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健
(辽宁建昌县八家子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建昌 125316)
猪瘟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陈 健
(辽宁建昌县八家子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建昌125316)
近些年来,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流行方式由大面积流行转为波浪式散发特点,非典型病例增多,出现了非典型猪瘟、温和型(慢性)猪瘟和无名高热等,死亡率降低,症状、病理特征不明显,仅靠典型症状、病理变化等确诊难度加大,必须借助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资料显示,由传染性疾病诱发猪只死亡的病例中有40%~50%是与猪瘟有关。目前,治疗猪瘟的特效疗法不多,应以预防为主。地方养殖中,不少散养户只重视继发症或并发症的治疗,忽视了基础病防治,由此导致药物疗效不理想。
1.1疫苗质量
使用疫苗不是来自正规生产厂家,免疫效价不确定,质量得不到保证。疫苗运输、保存的温度控制不得当,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影响了疫苗效价,进而影响免疫效果。
1.2免疫抑制病频发
这些年,猪瘟免疫效果不理想与传染病导致免疫抑制密切相关。有些传染病的发生可导致动物体对某些病毒的易感性增强,降低免疫效力,导致免疫失败。有些致病菌可直接侵蚀猪体内淋巴器官,激活抑制性细胞,影响最终免疫效果。
1.3药物影响免疫效果
大量试验证实,一些抗菌药物像是新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等等可对动物抗体的形成产生抑制作用,这些药物对疫苗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最终影响免疫效果。由此,在使用弱毒疫苗前后,建议禁止使用此类抗菌类药物。
1.4种猪与仔猪的带毒和排毒
有资料报道,母猪在妊娠30 d前,10~50 d,20~97 d,30~100 d接种疫苗后均可引起胎盘感染,即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因胎盘感染不死的仔猪往往成为亚临床感染者,可能长期带毒、排毒。经历以上免疫程序的猪常具有免疫耐受性,对猪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很低,易发生温和型猪瘟。也有资料显示,母猪带毒则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差,并能垂直传染给下一代,从而引起温和型猪瘟。
2.1疫苗选择
选择疫苗必须为国家定点专业生物制品厂生产,经运输和保存完善的单位进行购买。购进疫苗建议低温保存,经稀释后疫苗效价降低很快,3 h内即可失效。严格操作规程,稀释疫苗后要置于含有冰块的保温箱内贮藏,并要2 h内用完。注射前,用碘酊在注射部位消毒,同时,用干棉棒擦干。注射用针,一猪一个针头,禁用大号针头,避免打飞针。
2.2免疫程序
一般情况下,如果母猪免疫程序科学合理,仔猪会在20~25日龄获得的母源抗体,其中和效价可达1∶32以上,可耐受强病毒攻击。仔猪30日龄,母源抗体中和效价降低到无保护能力。仔猪60日龄,仔猪体内基本没有母源抗体的保护。由此,仔猪首次接种免疫,应安排在25~30日龄之间,用猪瘟细胞苗4头份/头,二免安排在60~70日龄,接种剂量为4头份/头。在猪瘟常发区,应在此计划免疫基础上,做超前免疫1次,用量为2头份/头。母猪接种与产后20~25d,种公猪每年春秋各接种一次,猪瘟细胞苗具体用量为5头份/头。
2.3谨慎用药
猪瘟免疫预防期间,必须要谨慎用药。某些药物,如,卡那霉素、利巴韦林等,很大程度上会抑制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影响机体免疫效果。由此,防疫期间,必须要规范用药。
2.4饲料管理
严禁使用霉变饲料,研究证实:霉变饲料中含有大量的霉菌毒素,可导致肝细胞坏死、淋巴水肿,损害免疫器官,抑制免疫效果。因此,科学管理饲料,禁用霉变饲料。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就要想到饲料中玉米霉变,要及时处理和预防。饲料霉变致使多数猪场经产母猪猪瘟抗体水平很高,而保育猪和育肥猪抗体不合格,生产水平低下。要严格控制饲料和各种原料的质量。
2.5疾病防控
这些年来,猪瘟控制较差,与免疫抑制性疾病频发有关。如,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气喘病等,一旦感染,必然会影响到猪瘟的免疫效果。在养猪生产中,要严格参照免疫程序,做好疾病的防控。
2.6病原监测
猪瘟监测的重点应放在母源抗体水平、免疫应答效果、亚临床感染的监测上。根据产仔季节,在防疫高峰期后1个月内.随机采取免疫猪血清做抗体监测,计算总保护率。如总保护率在70%以下,显示免疫不合格。同时,根据抗体的分布,分析是否存在亚临床感染。对可疑个体进行PCR病原学诊断,从而淘汰阳性猪。
[1] 付薇,胡昌军,黄小刚,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初生仔猪猪瘟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10):174.
[2] 陈克,田鸿义.对大剂量注射猪瘟疫苗治疗非典型猪瘟的质疑[J].河南畜牧兽医,200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