叙事成分有两个最低要求:事件的顺序和行动参与者[8]。

Labov 认为叙事话语中不仅要有叙事成分,而且要有自由话语,即“free clause”。Labov所谓的自由话语是指“一种不包含时间逻辑成分,能够在文中前后移动,却不改变文章意思的话语”,也就是本文中所谓的非叙事成分。Hopper 认为叙事话语由前景和背景组成。语篇的主要结构是前景,而对事件的解释,结果的预测,同步提及的事件或评价都可以统称为背景,为前景提供支撑的细节。这里的背景也和本文中的非叙事成分相一致。俞洪亮认为叙事话语中有三种成分属于非叙事话语:话题阐述(topic clarification)、内心反应(internal response)和评价(evaluation)。话题阐述是指为中心叙事做准备的背景阐述,内心反应是指叙事者对所提到的人物或事件所持的任何看法意见,评价是指说话者产生的与中心故事相关的事后想法或情感反应。本文中将叙事者的看法或背景阐述划分为非叙事成分,这部分话语能够在语篇中前后自由移动,且不改变话语的逻辑和意思,其余的划分为叙事成分。

1.2 叙事与非叙事话语标记语的类型

话语标记的定义在近几十年来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争论。本文结合了许多语言学家对话语标记语的定义,将本文中的话语标记语定义为一系列的连词,副词或介词,对句子的意思没有影响,能传输说话者潜在交流意图,使说话更加连贯、有逻辑,使句子更容易理解。本文综合Schiffrin[9]和Halliday和Hasan[10]对话语标记语的分类,把话语标记语分成五类:增补型(additive)、对比型(adversative)、因果型(causal)、时间型(temporal)和补白型(filler-type)。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1)二语习得者叙事和非叙事话语标记语都有哪些类型?2)不同水平的二语习得者在使用叙事和非叙事话语标记语上有什么不同?

2.2 语料来源与处理

本文所用的语料库选自SWECCL1.0 语料库中的英语专业学生四级口试中的第二项任务:按给定题目进行自述。本文选用了语料库中含有分数的三组语料,共选出30 篇语料,并分成高、低两组。语料经过研究者重新听录音检查后,进行叙事成分、非叙事成分以及话语标记语的标注与统计。

3 结果与讨论

3.1 叙事与非叙事话语标记语的分布

表1中是叙事与非叙事话语中五种话语标记语分布的状况,标明了所有话语标记语的频次以及与语料中所有话语标记语总数的百分比。

表1 叙事与非叙事话语标记语的频次①Note:DMs=discourse markers;Add=additive;Adv=adversative;Cau=causal;Tem=temporal;Fil=filler-type

语料中,英语专业学生使用叙事话语标记语的频次为483个,是非叙事话语标记语(176个)的近三倍。在叙事话语标记语中,学生使用时间型话语标记语最多,占总话语标记语数的23.3%,增补型话语标记语在其次,占18.9%,学生使用叙事话语标记语最少的是补白型,只占4.7%。

这些数据说明,英语专业学生在叙事过程中,大量使用时间型话语标记语,提供给听者时间的信息,使叙述的事件有逻辑地呈现。而增补型话语标记语可以在叙事过程中帮助叙事者添加一些必要或重要的细节,是听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整个事件。补白型话语标记语主要起到拖延时间,使话语看起来比较流畅的作用,在叙事话语中用得较少说明学生在叙事过程中比较顺畅,所以较少使用这种策略。

英语专业使用非叙事话语标记语的频次较少,这与学生的叙述主要目的相关,非叙事话语在叙事过程中本来就是起辅助作用,非主体成分。与叙事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恰好相反的是,在非叙事话语标记语中,补白型话语标记语使用得最多,占总话语标记语的7.1%,其次是原因型话语标记语,占6.4%,使用最少的是时间型话语标记语,只占2.9%。

在非叙事话语中,学生需要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或评论,内容上比叙述困难,因此会使用一些补白型话语标记语来争取考虑时间,并话语看起来更流畅些。当学生在叙事中插入对别人或自己行为的解释或内心剖白时,原因型话语标记语首当其冲被用于对其话语的引导。时间型话语标记语在非叙事话语标记语中使用最少,因为在学生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很少需要提到时间相关内容。

3.2 高低组学生使用话语标记语的特点

为了进一步研究叙事与非叙事话语标记语的特征,作者将高低两组的语料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将所有叙事话语标记语的频率进行高低组的独立样本T 检验(见表2),发现高低两组学生在叙事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频率没有太大差异。而高低组在具体类型的叙事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有些区别:时间型和补白型话语标记语的P 值分别为0.042和0.040,P 值都小于0.05,说明两组在这两种标记语的使用上有较大的区别,高分组学生在叙事中使用的时间型和补白型话语标记语较多,证明他们按照时间逻辑进行叙事,而且会适当使用补白型话语标记语来使叙事变得流畅。而低分组学生欠缺这一点。

同时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叙事话语中,增补型、转折型和原因型话语标记语的T 值都为负数,说明高分组的学生使用的这三种类型的话语标记语都比低分组学生少,这证明了高分组学生在叙事中表示增加、转折或原因的时候,已经很容易表达出内容,所以比低分组的学生依靠这些类型的话语标记语要少。

随后,作者又将所有非叙事话语标记语的频率进行高低组的独立样本T 检验(见表3),结果发现高低组学生在其总体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别,P 值达到0.014,而在具体的非叙事话语标记语中,转折型和原因型话语标记语有很大的差别,这表明高分组学生在非叙事话语中,由于语言能力较强,所以能够使用较多的转折和原因话语标记语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斗争和行动的缘由;低分组学生使用这些类型的话语标记语较少,部分可能是因为测试环境使低分组学生变得紧张,仅仅选择诉说一些简单的事情过程,而很少进行深层次的内心活动和原因的诉说。

表2 高低组学生使用叙事话语标记语频率的不同①Note:* p<0.05;HG=Higher-level Group;LG=Lower-level Group;SD=Standard Deviation;Na=narrative

表3 高低组学生使用非叙事话语标记语频率的不同②Note:* p<0.05;HG=Higher-level Group;LG=Lower-level Group;SD=Standard Deviation;Na=narrative

笔者最后进行的是高低组使用叙事与非叙事话语标记语的类符比之间的独立样本T 检验(见表4),按整体话语标记语来看,高低组学生使用的类符比没有什么差距,但是将话语标记语分成叙事与非叙事后,再一次比较它们的类符比却发现研究结果非常有意思,高低组在叙事型与非叙事型话语标记语的类符比独立样本T 检验中P 值分别达到0.03和0.001,T 值则一个为负一个为正。

表4 高低组学生使用叙事话语标记语类符比的不同③Note:**p<0.01;No=non-narrative

从之前的研究已经知道,在叙事话语中,高低分组学生在使用叙事型话语标记语的频率总体上差异不大,这里类符比产生较大差异则说明低分组学生比高分组学生使用的叙事型话语标记语的类型多,这说明低分组学生在叙事时以多种类型的话语标记语作为策略,来掩饰口头表达的不流利。

在非叙事话语中,高低分组学生在使用话语标记语的类符比上具有极大的不同,由前面的研究我们也已经得知,高低分组在非叙事型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频率上本来也就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综合可以得知,高分组学生在非叙事话语中比低分组学生使用的话语标记语不但在数量多,且类型也多,说明高分组学生更有能力叙述结构完整的事件,且能对事件进行评论,运用各种不同的话语标记语对内心的想法进行有逻辑地剖析。

4 结论与启示

总的来说,英语专业学生使用叙事话语标记语的频次比非叙事话语标记语的频次要多得多。在叙事话语中,学生大量使用时间型、增补型话语标记语,使叙述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并富有细节。在非叙事话语中,学生使用较多的补白型和原因型话语标记语,在叙述情节之余加入内心活动的剖析以及解释。

高分组的学生在叙事话语中使用的时间型和补白型话语标记语较多,使他们的叙事富有逻辑且流畅,而低分组学生却较多地依靠增补型、转折型和原因型话语标记语表达相对简单的叙事内容。另外,高分组的学生在非叙事话语中较多地使用转折型和原因型话语标记语来解释缘由和表达心里活动,而低分组学生由于水平较低,并在测试环境中受到紧张因素的影响,很少进行内心活动的评论。在类符比上,低分组学生使用的话语标记语的类型反而比高分组丰富。这些结果间接证明笼统的话语标记语的数量和类型并不能证明口语水平的高低。

本文对中国的英语口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首先,话语标记语也许会是口语测试中的一个有效策略,但并不意味着,学生使用话语标记语的数量越多种类越多就越好。另外,教师应当使用自述的模式训练学生使用话语标记语的能力,使他们能全方位地领略话语标记语的各种作用,而不仅仅把它们当成一种交流策略。由于研究样本数量的限制,导致本文不能继续深入得到更多有意义的结论,如果能够增加更多样本,那么得出的结果会更加准确,更加具有代表性。

[1]Todorov T.Genres in discour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Labov W.Language in the Inner City[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2.

[3]Toolan M.Narrative:A Critical Linguistic Introduction[M].London:Routledge,1988.

[4]Cohan S,Shires L M.Telling Stories: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Narrative Fiction[M].New York:Routledge,1988.

[5]McCabe A,Peterson C.Developing narrative structure[M].Hillsdale,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1.

[6]Bruner J.The Narrativ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M].Critical Inquiry,1991.

[7]Fox C.At the very edge of the forest:the influence of literature on storytelling by children[M].London:Cassell,1993.

[8]Yu Hongliang.An Exploratory Study of Narrative Structure in Chinese Tertiary EFL Learners’Monologic Produc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9]Schiffrin D.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10]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猜你喜欢
语料分组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