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井国 时俊峰
(河南新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新蔡 463500)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措施
高井国 时俊峰
(河南新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新蔡 463500)
对于雏鸭而言,病毒性感染为一种高度致死性疾病。其临床以发病突然、传播迅速、急性经过为特征。相比较鸭只生长各个日龄阶段,雏鸭感染率、致死率都最高,年龄在1周内雏鸭被感染致死率高达95%。此病于孵化季节病发率最高。但是,一些养殖条件恶劣的地区,可常年发生雏鸭病毒性肝炎,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造成经济损失更是不以言表。鉴于此,非常有必要了解病毒性肝炎病发相关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为今后防控此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鸭为主要感染群体,自然情况下,不感染火鸡、鸡、鹅等家禽。此病传染途径为与病鸭直接接触,经呼吸道传染,一般不会经蛋垂直传染。调查结果显示,此病一经在鸭舍内被发现,可迅速被传染开来,具有极强的易感性。
鸭病毒性肝炎传染途径多数经购进致病毒雏鸭引起,也有经外来人员参观;饲养人员相互串舍;使用被病毒污染的用具、车辆、垫料等等途径被感染,养殖舍内鼠类不能被排出间接传染病毒的可能。此外,野生水禽也有可能成为带菌者。成年鸭也可被感染,不表现出典型症状,但是可成为潜在感染者。
相比较而言,雏鸭感染率、致死率都比较高。年龄在1周内雏鸭被感染致死率高达95%,1~3周龄被感染致死率在50%以下,4~5周龄致死率就更低了。
此病一年四季均有易感性,尤其是在孵化季节病发率更高。在国内南方地区,2~5月份和9~10月份此病发病率较高。北方地区,4~8月份发病率较高。但是,一些养殖条件恶劣的地区,可常年发生雏鸭病毒性肝炎,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此外,饲养密度过大、舍内潮湿、卫生条件恶劣、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匮乏等等,都是诱发和加剧此病的病发率。
发病急,传播迅速,在3~4d内多发生死亡。雏鸭初发病时表现精神萎靡、缩颈、翅下垂、不爱活动、行动呆滞或跟不上群,常蹲下,眼半闭,厌食,发病半日到1d即发生全身性抽搐,病鸭多侧卧,头向后背故称“背脖病”,两脚痉挛性地反复踢蹬,有时在地上旋转。出现抽搐后,约十几分钟即死亡。爪尖瘀血呈暗紫色,少数病鸭死前排黄白色和绿色稀粪。在周龄内的雏鸭暴发时,死亡之快十分惊人。
主要病变在肝脏、肝大,质脆,色暗或发黄,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胆囊肿胀呈长卵圆形,充满胆汁,胆汁呈褐色,淡茶色或淡绿色。脾有时肿大呈斑驳状。许多病例的肾脏肿胀与充血。
组织学变化的特征是肝组织的炎性变化;急性病例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幸存鸭则有许多慢性病变,表现为肝脏的广泛性胆管增生,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反应和出血。脾组织呈退行性变性和坏死。
发病突然、传播迅速、急性经过为此病典型流行特点,临床再结合肝部肿大、出血性病变等等,可做初步诊断。确诊最为可靠的方法是:接种1~7日龄的敏感雏鸭,复制出该病的典型症状和病变,而接种同一日龄的具有母源抗体的雏鸭(即经疫苗接种的母鸭子代),则应有80%~100%受到保护,即可确诊。在国外报道中,用直接荧光抗体技术可对自然病例或接种鸭胚的肝脏切片或冰冻切片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临床诊断中,需做好鉴别诊断。尤其是不要与黄曲霉素中毒相混淆,比较而言,黄曲霉素中毒伴有共济失调、严重抽搐、胆管增生等等显著病变,这些与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明显肝脏出血症状。
预防此病的关键在于严格防疫和消毒制度,积极清扫圈舍,加强消毒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制度,自外引进种鸭,需确保引进地健康无病患,在其基础上隔离一段时间,经检疫无病患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养,如此可有效预控和遏制疾病蔓延。
研究证实,预控此病最为有效的措施是积极免疫接种,可于临产蛋种母鸭皮下接种鸡胚化鸭肝炎弱毒疫苗,首次接种1 m l,间隔2周之后,同等剂量加强免疫效果更好。经如此接种流程,母畜体内抗体可达4个月之久,种蛋孵化雏鸭体内母源抗体可维持2周左右,如此可有效过渡最易感的危险期。但是,较一些卫生条件较为恶劣的养殖舍,采用上述接种程序,尚不能获得满意的接种效果,可选择在10~14日龄主动免疫接种1次。种鸭群未经免疫接种,可于其孵化雏鸭1日龄时皮下注射0.5~1m l的弱毒疫苗,也可获得较强的保护效力。
养殖鸭群中,有雏鸭感染病例出现,应该立即隔离饲养。早期可用特异高免血清或者是康复鸭的血清,每羽接种注射0.5m l,作为早期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同群中,未感染病例,可经皮下注射康复鸭血清或者是高免血清或者是免疫母鸭蛋黄匀浆0.5~1ml,对于遏制病情、预防此病效果较好。
此外,中药治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处方1:板蓝根、大青叶、夏枯草、枯矾、绿豆、甘草。煎水饮服;如有沙门菌等继发或混合感染,可应用庆大霉素等广谱抗菌药配合治疗。处方2:茵陈1 000 g,板蓝根、大青叶各500 g,龙胆草、栀子、白头翁、苍术、木通、泽泻、云苓、甘草各300 g,煎水4 000 ml,供2 000只雏鸭饮用,1剂/d,连用3d。
[1] 梁瑞英,胡文,李宁,等.A型鸭肝炎病毒微基因组的构建[J].畜牧兽医学报,2014,(4):609-613.
[2] 罗薇,张金灵,夏梦芸,等.Ⅰ型鸭肝炎病毒(MY株)活疫苗毒种的纯粹及生产条件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570-574.
[3] 马双羽,丁毅,文力正,等.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在鸡胚中的增殖及感染力的测定[J].中国农学通报,2011,(3):35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