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农村散养户是生猪养殖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猪产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生猪散养户在饲养管理上的现状,以农村散养户的视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可以改善提高生猪散养户饲养管理水平的对策,意在降低农村散养户的饲养成本,增加饲养收益,为区域生猪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改革开放30年来,云南省的生猪产业也和全国一样,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养猪业已成为我国云南省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云南省生猪养殖这一基础环节主要表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生猪养殖以农户散养为主体,规模养殖发展较快。2010年,全省年出栏5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户出栏生猪3 483.77万头,占全省生猪出栏数的75%。说明云南省生猪养殖依然是以千家万户的散养户为主体。农村散养户的生猪养殖现状直接关系着猪肉的生产和消费,影响着生猪产业的发展,而农村散养户的饲养管理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积极充当好生猪产业的润滑剂,有效抑制猪价波动的频率和幅度,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农村生猪散养户的饲养管理现状
1.1 科学饲养的技术知识
农村生猪散养较普遍的地区依然是当下信息传播工具高速发展、传播渠道多层次贯通的一个薄弱点。他们渴望饲养科技知识,但他们十分缺乏;他们希望掌握饲养技术,但他们掌握得很少。散养户的饲养管理依附于自身多年的养殖经验,较少运用科学养殖技术,除了电视,较少接触期刊、报纸、计算机、培训班等信息技术传播媒介,大多处于盲目养殖的态势。
1.2 疫病防治
随着动物防疫体系的建立健全,乡村动物防疫的质量和密度都有很大提高,且正在稳步推进。但散养户对动物防疫的作用效力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比如:猪在生长的不同阶段,不同季节需要进行那种免疫接种;再如:仔猪大肠杆菌病疫苗等非常规疫苗的免疫接种,这类疫苗接种妊娠后期母猪,新生仔猪通过初乳获得预防大肠杆菌引起的新生仔猪腹泻(即仔猪黄痢)的母源抗体,往往可以起到提高仔猪成活率、节约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收益的良好效应,但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认知运用,散养户的仔猪产后黄白痢频发,导致几头甚至整窝仔猪死亡的现象并不少见。动物防疫这项工作的推进速度和散养户意识的提高速度不成正比,动物防疫中除常规免疫外,散养户极少认知运用其他疫苗的免疫接种。散养户在动物防疫方面其实有这样一个会反复的规律,接受→抵触→接受,虽然部分疫苗的副作用是正常反应,但免疫接种前如果没有针对性的讲解,散养户在猪免疫接种后出现副作用时就会对动物防疫产生困扰和抵触,不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稳步推进,也会阻碍免疫接种在生猪饲养管理上的效用。
1.3 能繁母猪和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生猪养殖以千家万户的散养户为主体,散养户以能繁母猪和肥猪的饲养为主。能繁母猪饲养方面:大多数散养户已接受猪人工授精,从品种改良和产仔率都有很大改善,但饲养管理上的欠缺制约了这种改善的持续转变。能繁母猪的空怀期、妊娠期、分娩后各个时期的饲养管理都有所要求,都有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多数散养户的能繁母猪饲养都很粗犷,不分时期的与其他猪同样的饲喂,如能繁母猪在配种准备期需要全面的营养物质,为多胎高产奠定物质基础。散养户几乎都忽略了这一点,导致出现了受胎率低、产仔数减少等不良情况频发,极大影响了养殖效益;再如妊娠期母猪适宜温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放任圈舍温度随气温变化,夏天最高30℃,尤其是近几年夏天的气温节节攀升,30℃以上气温的天数不在少数,温度过高,猪很容易中暑,从而减缓生长,诱发不良状况的发生。散养户的圈舍构造都较简单,几乎不考虑通风控温等措施。
1.4 养殖环境
农村散养户的圈舍现今主要分为硬圈和软圈。硬圈是水泥硬化,软圈内垫草铺平。散养户在养殖环境上还是存在着随意、放任的习惯,圈舍和住房紧连在一起的;圈舍内同时饲养两种畜禽的;养殖废水、粪便和生活污水没有固定的处理;消毒意识很淡薄,没有规律性的消毒措施。猪圈养殖环境的清洁有利于猪体健康,减少疫病的发生,可以极大促进猪的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
2 改进农村生猪散养户饲养管理水平的措施
2.1 创造学习机会、拓展学习渠道
对于农村散养户,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是实用的技术和书籍,而可以很好地为他们提供实用知识和技术的载体就是定期培训班。这项工作的授课主要由县乡专业技术人员和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组成,主要目的是避免散养户盲目养殖,使其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知识。县乡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贴近散养户,了解他们的养殖现状,知道他们想要学习那些实用技术,那些书籍对他们可以起到帮助;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掌握着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有很强的实践性;另外,培训要有计划、有部署、有目的地开展,要对培训对象进行筛选、分梯次的安排听课学习,确实将知识技术送给散养户。散养户中,要以饲养能繁母猪或肥猪相对较多的为主要的、第一的授课对象,他们这部分散养户对实用技术的需要最迫切,也是接受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每一期参与培训的人数要有限制,不宜过多,让参与学习的散养户都可以听明白,问明白,如果再可以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一些技术的演示和动手机会,培训效果定会非常明显。
2.2 着重做好动物防疫中的宣传工作
积极利用春秋两季动物常规免疫做好动物防疫的宣传讲解,着重做好动物防疫中出现的副作用以及常规免疫外其他疫(菌)苗在生猪饲养中的效用的宣传,努力做到让农村散养户对动物防疫有系统、科学的认识,降低生猪养殖由于动物防疫上的认识和运用不足造成的损失。当今,农村散养户在整个养殖业中依然占有较大比重。同时,随着养殖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动物流通更加频繁,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畜禽的规模养殖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所占市场供应的份额逐步增大,但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农村散养食用动物的数量仍占市场供给总额的60%以上。而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期望越来越高。如何做好这些动物的防病保健,提高饲养者的经济效益,确保消费者的肉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动物防疫中,首先要告之散养户正在进行免疫的疫(菌)苗种类、效价以及副作用,让他们心中有底,对动物防疫有个系统的认识;然后是对部分存栏较多的散养户有针对性的宣传常规免疫外的其他疫(菌)苗种类、效价及实用性等,如猪细小病毒病疫苗、大肠杆菌病疫苗等,对于饲养能繁母猪较多的散养户可以有效地预防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病和产后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等,从而显著提高能繁母猪产仔率和仔猪成活率,以节约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收益。
农村散养户在动物防疫中为什么会出现接受——抵触——接受的现象呢?动物防疫在开始时做了大量的宣传讲解,散养户接受的较快,在后期的动物防疫中由于防疫队伍不稳定等原因没能很好地继续动物防疫开始时的宣传讲解,形成了散养户被动地接受免疫,对免疫效价和副作用等没有系统科学认识,免疫后一旦出现副作用,尽管是免疫的正常现象,散养户由于没有系统科学的认识,就会迁怒于免疫工作本身,进而抵触免疫工作,这样就形成一个怪圈,周围接受免疫的散养户饲养的猪体健康,形成了一道屏障,部分没有接受免疫的散养户就没有了传染源,饲养的猪体同样健康,然后就误认知为饲养的猪不经过免疫也同样健康。这样的怪圈十分不利于免疫工作,更加不利于散养户的生猪饲养管理。
2.3 提高能繁母猪和肥猪的饲养管理水平
生猪的饲养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散养户的养殖收益。能繁母猪的饲养管理,饲养母猪的关键是在分娩前后各半个月。空怀期:需要全面的营养物质,要适当增加或减少精料,在日粮中搭配适量的青绿饲料,用哺乳料短期优饲,保证充足饮水,如果不易掌握母猪的膘情,做到“宁瘦勿肥”,因为怀孕期过度饲喂会导致哺乳期厌食,温湿度适宜。妊娠期:日粮由青料、粗料、精料组成,饲料适口性好,不让能繁母猪有饥饿感,禁喂发霉、变质、冰冻、带有毒性或强烈刺激性的饲料,饲喂方式采取定时定餐、定量采食,怀孕母猪在产前7 d增减料。猪体应经常保持清洁,不追赶、鞭打、惊吓母猪,夏天要做好防暑降温,减少母猪活动。产后期:母猪产完仔后,接产员应及时清除产下的胎衣深埋,以防母猪吃到胎衣后造成消化不良而引起发病,分娩当天,母猪非常疲乏,母猪产仔当天不喂料,但会感觉口渴,可喂加盐麸皮水或加盐面水,以后2~3 d应加强护理,使其尽快恢复体况。食欲正常后,让母猪自由采食,以保证仔猪足够吸乳,并能保持良好的繁殖性能。肥猪的饲养管理:喂养肥猪是养猪中最重要的一环。生长周期和料肉比适宜是养殖效益的关键,这个关键取决于管理,要想把猪管理好,就必须根据猪的生理特点,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进行饲料调配,用较少的饲料换取较快的增重。猪的饲喂方式一定要走出农村散养户还存在的熟喂误区,要生喂,生料由于未经加热,营养成分未遭破坏,因而用生料喂猪比用熟料喂猪效果好,节省煮熟饲料的燃料,减少饲养设备,节约劳动力,提高增重率,节约饲料。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喂食方式,概括来讲就是先精后青,少放勤添:先喂精料后喂青料,并要少放勤添。另外要保证猪随时可饮到清洁的水,在冬春季最好给温水,夏季给凉水。喂料时应保持水槽不断水。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喂食饲料前要驱虫健胃,经过驱虫健胃后,猪的胃肠中的有害物质已被除去,胃肠就容易吸收饲料的营养成分了。
2.4 引导农村散养户改善养殖环境
通过有针对性地到部分散养户现场规划布局,采用以点代面的效应带动周围散养户改善养殖环境。猪圈要建在干燥、向阳、安静的地方,要开窗,注意既通风又背风;从农村的客观实际着手,引导散养户生活与生猪生产相对分开,提倡新建卫生猪圈,一时不能新建的,也应对原有猪圈进行改造,可在猪圈向外的一面挖一个洞,让猪把便排在洞口,便于及时清扫。对于软圈,也应及时清除粪便,一般不要超过1个月,每次垫草时,要注意将圈内的垫草铺平,使粪草混合均匀,以利腐熟;每次新购进猪,都应对猪圈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消毒较简单的方法是用20%的新鲜石灰浆将猪圈四周、屋顶等遍刷2次;不要将畜禽混养,减少交叉感染;生活污水不要喂猪,有害细菌导致水的潜在污染是非常普遍的,由于饮用被污染的水可能导致肠胃炎、腹泻、伤寒及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