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建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临沧 677000)
临翔区生猪“321”免疫技术推广应用
李辉建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临沧677000)
生猪“321”免疫技术即三苗同步、两点注射、一次完成。将猪瘟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用一种稀释液同等份稀释后于颈部一侧注射,另一侧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近年来,随着生猪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发展,云南省临沧市免疫注射次数多,任务大。“321”新免疫技术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降低防疫成本,解决以往生猪免疫次数多、工作量大,而效率低、免疫效果不理想、防疫成本高等问题,进一步调动村养殖户及防疫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14年春季动物集中免疫工作中,全区共注射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等三种疫苗20.21万头次,免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达应免疫数的100%,免疫数比2012年增加5.2万头,春防完成时间提前了60d。
1.1降低劳动输出
就传统免疫程序,一般先注射疫苗1~2种,之后间隔2周再行接种1~2种疫苗。而采用“321” 免疫技术,基本上实现了所有疫苗1 轮性完成,达到了省时省力的目的。有效避免了之前每次防疫耗时长达2个多月的技术劣势,既节省了时间,又解放了劳动力。而且通过技术推广发现,本区春防时间有效缩短了20d,每组防疫人员减少人力1~2人。
随着人力和时间上的解放,相对应的误工费、交通费、伙食费等有关免疫成本也大幅降低。总的来说,实现了节约劳动成本输出、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
1.2免疫密度得到有效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推广应用,“321”免疫技术省时省力的技术优势凸显无疑。对于防疫员而言,避免了之前一次免疫多次走村入户的现象,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对于农户而言,随着防检员走村入户次数的减少,防检员没事天天打防疫针的观念得到了改善,配合免疫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提升了免疫接种的密度,提升检疫质量。
1.3农户科学养猪意识增强
生猪“321”免疫技术实现三苗一次注射,有效避免重免、漏免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技术推广,一方面养殖猪只避免因反复免疫造成不良应激而降低养殖效益的问题,另一方面减少了重复免疫的次数,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打了防疫针还生病,这针到底有用没?”的片面认识。同时,此项技术操作性强、安全系数高。得到了农户的一致好评,对科学免疫也有了重新的认识,得到了农户的支持,增强了科学免疫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生猪“321”免疫技术将猪瘟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和口蹄疫疫苗三苗同步进行,于颈部两侧一次性注射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较为简单,不仅提升了单位接种免疫密度,又解决了传统免疫接种次数多、成本高的问题,成为今后有效提升生猪免疫水平的新引擎。
2.1严格消毒程序
做好消毒准备,所有注射器械事先清洗,煮沸20min之后方可使用。所有注射部位,一律用酒精或者是碘酒棉球擦拭消毒,所有注射器械使用一次后每头或者是每圈需更换。同时,使用的保定器械及工作人员,也要严格遵循消毒流程。
2.2做好注射前检查
所有注射猪群做好前期健康检查,像是食欲、精神、体温等等,都是待检项目。一旦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温不正常、老、弱、病、残、幼等等不宜立即注射,延缓治疗。注射前,使用疫苗必须要摇匀。选择注射部位精确,操作方法科学合理,接种剂量适中,避免飞针问题的出现。
2.3操作技术
2.3.1了解生猪健康状况
通过向畜主询问了解猪群的既往病史和当前生理情况,采取“望、闻、听、切”等临床诊断方法,从生猪静态、动态、食态方面判断猪群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免疫时间。
2.3.2免疫前准备
免疫和治疗器具应分开使用,避免交叉。针头和注射器使用后应反复清洗,丢弃翻卷、带刺针头,经煮沸消毒15min以上,待干燥后再用,做到一头猪一颗针头,一圈仔猪一颗针头,每次吸取疫苗时应更换针头,或在疫苗瓶上固定1颗针头。
2.3.3注射部位和时间
正确的肌肉注射部位位于猪耳后5.0~7.5cm,靠近耳根部最高处的松皮皱折部与紧皮交接处。应在怀孕猪喂料时、肉猪空腹时免疫较佳。
2.3.4“三苗同步两点(针)注射一次完成”方法
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稀释液(或猪瘟稀释液)将猪瘟脾淋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苗同等份稀释成混合疫苗(即用一瓶40ml的猪瘟疫苗稀释液来稀释一瓶40头份的猪瘟疫苗与两瓶20头份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注射时在猪的颈部两侧即一侧打一针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注射剂量1ml),另一侧打一针混合疫苗(注射剂量1ml),即可完成三种疫苗免疫。
2.3.5保定和标记
对中大猪用保定钢索进行保定、对小猪徒手保定,确保注射部位和剂量准确;单圈头数多时,应用记号笔对已注射猪只进行记号,防止重注和漏注。
2.3.6注射针头及部位
大猪使用12×25号针头,小猪使用12×20号针头,颈部两侧深部肌肉注射。
2.3.7免疫完毕后的处理
用过的疫苗瓶及未用完的疫苗进行无害化处理,拆分注射器,将注射器、持针钳、针头置于消毒水中浸泡10min,然后清洗干净,使用电饭锅或电磁炉加热煮沸至少10min,水位至少要浸过各种器具,晾干后,保存好至下次免疫时再使用。
2.4做好应激救治准备
部分猪体在遭受注射应激,会出现不同的抗应激反应。由此,注射前必须要准备好抗应激药物,像是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等,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立即进行救治。同时,防疫员加强与畜主之间的联系,观察注射后猪体反应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应激及时进行紧急救治,尽最大可能降低生产损失。
2.5做好免疫档案记录
每次免疫之后,详细填写免疫档案记录,造册免疫户口。详细记录好生猪的存栏数、使用免疫疫苗名称、免疫疫苗种类、免疫疫苗批号等等,同时备案没有免疫注射的猪只,避免由于疏忽造成未注射问题的出现。2.6保管好疫苗
使用疫苗必须经正规厂家购进,运输途中避免阳光直射。一旦确定使用后,必须与两小时内用完。所用所用的针头不能混用,避免交叉感染问题的出现。
2.7适时补针
经集中免疫后,上述群体中有需要暂缓注射的,或者是群体中有新增猪只,适时进行补针,切实提高群体免疫密度。
2.8接种时机得当
恰当的接种时机,直接关系到免疫效力。接种时间尽量选择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间,而在严寒冬季则安排在中午进行,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
(1)作为一项利民工程,建议将生猪“321”免疫技术推广提升议事日程,做好此项技术推广宣传工作,将更多的动物疾病防控意识灌输到群众脑海中,争取更多的民意支持,提升基层民众禽畜防疫意识。
(2)逐步调整基层兽医工作队伍,鼓励年轻有为、干劲十足、责任心强的优质兽医工作人员下基层历练,提高基层兽医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为生“321”免疫技术推广奠定软实力支持。
(3)完善基层疫情检测、通报制度,一旦有大面积疫情发生,能够确保及时被发现、上报,实现疫情不成灾的目的。
(4)重视财政投入,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为了确保生猪“321”免疫技术推广上层次、有效益。除了政府相关部门必要的财政支撑外,还需要坚实的基层防疫队伍的大力支持。可以说,高道德水平、强业务素养的防疫工作队伍是搞好任何形式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有力保障。建议:①加强基层防疫人员业务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数量掌握各种动物防疫技能;②加强防疫知识学习,确保能够空闲时间进行必要的业务知识宣传,为基层养殖户主排忧解难;③加强法规知识学习,增强职业道德责任感,尤其是服务水平和意识必须要提高,这是进行推行生“321”免疫技术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