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浴乡周边相邻9个乡镇,幅员3 268万m 2,所辖16个行政村、96个农业合作社、2个居委会,全乡农业人口21 886人,动物养殖有3 298户、6个养猪规模场、9个养羊场、12个养牛场、6个养鸡场、生猪养殖合作社2个、养牛合作社3个、通江黑鸡养殖合作社1个,全站在编职工4人(现有3人、退休1人)。自畜牧系统改革以来,毛浴乡畜牧兽医站自2009年至今连续7年被通江县畜牧食品局综合考评为“第一名”;毛浴乡畜牧站紧紧围绕该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切实响应主管部门的指导,年年认真落实好动物防疫工作,抓好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现报告如下,供参考。
1 建立和完善三级管理联动制度
(1)每年在次月,各村愿意为当地老百姓服务,承担本村动物防疫员职务的同志,就先写申请报本村支两委,由村委会推荐2名具有思想素质好、能服务群众、有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报该乡畜牧兽医站考评。(2)畜牧兽医站通过现场考察防疫员的相关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技能,选出一名为该村动物防疫员后,就报告给该村委会。(3)各村委会以书面申请的动物防疫员报告到该乡人民政府,该乡政府通过再次评审备案后,出文发放到各村社、各相关单位。
2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动物防疫是政府行为,技术人员保质量、政府部门保密度。每年初,各村支部要与毛浴乡政府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各村支部要与毛浴乡畜牧兽医站签订《动物防疫监管责任书》、各村防疫员要与乡畜牧兽医站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2)乡畜牧兽医站在给各村支部、各村防疫员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时,必须要求村、社干部带队,并组织一批动物防疫专业队伍,每年的动物春、秋防疫和狂防工作,对防疫员的考核是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统一检查、统一按百分比计算。(3)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考核是由该乡畜牧兽医站组织,成立领导小组,组长:该乡畜牧兽医站站长、参加考核成员是各包村乡干部、各村主任、畜牧站职工,由畜牧兽医站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解释。
3 加强防疫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管理
(1)毛浴乡畜牧兽医站每月15日组织各村级动物防疫员和单位职工在会议室集中学习有关动物的法律、法规和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交流。(2)在每年的春、秋两季的动物集中防疫接种前,必须开好集中防疫的动物防疫员专题培训会。(3)在每年的春、秋两季的动物集中防疫接种前,畜牧兽医站组织各村动物防疫员和单位职工一起分成4组到该乡的动物各规模场进行防疫接种工作,其目的:一是考察、培训各动物防疫员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技术,二是培训各防疫员对不同动物防疫接种遇到的应急反应措施的处理。
4 建立完善防疫员的收入保障制度
各村级动物防疫员每年只靠1 500元的劳务费是不能保留住他们连续多年干下去,为此,毛浴乡畜牧兽医站采取多种措施给予防疫员的收入增加作保障;(1)每年的春、秋两季的动物防疫接种时,每家每户的消毒费全部给予村级防疫员作补助收入。(2)乡畜牧兽医站规定,坚持一人一村、不跨区域,属地管理的原则。全乡村级防疫员所承包村社动物的医、骟、防、消毒、饲料等收入全归防疫员所得。(3)全乡实行“仔猪联窝骟割免疫”制度。一是统一规定骟割仔猪价额为:5元/头,二是在骟割仔猪时,必须注射“猪瘟疫苗和口蹄疫苗”,同时佩戴好耳标。三是对骟割不会的防疫员,由畜牧站在年初统一在防疫员会议上招标其他村的防疫员去承包骟割,该招标防疫员每年给骟割不会的防疫员拿500~800元骟割费,该招标防疫员在骟割仔猪时也必须佩戴好耳标;对骟割不会的防疫员就必须保证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若有发现,立即报告该乡畜牧站,由畜牧站去查处。
5 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员的奖励和奖惩制度
(1)强力推行有效的动物防疫工作机制。一是坚持普防和仔猪联窝免疫相结合的生猪防疫模式,全面推行仔猪联窝骟割免疫。切实加强动物诊疗管理,依法取缔无证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行为,确保仔猪联窝骟割免疫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实行“猪牛羊禽犬”的春秋集中普免和常年免疫相结合,确保进度和密度。(2)奖惩制度逗更。乡政府和畜牧站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考核,奖励前3名优秀防疫员分别按600、500、300元。年终考核对低于95分的按计分比例计算。对工作不力,进度慢,免疫密度不达标,防疫工作不落实,造成疫病发生或流行的,依法追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6 小结
畜牧业经济的高度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和技术应用人才,村级防疫人员的素质和技术应用更需要多培训,多学习更多的规范的、熟练的操作技能、建立确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专业技术村级防疫人员。
(上接第116页)
圈舍,避免寄生虫对新环境的污染,转群前也要完成一次驱虫。因各类寄生虫繁殖能力均极强,虫卵数量极大,且虫卵在外界环境中可长期存活,故应在寄生虫产卵前进行药物驱杀,可避免虫卵对环境长期的污染,养殖场一般应2~3个月左右进行1次驱虫工作,寄生虫污染严重的地区,在每年5~6月可增加一次驱虫工作,能有效避免冬春季体表寄生虫病的发生。羔羊一般在当年8~9月份进行首次驱虫,可保护其正常生长发育。断奶前后的羔羊因营养应激反应,易受到寄生虫的侵害,故断奶时应进行保护性驱虫。怀孕母畜在分娩前应进行产前驱虫,可避免粪便蠕虫卵产后增多。同时除做好定期药物驱虫工作外,养殖场更应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外界引入的羊只,必须隔离观察30-45d,确认健康无病且彻底进行驱虫后方可混群饲养。养殖过程中一般应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日常放牧时应避开低洼潮湿场所,且不宜选择早晚或下雨时,避免因放牧采食导致羊只体抗力下降。保证羊只供给适口性好的营养丰富的饲料和饮水清洁,保证合理的饲养密度,羊舍通风良好,搞好养殖场内环境卫生,定期用15%左右的生石灰等消毒药对环境和用具等进行消毒处理,及时清理舍内粪便及垫料等,尤其在药物驱虫期间的粪便必须及时处理,堆积发酵,减少粪便中寄生虫虫体和虫卵大面积扩散,对环境场地等发生重复污染,从根本上控制羊场寄生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