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备急灸法》之学术思想

2015-01-24 13:41:02张昕李洪亮胡晓英周国平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1期
关键词:艾炷皂角施灸

张昕 李洪亮 胡晓英 周国平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2.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515)

·医籍研析·

浅析《备急灸法》之学术思想

张昕1李洪亮1胡晓英1周国平2△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2.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515)

《备急灸法》是南宋著名针灸学家闻人耆年所撰。该书是闻人氏收集历代名医治疗各种急性病证的灸疗方法,且对其亲自实践后的总结。书中着重介绍了有关灸法治疗急危重症的应用和治验,为灸法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材料。本文笔者就灸法的适应证,施灸的方法、时机、部位,艾柱的大小、壮数,骑竹马灸法的操作方法及艾药结合等方面对闻人耆年于该书中所体现的灸法的学术思想及施灸特色进行概括。

《备急灸法》闻人耆年急症灸法

闻人耆年,南宋针灸学家,生活于公元十二三世纪的携李(今浙江嘉兴),具体生卒年代不详。自幼业医,博览医书,吸取各家所长,行医四五十载,“凡古人一方一技,悉讲求其要”。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闻人耆年受宋代名医张涣《鸡峰普济方·备急卷》的启发,吸收孙思邈、葛洪等医家的灸治思想,选录历代名家记载及其本人亲自实践、行之有效之灸方22则,以“以此养生”、“以此利人”为目的,撰成《备急灸法》一书。《备急灸法》问世20年后,孙炬卿偶得其蜀刊本,在其原有内容之后,增加“佚名氏”之《骑竹马灸法》、《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于淳祐五年(1245年)重刊,书名仍旧[1]。该书在灸治思想上重视保护人体内的阳气,在施灸方法上,把艾灸治疗作为急救扶阳之首选,从而成为继《肘后备急方》后针灸医学史上采用灸法治疗急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现试将该书的艾灸思想及施灸特色总结如下。

1 灸治急症,适应证广

闻人耆年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灾害连年、社会动荡,急性病证频发。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灸法以其简便、安全,适宜急救施灸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也正因为如此,宋代,针灸医学得到了较快发展,灸法上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备急灸法》正是这个时期针灸医学灸法的代表。它继承发展了东晋葛仙翁用艾灸治疗急症的学术思想,不但以艾灸用于治疗慢性疾病,还用于多种急危重症的救治。它认为“施药惠人,力不能逮。其间惠而不费者,莫如针艾之术。然而针不易传,凡仓卒救人者,惟灼艾为第一”。充分发挥艾灸火力温和、起效较快,能回阳救逆、通经复脉的特长,用之于救治“卒暴心痛”、“卒忤死”、“妇人难生”等急症,配合精妙的灸法,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治疗卒忤死,“急以皂角末吹入两鼻即活。若经时不活,急灸掌后三寸两筋间(间使)各十四炷……如身冷口噤者,灸人中三炷,炷如粟米大”。

《备急灸法》所收录的22类急性病证中,除了“转胞小便不通”使用“用盐填脐孔”之隔盐灸外,其余21种病证皆采用艾柱直接灸。当然,书中也谈到隔蒜灸治疗“诸发”等证,但其实质仍是直接灸,先用蒜片只是为了使患者便于适应直接灸的灼痛。《备急灸法》所记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书中详细介绍了几种艾灸方法,包括操作规程、适应症、注意事项以及与情志饮食等的关系。如点灸法,“凡点灸时,须得身体平直,四肢无令拳缩,坐点无令俯仰,立点无令倾侧……凡病先灸于上,后灸于下,先灸于少,后灸于多,皆宜审之”。发灸疮法,“凡著灸疗病,历春夏秋冬不较者,灸炷虽然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瘥。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候天色法,“凡点灸时,若值阴雾大起,风雪忽降,猛雨炎暑,灸临时且停,候待晴明即再下火灸。灸时不得伤饱大饥,饮酒大醉,食生硬物,兼忌思虑愁忧,恚怒呼骂,吁嗟叹息,一切不祥,忌之大吉”。

该书还对骑竹马灸法的操作方法、适应症等相关内容作了详细介绍,“治发背脑疽,肠痈牙痈,四肢下部一切痈疽、疔疮、鱼脐、鬼箭、瘭疽等,或胸腹不测,风瘅肿瘤,紧硬赤肿,恶核瘰发奶之属……骑定竹扛,用身壁直靠……壮数不可灸多,不问痈生何处,已破未破,并用此法灸之,无不安愈”。骑竹马灸法的名称虽曾见于成书稍早的《卫济宝书》(宋·东轩居士注)及《集验背疽方》(宋·李迅著),但文献记述最详尽者当首推《备急灸法》。

2 早灸速灸,因病定量

急危重症来势迅猛,传变迅速,稍有怠慢,就可能错失良机,危及生命。《备急灸法》主张:急症的治疗应遵循尽早诊治原则,早诊断、早施灸,以期及时治愈疾患或防止病势传变。如治疗诸发等证,“初如粟米大,或痛或痒,色赤或黄,初不以为事,日渐加长,肿突满背,疼痛彻心,数日乃损人,至此则虽卢扁不能治矣。惟治之于初,皆得全生。其余数种,皆依法早治,百无一死”。治疗皮肤中毒风时,如出现“忽然遍身痛痒如虫啮,痒极搔之,皮便脱落,烂坏作疮者”,宜“急灸两臂屈肘曲骨间各二十一炷”。又如治疗霍乱当“急灸两肘尖各十四炷”,治疗急喉痹应“急于两手小指甲后各灸三炷”,治疗肠痈宜“速灸两肘尖各百炷”。艾灸治疗上述急症当“治之于初”、“速灸”、“早灸”、“急灸”,在疾病初期即采取必要措施,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防微杜渐,使患者早日摆脱疾病之苦。

艾灸量是灸法取效的关键,而灸量的多少又主要取决于艾柱大小、壮数多少及时间长短等。《备急灸法》中所用艾柱有粟米大、绿豆大和大艾炷3种,其中绿豆大的艾柱使用较多,粟米大艾柱用之较少(主用于卒忤死之人中穴及鼻衄的治疗),大艾炷则主要用于隔盐灸。书中所述艾灸壮数用量悬殊,不同病证,艾灸壮数从几壮至上千壮不等。如风牙疼、鼻衄及妇人难生等病证只灸3壮,肠痈、狂犬咬等灸百壮,而诸发则多达上千壮。艾灸壮数应视施灸的进展情况而定,如治疗肠痈应“灸至大便下脓血尽”;治疗溺水,“灸脐孔三十五壮,水从谷道中出即活”;治疗诸发等证,“灸之数不拘多少,但灸至不痛即住”。“灸量适当”说到底就是要使艾灸达到一定的刺激量,产生灸感,症状才能减轻,治疗才能获得效果。

3 施灸部位,少而精简

《备急灸法》中的艾灸取穴少且重部位,除转胞小便不通溺水用脐孔(神阙)、昏厥用人中(水沟)外,都没有罗列穴位名称而只言施灸部位。22个病证中取穴仅17个,有些病证只取一二个穴位,且多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易于操作。如治疗肠痈速灸两肘尖,治疗疔疮只灸掌后四寸两筋间,治疗卒暴心痛只灸掌后3寸两筋间(间使穴),治疗霍乱转筋只灸两足踝尖,治疗精魅鬼神所淫(癫狂)只灸两手大指(少商穴即鬼哭穴),治疗急喉痹只灸两手小指甲后(少泽穴),治疗妇人难产只灸右脚小趾尖(至阴穴),等等。

该书取穴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如屈指量法例,“以薄竹片或以蜡纸条,量手中指中节横纹,取上下截齐,断为一寸”;定发际法,“凡灸发际,如是患人有发际整齐,根据明堂所说易取其穴。如是患人先因疾患后脱落尽发际,或性本额项无发,难凭取穴。今定患人两眉中心直上三寸为发际,以此为准”。《备急灸法》对某些用文字难以描述清楚的部位,还专门附上图谱11幅,并将各病证所取穴位标注于图上加以说明。这样,即使不懂医术之人,也能“按图索骥”,在危急之时救人于水火。

在穴位的选用中,《备急灸法》特别强调男女之别。一些病证需局部取穴、取双侧穴位或取任督二脉穴位时,多为男女同法,即患这些病症时,男女治疗取穴相同。如发背、蛇犬咬伤等,男女同法,取局部穴位;治疗皮肤中毒风同取两侧两臂屈肘曲骨间(曲池穴),霍乱转筋同取双侧两足踝尖;治疗转胞小便不通男女同用盐填脐孔大艾炷灸。某些只取一侧穴位治疗的病证则多遵循“男左女右”原则,如治疗疔疮及附骨疽,“灸掌后四寸两筋间十四炷,依图取穴,男左女右”;治噎疾,“脚底中指中节灸七壮,男左女右”。而对于治疗一些女性独有的病证,则只取右侧相应穴位,如治疗妇人难生,“急灸右脚小指尖三炷”。还有一些依据经脉循行路径治疗的病证,则遵循“左之右,右之左”交叉取穴的原则,如风牙疼灸外足踝间,“患左灸右,患右灸左”;鼻衄“用细索,如左孔衄缚右足,右孔衄缚左足……握手,屈大指,灸骨端上,右衄灸左,左衄灸右”。

4 艾药结合,疗效更佳

《备急灸法》中22类急症所使用灸法全为艾炷灸,而艾炷灸又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本书中两者并用,以直接灸多见(达21条之多),但也用间接灸(隔蒜灸治疗诸发等证),两者合用法也有记载,如治疗发背等症用“大蒜切片如钱厚,贴在疮头上,先以绿豆大艾炷灸之……又可忍,便除蒜灸之”。直接灸法可使艾灸治疗直接作用于穴位,直达病所,给病证对应穴位以更强刺激,起效较快;间接灸则可结合所治疾病性质及患者体质,在艾灸过程中配以相应的药物,起到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更有效地治疗疾病。

另外,《备急灸法》在应用艾炷灸的同时,也配合使用其他药物治疗,多用于神志不清患者。如治疗夜魇不寤(昏睡)配合“皂荚末吹入两鼻”;治疗卒忤死(昏厥)配合“急以皂角末吹入两鼻”;治疗溺水配合“用皂角末吹入谷道中(皂角无用石灰)”,并用“灶灰一斗,锅内炒令煖,以布三五重煖裹热灰,熨其心头”;治疗自缢“先用皂荚末吹入两鼻,用旧毡一片盖其口鼻,令两人用竹筒极吹两耳,即活”;治疗难产配合“先用盐汤洗脚令温,气脉通疏,然后灸,立便顺产”。书中所记灸法中配合使用最多的药物为皂角,因皂角辛温,开窍通闭醒神、豁痰祛瘀散结,配合艾灸,对神志不清者有较好疗效。

5 结语

灸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备急灸法》主张艾灸治疗急症要早灸、急灸,选穴精专,灸量适当,充分体现了闻人氏在灸法治疗急症方面的独到之处。书中收集了历代名医治疗各种急性病证的灸疗法,且所列的急症救治皆为其“已试之方”,给后世提供了灸法治疗急症的宝贵经验。《备急灸法》是灸法治疗急症的专著,所述艾灸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和普及,是研究灸法和针灸治病的良好教材。

[1]闻人耆年.备急灸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15-38.

R245.8

A

1004-745X(2015)01-0111-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1.040

2014-07-01)

(电子邮箱:doctorzgp@sina.com)

猜你喜欢
艾炷皂角施灸
居家艾灸提升免疫力
家庭医药(2023年2期)2023-05-30 16:44:22
Chinese Acupuncture
皂角树下
皂角树下
中暑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
乌鸦与皂角
前卫文学(2016年3期)2016-07-01 09:55:12
艾灸的烟气对人有害吗?
隔姜灸治腰痛
不同质量艾炷灸温度时间曲线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