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文献探讨甲状腺肿的病因病机*

2015-01-24 12:49谢绍锋黄莉吉刘克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内伤人民卫生出版社情志

谢绍锋,黄莉吉,刘克冕,刘 超△

(1.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南京 210028; 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南京 210029)

从古代文献探讨甲状腺肿的病因病机*

谢绍锋1,黄莉吉2,刘克冕1,刘 超1△

(1.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南京 210028; 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南京 210029)

通过梳理中医古代文献有关甲状腺肿病因病机的论述,认为本病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外感邪毒以及体质因素关系密切,而气滞血瘀、痰湿互结于颈前是疾病发生的重要病机。

甲状腺肿;瘿病;病因病机;理论研究

甲状腺肿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以甲状腺弥漫性或结节性肿大为特征,包括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本病属于中医学“瘿”病范畴,目前多分为瘿囊、瘿瘤、石瘿、瘿痈四类,分别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甲状腺炎。本文通过对古籍中有关甲状腺肿病因病机认识的梳理,为本病证治规范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古代文献对“瘿囊”病因病机的认识

瘿囊在中医学文献中又称“瘿”、“影袋”、“影囊”、“土瘿”、“气瘿”,以颈前肿块、块形较大、弥漫对称、其状如囊、下坠至胸、触之光滑柔软为特征。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和散发性甲状腺肿。现代医学多认为,与食物中碘元素缺乏致甲状腺肿物质以及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等有关[1]。

古代文献有关瘿囊病因病机的认识,最早见于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2]:“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曰饮沙水,沙随气入于脉,搏颈下而成之……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指出瘿病的发生不仅与情志内伤有关,也与饮食及水土失宜密切相关。唐·王焘《外台秘要》[3]论瘿病曰:“中国人息气结瘿者,但垂膇膇无核也。长安及襄阳蛮人,其饮沙水喜瘿,有核瘰瘰耳,无根浮动在皮中,其地妇人患之。肾气实,沙石性合于肾,则令肾实,故病瘿也。”

宋·《圣济总录》[4]首次从病因角度将瘿囊进行了详细分类:“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是为五瘿,石与泥则因山水饮食而得之;忧、劳、气则本于七情,情之所至,气则随之,或上而不下,或结而不散是也。”并指出瘿囊以山区发病较多:“山居多瘿颈,处险而瘿也”。“妇人多有之,缘忧恚有甚于男子也”,认为妇女好发本病主要与情志内伤有关。金·张子和《治病百法》[5]云:“颈如险而瘿,水土之使然也。”明·江瓘《名医类案》[6]述曰:“汝州人多病颈瘿,其地饶风沙,沙入井中,饮其水则生瘿。”明·李梴的《医学入门》[7]认为,瘿囊的发生与情志失调有关。所谓“原因忧恚所致,故又曰瘿气,今之所谓瘿囊者是也”。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8]中提及:“西北方依山聚涧之民,食溪谷之水,受冷毒之气,其间妇女,往往生结囊如瘿”,说明瘿囊的发生与水土因素有密切关系。

可见,瘿囊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水土因素、饮食失宜所致,并与情志失调和体质有关。

2 古代文献对“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瘿瘤以颈前一侧或双侧结块,状如核桃,可大可小,可软可硬,甚至有核累累为特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等。有关瘿瘤的病因,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9]指出:“气有所结发瘤瘿。”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0]明确提出瘿瘤的病因:“因喜怒忧思有所郁而成也。”宋·严用和《严氏济生方》[11]详细论述了瘿瘤的病因:“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大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滞留之患,调摄失宜,气凝血滞,为瘿为瘤。”

明·李梴在《医学入门》[7]谈到了瘿瘤往往是“因七情劳欲,复被外邪,生痰聚瘀,随气留注,故生瘤赘,总皆气血凝滞结成。惟忧恙耗伤心肺,故瘿多着颈项及肩。”明·薛己在《外科发挥》[12]中言:“此七情所伤,气血所损之证也”。明·陈实功所撰《外科正宗》[13]提出:“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内伤、肝失疏泄所致,以气郁为先,兼有血瘀、痰凝之证。清·林佩琴《类证治裁》[14]更有“瘿瘤其症属五脏,其原由肝火”的说法。清·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8]中阐述:“瘿瘤者,气血凝滞,年数深远,渐长渐大之证。”清·吴谦《医宗金鉴》[15]认为,瘿“多外因六邪,荣卫气血凝郁;内因七情,忧恚怒气,湿痰瘀滞,山岚水气而成”。清·高秉钧《疡科心得集》[16]也说到:“瘿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也。”同时提出其发病机理不同则临床表现各异。如“怒动肝火,血涸而筋挛者,自筋肿起,按之如筋;或因劳役火动,阴血沸腾,外邪所搏而为肿者;或郁结伤脾,肌肉消薄;或劳伤肺气,腠理不密;或因劳伤肾水,不能荣骨而为肿者”。清·邹岳《外科真诠》[17]亦提出:“瘿瘤多外因六邪,营卫气血凝郁,内因七情,郁恚怒气湿痰瘀滞,山岚水气而成。”

可见,瘿瘤发病多与情志有关,由于忧思郁怒,肝郁不达,脾失健运,以致气滞痰凝而成。

3 古代文献对“瘿痈”病因病机的认识

瘿痈的特征性症状是颈前瘿肿,常伴红肿热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甲状腺炎、化脓性甲状腺炎。古代文献中有关本病的论述较少。清·吴谦所著《医宗金鉴》[15]中有关“夹喉痈”的描述与本病颇似:“此痈一名夹痈,生于结喉两旁,属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火毒上攻而致。”认为本病是由于内伤七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循胃络上扰,或因过食炙煿辛热之物,胃热偏盛,或外感风热,邪热犯胃,胃火熏蒸,循经上攻所致。由于瘿痈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故中医学认为[18]本病证属外感风温邪热之毒,内因肝郁气滞,疏泄失常,痰热互结于颈前,蕴而成毒所致。外感温热时毒是感染性甲状腺炎的病因特点,多为天行时气、大风苛毒或疫死畜毒等致病因素。

4 古代文献对“石瘿”病因病机的认识

石瘿以颈前一侧或双侧结块坚硬如石、触之凹凸不平、坚硬有根、可随吞咽而上下为特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甲状腺癌。“石瘿”病名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19];唐·《外台秘要》[3]中有“石瘿不可治”的记载;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0]论述了石瘿肿块的特点是“坚硬不可移”,并强调“不可妄决,破则脓血崩溃,多致夭亡枉”。

元代医家危亦林《世医得效方》[20]则按临床症状表现将瘿瘤分为“石瘿、肉瘿、筋瘿、血瘿、气瘿”五类,并指出石瘿的临床特点为“坚硬不可移”。此后历代医家对瘿瘤的分类,大多按照症状进行分类辨证。如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0]、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8]以及吴谦的《医宗金鉴》[15]均指出石瘿的临床特点为“坚硬不可移”,其病因病机多归于“瘿瘤”病笼统阐述。目前多数医家认为,石瘿发生机制为正虚的基础上,由于情志内伤,肝脾气逆,痰湿内生,气滞则血瘀,瘀血与痰湿凝结,上逆于颈部而成,亦有由瘿瘤日久转化而来。

综上所述,在中医古代文献中,甲状腺肿的病因包括水土因素、饮食失宜、情志内伤、体质因素以及外感邪毒等,其中气滞血瘀、痰湿互结于颈前是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主要病机特点,该结论为进一步规范化研究甲状腺肿的病因病机奠定了理论基础。

[1]莫朝晖,廖二元.内分泌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90.

[2]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321.

[3]唐·王焘.外台秘要方[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49-650.

[4]宋·赵佶.圣济总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60-1464.

[5]金·张子和.儒门事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36.

[6]明·江瓘.名医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9-380.

[7]明·李梴.医学入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26.

[8]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78-879.

[9]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98.

[10]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96.

[11]宋·严用和.严氏济生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12-113.

[12]明·薛己.外科发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0.

[13]明·陈实功.外科正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39-140.

[14]清·林佩琴.类证治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28-530.

[15]清·吴谦.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81,1613.

[16]清·高秉钧.疡科心得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6-38.

[17] 清·邹岳.外科真诠[M]//贺菊乔,杨志波.中华医书集成.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15.

[1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5.

[19]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426.

[20]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641-642.

R581.3

A

1006-3250(2015)01-0012-02

2014-10-04

2012年江苏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BM2012064);2013年江苏省科技厅民生科技专项(BL2013040)

谢绍锋(1977-),男,江西宜春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刘 超,E-mail:liuchao@jsatcma.com。

猜你喜欢
内伤人民卫生出版社情志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憋出内伤
治愈系心理学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