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克斌殷小毛
(1.云南省师宗县大同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办,云南师宗 655700;2.云南省师宗县丹凤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办,云南师宗 655700)
马肠阻塞的中西结合诊治
柏克斌1殷小毛2
(1.云南省师宗县大同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办,云南师宗 655700;2.云南省师宗县丹凤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办,云南师宗 655700)
马属动物肠阻塞又称肠便秘、肠秘结、肠内容物停滞,属于腹痛性疾病;中兽医学称为“起卧症”。该病起病急,发展快,病程短,症状重而复杂;诊断时,既要全面系统,又要快速准确。一般以大肠和小结肠阻塞多见,小肠和直肠阻塞较少。
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以来,共接诊马腹痛病18例,其中,16例为肠阻塞,15例经治疗痊愈,1例治疗无效死亡,治愈率93.7%。
1.1 饲养管理
饲养方法和饲料突然改变,饲喂霉败、容易发酵的饲料以及混有异物的饲料和饮水不足等,引起消化反射障碍,饲喂后立即使役或使役后立即饲喂,年老体弱或患慢性胃肠疾病、寄生虫病等因素都能引起此病的发生。
1.2 生理特点
一是马属动物胃容积小,容易为食物充满,而且呈悬吊状态,与腹壁连接不紧密,并且不能呕吐,不能控制食物的排出。二是十二指肠呈“乙”状弯曲食物中若含水量不足,向后推进会遇到困难,易引起积食。三是盲肠大,出口位置较高,其口径宽度变小,也是容易发生阻塞的原因。四是大结肠和小结肠的容积大,活动范围宽,为机械性病因之一。
患畜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卧地不起、呈犬坐姿势或排便姿势,或起卧或卧地滚转、回顾腹部,有些患畜眼结膜发红。病初口色和湿润程度基本正常,随病程发展逐渐变黄和紫色,发黏,甚至干燥,病初肠蠕动音强,后逐渐变弱。眼结膜颜色变化基本上口色一致,病初大部分病畜体温、呼吸、脉搏无明显变化。
由于阻塞肠管部位不同,变化也比较复杂,根据病畜腹痛表现和临床症状来确定阻塞部位和性质有一定困难。所以,依据临床检查资料,大体可以推断出疾病性质和发病部位,若需确诊,应结合直肠检查,综合分析。
3.1 一般检查
测量患畜体温、心脏、呼吸,听诊肠蠕动音。患马体温39℃,脉搏80 次/min,呼吸16次/min,心律不齐,肠音减弱,并伴发不同程度的金属音。
3.2 口腔检查
口腔干燥,一般为肠便秘的表现。结膜潮红、充血,口色暗红,甚至发绀,口发黏,甚至干燥,舌苔灰白并带有黄色,厚腻,形成裂纹,口臭,齿龈潮红,指压齿龈,再充盈时间延长3 s左右(马属动物正常为1.7 s)。
3.3 腹围
肠阻塞时一般腹围变化不大。
3.4 胃管检查
通过胃管检查可诊断出发病部位在胃内或在肠内。
3.5 直肠检查
直肠检查可以诊断大结肠、小结肠和盲肠的阻塞部位。右手套塑料手套,左手心倒上少许石蜡油,四指合拢,手心向上,缓慢进入直肠,在左腹下部可摸到左腹侧结肠内的坚硬结粪,诊断为左侧大结肠阻塞。
采取镇痛、强心、消炎、调节酸碱平衡、疏肠破结的治疗方法。
4.1 镇痛
肌肉注射100 ml镇痛灵注射液。
4.2 强心补液、镇痛消炎、调节酸碱平衡
3000 ml生理盐水,20 ml樟脑注射液,0.5 g维生素C注射液100 ml、12 g氨苄西林、8万IU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50 ml、10%安乃近注射液50 ml、小苏打注射液200 ml、静脉注射。
4.3 消积导滞
生菜籽油2000ml胃导管灌服。
4.4 增液承气汤加减中药治疗。
生地80 g、麦冬60 g、玄参60 g、大黄100 g(后下)、枳实60 g、厚朴60 g、芒硝500 g、陈皮50 g、木通50 g,煎服。
经镇痛处理后,病畜表现安静,穿肠放气时有大量气体放出,腹围有所减小。锤击结束,灌肠后大约20min左右被锤碎的结粪伴随肥皂水排出体外。经强心补液后,病畜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心率下降到60次/min,肠音增强。病畜在人力牵引下能随意走动,并开始吃草。
因为肠阻塞的部位和性质不同,在直肠检查时要注意其与小肠阻塞、小结肠、骨盆曲和左上结肠阻塞、盲肠和左下大结肠阻塞、直肠阻塞、泛大结肠阻塞、全小结肠阻塞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