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昌福(重庆市涪陵区畜牧兽医局)
猪舍环境对猪生产的影响
文│文昌福(重庆市涪陵区畜牧兽医局)
猪舍环境是猪生产中必须依赖的条件之一,创造适宜的猪舍环境能够增强猪只体质,提高猪的生产水平。反之则易降低猪只的生产性能,还有可能引发疾病,甚至引起死亡。只有采取有效的环境控制措施,才能使猪舍的环境达到良好状态,以满足猪只对环境的需求。
猪舍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温度、湿度,还有气流、光照、灰尘和微生物、有害气体、噪音、群居环境和饲养密度等。
1.温度。猪是恒温动物,在适宜的空气温度范围内猪只才有可能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反之,猪只的生产力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据报道,当温度处于适宜温度低值时,猪日增重较少,每天每千克体重的饲料消耗量增多,哺乳仔猪乳汁的消耗量较大。初生仔猪对低温十分敏感,抗冷应激能力较弱,故容易出现冻死和压死。当空气温度过高,母猪和公猪的繁殖能力都会降低,如初产母猪受胎率降低、公猪精液品质变低,还有可能引起妊娠母猪流产等。
2.湿度。空气湿度通常指相对湿度,有试验表明,相对湿度75%~85%的试验猪,较相对湿度95%~98%的试验猪平均日增重较高,每千克增重饲料消耗量少。据测定,相对湿度大的空气比相对湿度小的空气导热能力强,猪舍内空气湿度越大,保温性能越差,猪体内热量散失就多,能量消耗大。高的空气湿度容易使饲料发霉,当猪只处于高温低湿环境时,易出现呼吸道疾病。
3.其他环境条件。在自然温度较高的季节,使用空气温度低于猪体温的气流,可以帮助猪体散热,提高猪只的生产力和抗病能力。在低空气温度环境下,气流会加重寒冷对猪的刺激。适度的太阳光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过度的太阳光照会对猪体产生损害,引起猪只发病,如日射病、光敏性皮炎等。适度的光强度能提高育肥猪的抗病力和饲料利用率,提高母猪繁殖力,改善公猪精液质量。密闭猪舍中的粉尘易导致皮炎、眼炎等疾病。微生物易导致猪气喘病、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的发生。空气中的硫化氢和氨含量过高,直接影响饲养管理人员及猪的健康。研究表明,噪声对人和小动物的某些器官组织都有不良影响。饲养密度过大,猪的增长减慢;密度过小,浪费有效利用面积,有时因为热散失加快,反而影响增重。
猪舍环境是猪生产中的重要因素,对猪生产水平影响较大。因此,想提高猪场的生产成绩,必须创造适宜的猪舍环境。现提出控制猪舍环境的几个关键点:
1.调控空气温度。调控空气温度就是采用不同方法使猪舍内温度达到适宜温度的过程。如建造猪舍时加设门斗,设置双层窗户,选用导热性能小的建筑材料或空心砖等,并和防潮材料相结合,以起到最佳保温效果。在寒冷的季节,对猪舍进行统一或局部供暖,提高舍内的空气温度,也可适当加大饲养密度。将屋顶和墙壁做双层设计,在舍外或屋顶搭遮阳棚。加强通风设计,可以降低空气温度,净化空气,这是降低猪舍温度的有效方法之一。搞好猪场绿化也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在炎热的季节,还可以在猪舍通风前进行喷雾处理,这种方式降温效果也很好。
2.调控空气湿度。调控空气湿度指通过通风、及时清除粪水等措施来降低空气湿度的过程。如在传统猪舍中,粪尿沟多采用不渗水材料,应及时清除废水;在猪舍内设有储粪池时,需要及时清理粪尿,并加强通风换气。
3.控制光照。控制光照指通过控制自然采光和人工光照相结合的方式改变采光时间的过程。如按照合理的采光系数,设计面积大小合适的猪舍窗户,或在窗前种植适当高度的绿化树等,均可以调节猪舍的光照时间。在充分利用自然光源的情况下,可适当给猪补充人工光照。
4.严格规划饲养密度。严格规划饲养密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每头猪占有的饲养面积。适当降低过大的饲养密度,可以降低空气温度和湿度,减少粉尘、微生物和有害气体含量,降低噪音。
由于猪舍环境的各个因素间存在着较复杂的关系,因此对猪舍环境进行理想调控需要养殖者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