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守萍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品质管理活动在降低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
钟守萍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目的分析品质管理活动在降低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100例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12月100例我院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患者为观察组,并于2013年1月1日其实施品质管理活动,记录两组患者品质管理活动实施前后的意外拔管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析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原因,并对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意外拔管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5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8±1.1)d比(4.5±1.4)d,(95.32±2.34)分比(76.98±4.34)分,100.0%比79.0%,均P<0.05]。结论品质管理活动可降低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可考虑于临床中合理推广应用,应当引起广大医学卫生工作者的关注。
品质管理活动;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应用
临床统计显示,品质管理活动(quality management activities)可帮助提升医疗质量和护理水平,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改善医护人员形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目前,品管圈为品质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并不断应用于临床管理中[2]。本研究选取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科200例浅静脉留置针患儿,观察分析品质管理活动在降低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其临床意义,初步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100例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患者为对照组,男33例,女67例;年龄1~10岁,平均(5.9±2.8)岁;发生意外拔管者55例,儿科品质管理活动(QMA)开展后收治的患儿45例。另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100例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患者为观察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5.8±2.9)岁;发生意外拔管50例,QMA开展后收治的患儿5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纳入标准[3]:①经临床确诊为心律失常患儿;②患儿无并发心脏系统疾病;③患儿及家属知情后同意纳入研究且配合完成随访者;④上报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且获得批准。
1.2 方法
1.2.1 确定品管圈成员首先对照组采用传统品管圈方法,确定成员,正确操作,固定留置针等,观察组采用规范品质管理活动,具体方法为确定品管圈成员,结合经验和前期资料分析意外拔管发生原因以确定改进内容,分为护士、患儿和其他共3个方面因素;其中,因护士宣讲和监护不到位的因素包括套管脱出、操作不当、套管堵塞等,患儿主要为自行抓脱,其他因素为液体渗漏等。
1.2.2 规范护理操作规范护理操作的主要目标为提升穿刺质量,规范穿刺内容:①确保穿刺环境:要求无菌操作和光线充足;②确定科学的穿刺静脉、置管长度、进针角度和固定方法,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教育,要求选取有弹性、较粗直、血流充足、无静脉瓣、且易于固定的静脉,尽量避开关节处,其中头部额正中、耳后静脉等较粗的静脉和上肢血管为首选;③完善排班制度,要求由两名护理人员配合穿刺,当患儿静脉穿刺难度高,应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向年轻护士细心讲解。
1.2.3 完善护理宣教由护理人员对患儿和患儿家长进行相关内容的宣讲:①患儿为手部留置针时,可将患儿的手置入一次性脱脂棉手套内以避免意外碰触;②患儿为头部留置针时,应避免于患儿的头部加盖物件,在喂奶和其他过程中也应避免意外碰触;③嘱咐患儿不要过度活动,由患儿家长注意避免有留置针侧的肢体下垂和过度活动。
1.2.4 强化留置针的固定本次研究中,选用新兴的四步固定法;①选用一条长为6 cm的胶布于套管针的下方向上交叉将套管针的针柄处固定,并于针柄下方垫用一块脱脂棉球;②选用常规透明敷贴固定;③于透明敷贴外贴一张长为6 cm、宽为6 cm的加固贴,注意于加固贴中央剪取一个0.7 cm的方形小孔并对准对准留置针穿刺点以便观察;④最后选用常规胶从上下将加固贴包绕一圈。要求更换敷料时重新完成上述操作。
1.2.5 避免套管堵塞和套管折叠封管选用10 U/mL的肝素,避免推住速度过快,仅将针头斜面刺入肝素帽,并于封管对肝素帽的位置进行固定并高于留置针。
1.2.6 避免液体渗漏或静脉炎①依次进行顺时针螺旋消毒1次和逆时针螺旋再消毒1次,要求消毒直径大于8 cm;②降低高刺激性和高渗药物的输注速度,于封管前选用生理盐水进行管道冲洗,以避免血管的药物刺激;③不可将套管脱出部分重新送入血管。
1.3 临床评价指标
临床指标主要分为意外拔管指标和护理指标[4]:意外拔管指标即套管脱出、自行抓脱、操作不当、套管堵塞、液体渗漏的发生率;护理指标主要为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于患者出院时通过调查问卷回访,护理质量评分共分为护理技术(40分)、护理态度(40分)、卫生宣讲(20分),共计100分;其中,护理技术分为消毒、对症护理、并发症护理、穿刺操作4项,每项10分;护理态度分为心理护理(20分)、护患交流(10分);卫生宣讲分为宣讲内容(10分)和宣讲态度(10)分;评分超过90分者即视为患者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置管后的意外拔管状况
结果显示,观察组共有8例患儿发生置管后的意外拔管状况,对照组共有50例患儿发生置管后的意外拔管状况,观察组意外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意外拔管发生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8.0%比50.0%,P<0.01)。两组置管后的意外拔管状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一种强调员工自发参与护理活动的运作方式,并提倡由员工整体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逐渐在医院细节管理活动中应用开来。由于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较高,影响患儿的治疗和满意度[5-6],因此,普遍考虑优化护理干预内容和护理质量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品管圈的主要活动理念为赋予员工更多的参与权、自主权和管理权,成员可以在圈会内通过自由思考和发言得以充分激发思考能力和创新力。在既往临床经验中,品管圈可有效解决护理任务难点、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本次研究中,圈员均获得了极高的“问题意识”,并对护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患者的需求焦点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和认可。值得注意的是,品管圈的应用涉及医院的各相关部门,需要完善的后勤系统和医疗系统,可在医疗活动的全程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因此,普遍要求多个部门相互配合以确保品管圈的良好应用。
在传统护理理论中,护理质量主要分为护理技术和心理护理两方面[7],且由于护理人员的技术欠缺、意识淡薄造成护理质量不佳。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心理护理和护患沟通的强化,有效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且试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获得了显著提升,体现了品质管理活动对心理护理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8±1.1)d比(4.5±1.4)d,(95.32±2.34)分比(76.98± 4.34)分,100.0%比79.0%,均P<0.05]。可见应用品质管理活动中护理模式的观察组,较采用传统护理理论的对照组而言,留置时间短,护理质量高,患者满意度好,应当引起广大医学卫生工作者的关注。当然,具体的护理操作模式文中并未详细描述,通常有检测患儿的各项生理指标,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多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保持患儿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等。护理专业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用全方面、多层次的优质护理,多从患儿出发考虑,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另一方面,本研究中品质管理活动的护理操作重点主要为规范护理操作、强化留置针的固定、避免套管堵塞和套管折叠,多项护理报道指出,经典留置针四步固定操作可显著降低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示范意义。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与良好的血管选择也存在一定联系,除了头部额正中、耳后静脉等,上肢静脉较下肢静脉的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数据更为显著[8-10],因此普遍主张首选上肢血管[11-12]。此外,由于液体渗漏或静脉炎将对患儿造成危险后果,因此需要对通过强刺激性和高渗药物加以筛选、合理降低输液速度、无菌操作等,且可考虑于封管前选用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冲洗,均有助于降低药物刺激、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已在多次研究中均被证实具有显著优势[13-15]。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意外拔管发生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为观察组共有8例患儿发生置管后的意外拔管状况,包括4例套管脱出,3例自行抓脱以及1例套管堵塞,而对照组共有50例患儿发生置管后的意外拔管状况,包括20例套管脱出,10例自行抓脱,10例操作不当,6例套管堵塞以及4例液体渗漏。统计显示,观察组套管脱出、自行抓脱、操作不当、套管堵塞、液体渗漏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意外拔管发生率与对照组意外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8.0%比50.0%,P<0.01)。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品质管理活动可有效避免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此外,科学的护理宣教有助于避免因患儿的过度活动造成的意外拔管,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16-18]。
综上所述,品质管理活动可降低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可考虑于临床中合理推广应用。
[1]张菊明,于海英,姚新美.品质管理活动在降低儿科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3):56-58.
[2]金静芬.医院推进品质管理的活动实践[J].护理与康复,2011,10(7):619-621.
[3]沈玲丽,冯素文,朱秀芳,等.品管圈对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10):907-909.
[4]王艳玲.护理干预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A):1-20.
[5]陈旭慧,叶海虹,艾梦婷.品质管理圈活动在手术室高值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7A):66-68.
[6]刘秀霞.学龄前儿童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与留置效果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2(18):215.
[7]刘昭君,岳仕鸿,钱涵,等.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9):54-56.
[8]沈玉香.黄锦凤.汤辰苏.品质改善回圈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运用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12):1163-1164.
[9]王素萍.儿科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与成功率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6):87-88.
[10]杨德艳.浅静脉留置针在陨悦哉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100-101.
[11]李洁.张国伟援儿科静脉留置针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8):5082.
[12]贡莹,虞宙,刘俊.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置入不同部位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148-149.
[13]欧阳海梅.婴幼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真空负压采血对比分析[J].现代医院,2010,10(6):110-111.
[14]Thom MS,Fram P.Value of QCC Activities in catheter indwelling period to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accidental extub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al Guide,2014,16(9):1259-1260.
[15]梅伟乐,郑丽亚.品管圈在ICU降低机械通气意外拔管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5):1459.
[16]成建军,刘溢思,徐艳,等.静脉留置针三种不同留置部位留置效果的对比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221-222.
[17]靳铁霞.新生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754-755.
[18]王莹,霍正娟,翟玉霞,等.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67-71.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the reduction of pediatric superficial vein indwelling needle accidental extubation
ZHONG Shouping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eijiang City,Sichuan Province,Neijiang6410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the reduction of pediatric superficial vein indwelling needle accidental extubation.Methods100 cases of pediatric superficial vein indwelling needle i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eijiang City(“our hospital”for short)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2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and 100 cases of pediatric superficial vein indwelling needl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quality management activities was actualized in January 1,2013,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the pull tube were recorded,and causes of indwelling needle accidental extubation of pediatric superficial vein was analyzed,the recorded results were processed and analyzed.ResultsThe incidence rate of unexpected pulling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8.0%vs50.0%,P<0.01);the indwelling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2.8±1.1)dvs(4.5±1.4)d,(95.32±2.34)scoresvs(76.98±4.34)scores,100.0%vs79.0%,allP<0.05].ConclusionThe quality management activities can reduce pediatric superficial vein indwelling needle accidental extubation occurrence rate, 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it can be considered for clinical reasonable application,and the majority of medical health worker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Quality management activities;Pediatric superficial vein detaining needle;Accidental extubation incidence;Application
R472[
]A[
]1673-7210(2015)04(a)-0162-04
2015-01-03本文编辑:卫轲)
钟守萍(1964-),女,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儿科临床护理和临床护理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