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生
(甘肃金昌市金川区农牧局,甘肃金川 737100)
珍珠鸡蛔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李开生
(甘肃金昌市金川区农牧局,甘肃金川 737100)
珍珠鸡蛔虫病是由禽蛔科、禽蛔属的鸡蛔虫寄生于鸡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本病是鸡的临床常见病,遍及我国各地,一直危害养鸡业发展。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寄生于体内的幼虫在移行时对肝肺等脏器造成损伤,也易继发其他疾病。大量成虫集聚于肠道,不但引起肠道阻塞、破裂、腹膜炎等病症,还可导致大批量鸡只死亡,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加强防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14年3月初,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某养殖户从外地购进30日龄1 500 只育雏珍珠鸡,到4月15日开始出现死亡,从开始的每天死亡3~8只,3 d后每天死亡数增至10只以上,到1周时,死亡达53只,死亡鸡大小不均,整个鸡群采食量下降。鸡发病时,先后分3组用诺氟沙星、氟苯尼考、克球粉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求诊。
鸡蛔虫病原体为鸡蛔虫,其虫体形态为线形,黄白色,头端有三个唇片。雄虫长26~70 mm,尾端向腹面弯曲,有2根近等长的交合刺;雌虫长65~110 mm,尾端尖而直。虫卵呈深灰色,椭圆形,卵壳厚。虫卵大小为70~90 μm×47~51 μm,壳厚而光滑,深灰色。鸡蛔虫的发育为直接发育方式。雌虫在鸡的小肠内产卵,随鸡粪排到体外。约经10 d发育为含感染性幼虫的虫卵。鸡因吞食了被污染了虫卵的饲料或饮水而感染。幼虫在鸡胃内脱掉卵壳进入小肠,钻入肠黏膜内,经血液循环和一段时间后返回肠腔发育为成虫,此过程约需35~50 d。除小肠外,在鸡的腺胃和肌胃内,有时也有大量虫体寄生。
本病主要危害3~10月龄的鸡,3~4月龄鸡最易感染而且病情最重,1年以上鸡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而成为带虫者。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较强,在土壤中一般可存活6个月,在低温下冰冻经3个月仍不死亡,对普通消毒药有抵抗力。但不耐高温,干燥和阳光直射,相对湿度低于60%,温度高于39℃即不能发育,45℃时5 min,阳光直射1~1.5 h死亡。雏鸡在3~4月龄时最易感,后随日龄的增大易感性逐渐降低,至5~6月龄时,在饲养管理良好的情况下,很少感染。
患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消瘦,黏膜苍白,体质衰弱,羽毛松乱,两翅下垂,下痢,粪便中常带血丝或血块,逐渐消瘦死亡。据统计,发病数约为800只,发病率为53.33%,先后共死亡166只,死亡率为20.75%。
解剖死鸡,发现十二指肠整个肠管病变严重,肠黏膜有出血炎性变化,有的肠壁上有颗粒状化脓灶或结节。小肠管内有线虫,经肉眼观察似鸡蛔虫。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症状,并结合病理解剖,初步诊断为鸡蛔虫病。为进一步确诊,对病鸡粪便分别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实验室粪便检查,检出粪便中有大量深灰色、椭圆形虫卵。确诊本病为珍珠鸡蛔虫病。
(1)驱蛔灵(哌嗪、磷酸哌哔嗪):0.3 g/kg,一次性口服。(2)左旋咪唑:10~15 mg/kg,一次性口服。(3)驱虫净:10 mg/kg,一次性口服。(4)阿苯达唑:25 mg/kg,1次性口服。(5)噻嘧啶:10~2 mg/kg,一次性口服。(6)丙硫笨咪唑:10mg/kg,混饲喂药。(7)伊维菌素:20~30mg/kg,混饲喂药。用药一般在傍晚时进行,次日早上把排出的虫体、粪便清理干净,防止鸡再啄食虫体又重新感染。
鸡蛔虫病的流行与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关系密切。在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恶劣和鸡只过于拥挤的鸡场,在营养缺乏,特别是饲料中缺少维生素和必需矿物质的情况下,3~5月龄的仔鸡最容易大批感染。所以,一是加强卫生管理,应经常清扫、消毒鸡圈和运动场,保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并堆积发酵;防止饲料、饮水、用具被虫卵污染,对舍内和饲养用具经常消毒;在饲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以增强鸡体的抵抗力。二是药物的定期驱虫。对地面的平养鸡,每年进行2次预防性驱虫,成鸡在10~11月份进行,第二次在翌年春季。雏鸡第一次驱虫应在2~3月龄,第二次在秋末冬初。驱虫后的鸡粪要严格管理,集中烧毁或深翻农田内。
8.1 针对蛔虫生活史的特点进行预防
鸡蛔虫具有生活史简单、繁殖力强、虫卵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的特点,所以鸡蛔虫病极易在鸡场中造成广泛流行,但掌握了该病流行与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的关系,采用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就能控制和消灭本病。
8.2 及时确诊,准确治疗
本次珍珠鸡蛔虫病的发生,正好与当时天气连续阴雨有关,一开始发病,由于阴雨潮湿误诊为大肠杆菌病或球虫病,延误了正确用药,造成了大量鸡死亡。若及早进行病理解剖和实验室粪检,则可避免大的损失。
[1] 于巧玲,张浩.鸡蛔虫病的诊治[J].新疆畜牧业,2007,(1):64.
[2] 汪明.兽医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85.
李开生(1968-),男,汉族,高级兽医师,连续从事基层兽医工作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