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灏 王爱君 从守爱(安徽省砀山县畜牧兽医水产局)
以“加减法”对待县域养殖业污染治理
文│张灏 王爱君 从守爱(安徽省砀山县畜牧兽医水产局)
现如今养殖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县级行政区域,养殖业所具有的特点,令其污染治理也有着不可克服的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养殖规模普遍过小,赢利能力难以承担污染治理所需成本。在县级养殖业中,特大型的养殖企业少之又少,大型的养殖企业也不多,年出栏量在5000头以下的养猪场,蛋鸡存栏在5000羽以下的养鸡场,年出栏在500头以下的牛场、羊场等中小型养殖场较为多见。这种规模的养殖场,别说是配套建设污染治理体系,就算是最基本的沼气池建设、维护和运行,可能都难以为继。因此,它们多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多以“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形象示人。政府对它们的态度,也多是让其“上山下乡”,这种方法并不是治理污染,而是简单地将污染挪了个地方,但污染未除,问题依旧。
2.点多面广,分布面积广阔。由于绝大多数的养殖场是以家庭为主导,以户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大多是散乱地分布在县城的各个角落,既没有形成优势乡镇,也没有形成优势产区。这种格局,使得污染治理难以有效开展。
鉴于以上两个方面的情况,对于县级养殖业污染治理一定要高度重视,全盘考虑,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全方位推进。具体来说,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养殖产业规划,增强养殖场本身的污染治理能力。根据县域养殖业分布的特点,在全面翔实掌握养殖业情况的基础上,全面规划,统筹考虑,逐步淘汰小微企业,扶持中大型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是综合治理养殖业污染最基础的一步。通过科学的规划,划定禁养区和适养区,促使养殖企业由分散到相对集中,不仅可以减少面源污染,还可以为以后的污染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增加投入,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由于养殖行业属于微利模式,并且市场剧烈动荡难以捉摸,养殖企业对污染治理的投入一向是“心理上不愿意,行动上无能力,利益上无动力”。有鉴于此,就要求政府必须采取主动,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更多的资金投入,并且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制定相应的措施,督促相关企业切实执行。对于大型养殖场,鼓励他们走“沼气发电+农牧结合”的路子,自行承担污染治理费用,实现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对于中型养殖场,在相对集中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加强协作,实行专业化生产,改变过去大而全的饲养方式,并且政府要就近配套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有机肥厂,集中处理畜禽粪便,帮助他们进行生产方式的转变。
3.推广生态养殖、低碳养殖。逐步淘汰传统的高耗能式的养殖方法,减少污染物总量,从源头上治理污染。传统的养殖方法,是以高投入、高耗能的方法,追求规模效益。这种发展方式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但是,养殖行业毕竟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思路,积极推广养殖新技术和新模式,实现养殖污染物减量化、零排放的目标。
4.采用新技术,推广健康养殖技术。
一是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减少饲料浪费。提高种畜禽的生产能力,减少种畜禽存栏量,提高畜禽成活率,可以从总量上减少外排污染物,减轻环境压力。
二是提高畜禽疫病诊断水平,严格控制化学药品的使用,严格按照疫病防控要求和投入品管理规定,规范化学药品的使用范围和方法,尽量采用替代药品,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达到污染低、排放少的目的,实现清洁生产。
三是提倡“雨污分流、粪尿分流”,采用干清粪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采用“通风+湿帘”的方式给畜禽舍降温,在畜禽舍建设之初,就因势利形,强调自然通风,以自然通风为主,以机械通风为辅。
四是使用环境改良剂,高效、方便地降低畜禽舍内有害气体浓度,改善畜禽舍内环境,为畜禽良好生长创造舒适的小天地,从而有效提高畜禽的生产力,提高养殖场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