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会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肿瘤内科,辽宁 宽甸 118200
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后39例心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林 会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肿瘤内科,辽宁 宽甸 1182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后患者心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化疗患者78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生理状况、家庭/社会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胃癌;化疗;心理;生存质量
胃癌患者一般需要化疗治疗,化疗常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堪忧。对癌症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并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十分重要,因此从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进行干预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常规护理中并未包括影响患者心理、生理的操作,因此收效甚微[1]。笔者采用护理干预对39例胃癌化疗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胃癌化疗患者78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7±7.2)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5.4±7.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少吃多餐,多吃易消化的食物,要避开化疗药物作用的高峰时间。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加强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胃癌、化疗等知识的讲座,认真解答患者的疑问,根据患者心理,可以给予有针对性心理疏导,减轻恐慌、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促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出院时要给予出院指导,指导患者进行运动锻炼,必须定期回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调查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视觉模拟量表[2]、特异性量表(FACT-Gav4量表[3])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评定。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恐惧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恐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后生理状况、家庭/社会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理状况、家庭或社会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癌症是严重的不良心理应激,患者在面对癌症时的紧张、恐惧以及对治疗效果的担心导致的焦虑心情十分严重,因此采取消极态度接受治疗的患者较多,也不利于与医师患者配合,同时胃癌患者一般需要采用化疗,化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低。对癌症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尽可能的延长患者生存期,同时保证患者生活治疗是治疗目的,因此除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外,通过精心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同样重要,而常规护理无法起到有效的生活质量干预作用,也无法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因此更加有效的护理方法可能对患者有利[4]。
护理干预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基于常规护理而不同于常规护理,其中包括了许多额外的护理措施,如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在胃癌患者化疗护理中十分实用,虽然看似简单,但起到的效果显著,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调节患者的心情,同时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压力,增加了患者治疗信心,对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也很有帮助。护理干预中还包括了如饮食护理干预等措施,可以缓解患者化疗副作用,并且调理患者身体,利于患者肠胃,对于胃癌患者而言意义重大,在提高患者对治疗耐受的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周云,刘静,谢健,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广东医学,2011,32(10):1363-1364.
[2]曹振霞,张楠,牛书凤,等. 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9):2263-2265.
[3]王爱华,吴春萍. 全程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6):42-44.
[4]张明党. 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6):17-18.
R473.73
A
1007-8517(2015)18-0117-01
2015.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