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荣
(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资源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桂林 541400)
牛气肿疽的诊断与治疗
李桂荣
(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资源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桂林 541400)
本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牛特别是黄牛易发生,发病经过急,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一旦发生,财产将受到严重损失,因此一定要做好疫病的防控措施。本文主要对牛气肿疽的发病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根据气肿疽发病的原因及流行情况,以及相关疫病防控经验,总结出了牛气肿疽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耕牛 气肿疽 暴发流行 诊断 防控措施
牛气肿疽又称为牛黑腿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炎热干燥的季节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资源县的农户在春插结束后,为了节省劳力,有把耕牛送到高山牛场由专人集中看养的习惯。2014年8月13日,气候炎热,笔者接到资源镇某村牛场负责人的求诊电话,主述:其牛场共收养了120多头耕牛,这几天,先后有21头牛出现不吃草、跛行等症状,已经死亡5头,要求派人前去诊治。
笔者来到患牛场后,立即向饲养员了解疫情,该牛场2015年共养120头牛,其中,21头黄牛发病,就诊当天死亡5头,年龄在2~4岁,在牛入场前全部注射了牛口蹄疫苗、牛出血性败血症疫苗,未注射其他疫苗。本牛场以前没有出现类似症状。
病牛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不振,食欲和反刍停止,眼结膜潮红,呼吸困难,脉搏加快,有的呈跛行。病牛在股部、臀部、背部和肩部等肌肉丰满的部位发生肿胀,初期热而痛,过后中心部较冷,知觉消失。肿胀部的皮肤干燥紧张,触诊硬固,按压有捻发音,叩诊呈鼓音。后期呼吸急促,脉搏达97次/ min,全身体况恶化,发病后常于1~2 d死亡。
病牛死亡后,尸体迅速腐化和膨胀,口、鼻、肛门流出带泡沫的暗红色液体。切开患部,流出带泡沫的暗红色的酸臭液体。患部肌肉呈暗褐色,有明显的气性肿胀和出血性炎症,皮下及肌肉充满红黄色胶冻样物,肌肉内可见到大块的暗红色坏死灶,肌纤维间充满气体,出现空隙。横切面呈海绵状,淋巴结出血和肿胀,切面呈红色,胸腔积有红色液体,脾脏充血,但无明显肿大。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经实验室可确诊。
4.1 常规诊断
根据病牛在股部、臀部、背部和肩部等肌肉丰满的部位发生肿胀,初期热而痛,触诊硬固,按压有捻发音,叩诊呈鼓音,口、鼻、肛门流出带泡沫的暗红色液体。切开患部,流出带泡沫的暗红色的酸臭液体。患部肌肉呈暗褐色,有明显的气性肿胀和出血性炎症,皮下及肌肉充满红黄色胶冻样物质,肌肉内可见到大块的暗红色坏死灶,肌纤维间充满气体,出现空隙。横切面呈海绵状,淋巴结出血和肿胀,切面呈红色,胸腔积有红色液体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为牛气肿疽。诊断时,应注意与炭疽、牛巴氏杆菌病、恶性水肿进行鉴别。
4.2 镜检
在严格消毒的条件下,采取当天死亡的病牛肿胀部的肌肉或水肿液,涂片,用革兰氏染色,放显微镜下镜检,可见两端钝圆有鞭毛,能运动,长2~8μm,宽0.5~0.6μm,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的大杆菌。
4.3 分离培养
将病料接种于葡萄糖血琼脂平板上,在平皿盖上放灭菌脱脂棉一小块,加焦性没食子酸1 g及10%NaOH溶液1 ml,迅速将平板培养基覆盖上,四周用蜡封好,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48 h后,形成两种形状的菌落,有的呈圆形,中央有乳头状突起,如纽扣状;有的边缘不齐,如葡萄状。菌落周围有微弱的β溶血区。这是气肿疽梭菌在实验室的特征性表现,可确诊为牛气肿疽。
本病经过急剧,死亡率高,为提高治愈率,应及早治疗。
5.1 全身治疗
用青霉素2~3万IU/kg体重或用硫酸卡那霉素1万IU/kg体重,肌肉注射,2次/d。根据实际情况,用药3~4 d。或者用10%的磺胺噻唑钠100~200 ml,或10%磺胺二甲基嘧啶钠注射液,2次/d,静脉注射。如果病情严重,还要进行强心,解毒,可用下列药物进行静注:樟酒糖注射液200~300 ml,5%葡萄糖生理盐水2 000~3 000 ml,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500~800 ml。
5.2 局部治疗
将肿胀部切开,去除坏死组织,用2%的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溶液冲洗,而后撒上消炎药粉,必要时,要进行引流。早期病例也可不切开,用1%的普鲁卡因注射液50~200 ml,溶解青霉素80~200万IU,于肿胀周围进行分点注射。
按上述方法治疗3 d后,体温下降到38℃,精神明显好转,食欲逐步恢复,局部肿胀消失。再经过2 d用药后,16头牛全部治愈。
6.1 病死畜的无害化处理
对死牛进行焚烧或深埋,并洒上消毒药水,覆土50 cm以上,对污染的场地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或20%的漂白粉溶液或3%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彻底消毒。
6.2 免疫接种
对全牛场的耕牛进行逐头健康检查,对体温没有升高的假定健康牛,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牛气肿疽菌苗,不管大小,每头皮下注射气肿疽菌苗5 ml。解散牛场,牛由农户自己领回家看养。
6.3 计划免疫
对可疑病牛前期皮下注射抗气肿疽血清15~20 ml,经1~2周后再皮下注射气肿疽菌苗5 ml进行预防。
(1)据调查,本病近几年在资源镇特别是老疫区时有发生,呈地方性流行,对牛特别是黄牛危害很大,因此,建议每年春秋必须进行牛气肿疽免疫接种,特别是在牛要送到牛场时一定要进行免疫接种才能送去,以便发生疫情造成损失。
(2)病牛是本病的传染源,但不直接传播,主要通过病牛的排泄物排到土壤、牧草中,健康牛通过吃草而引起,本菌的繁殖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一般的消毒药10~20 min可以杀死,芽孢抵抗力极强,在土壤中能存活5年左右,在腐败肌肉中能生存6个月,所以,对于病牛要严格隔离治疗,对于已死亡的病牛严禁流入市场,严禁剥皮吃肉,要进行焚烧。对于被污染的场地,栏舍用10%的NaOH溶液或3%福尔马林彻底消毒。
(3)加强饲养管理,在疫区发生地,如有肌肉肿胀,发热,应马上用大量青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磺胺嘧啶钠注射。
(4)群众防疫意识淡薄,防疫观念不强是造成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牛死了不报告,不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售给不法商贩,或自己剥皮吃肉造成疫源扩散,引发疫情。建议要加大对《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防疫意识,使群众自觉接受免疫接种,杜绝病死畜进入市场,切断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