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消渴方辨证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2015-01-24 07:03罗春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9期
关键词:天花粉治则主症

罗春艳

(长春市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2)

自拟消渴方辨证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罗春艳

(长春市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2)

目的 探讨自拟消渴方辨证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采取自拟消渴方辨证治疗172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比观察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愈48例(55.81%),总有效率87.20%;对照组治愈35例(40.70%),总有效率70.9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糖尿病的特点是病程漫长、缠绵难愈、并发症严重,采取自拟消渴方辨证治疗糖尿病不仅能降低血糖,使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而且安全性高,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自拟消渴方;辨证分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近年来,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所引起的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其特点是病程漫长、缠绵难愈、并发症严重。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中医称其为消渴病,《内经》认为五脏不足、情志失调、过食肥甘是消渴的病因,强调了体质因素在消渴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而胃肠热结,耗伤津液是其主要病机。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证。根据病情差异,中医辨证后将其分为:阴阳两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虚热盛、胃燥津伤等5种症型[1],不同的症型给予不同的消渴方我院通过结合中医论治思路,运用辩证理论,分析辨别病症,采用加减消渴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7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86例,男43例,女43例;年龄39.5~68岁,平均年龄50.5岁,病程2.5~7.5年;对照组86例,男42例,女44例;年龄40.5~67岁,平均年龄51.5岁,病程2~8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诊断方法[2]:根据2007年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拟定。主症: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兼症:视力模糊,四肢麻木,便秘,水肿,眩晕,烦热、盗汗等症。西医诊断分类与诊断标准:主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质量下降。血糖监测:餐后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

1.2.2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法(治疗组)。①阴虚热盛型。主症:烦渴多饮,小便频数,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少津。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故治则当滋阴清热为主。方药:增液汤合白虎汤合消渴方加减。药用:基础方为:黄芪15 g、熟地20 g、山茱萸20 g、茯苓12 g、山药20 g、玉竹15 g、泽泻9 g、黄连9 g、麦冬15 g、甘草6 g。自拟加减方:元参30 g,生石膏30 g,知母12 g,花粉30 g,枳实10 g。多尿者加益智仁15 g、桑螵蛸15 g。口渴多饮者加天花粉15 g、生地20 g;消谷善饥者加石膏20 g、沙参15 g;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由于用药大多寒凉,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寒凉损伤脾胃[3-4]。②气阴两虚型大多由阴虚热盛型转变而来,三多症状不明显,口干,乏力,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干结,或兼心悸自汗,或眩晕耳鸣,或肢体麻痛,或视物模糊,舌体胖或有齿印,舌苔白,脉沉细。治则:益气养阴。方药:在基础方基础上加五味子10 g、玄参15 g、葛根15 g、花粉15 g。自汗不眠者加龙骨20 g、牡蛎20 g、浮小麦20 g等;葛根、丹参活血化瘀;天花粉15 g化浊清热生精,降糖;每天一剂。水煎分2次服。③阴阳两虚型。主症:气短乏力,形寒肢冷,面色苍黄晦暗,腰膝酸软,口干饮水不多,尿频,大便溏泻或与便秘交替出现,小便混浊如膏,耳轮干枯,阳痿,舌淡,舌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治则:育阴温阳、补肾活血。方药:在消渴方基础上加芡实15 g,金樱子15 g,桂枝6 g,附片8 g,丹参30 g,葛根15 g。葛根、丹参活血化瘀;桂枝、附片温补肾阳;黄芪、山药、白术益气补脾;每天一剂。水煎分2次服。④肝肾阴虚型:主症:饮食减少或食多消瘦,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口渴引饮,舌质淡、苔白,肢体浮肿,脉沉弱无力。治则:健脾补胰,疏肝清燥祛浊。方药:在消渴方的基础上加黄精10 g滋补肝肾,天花粉30 g化浊清热生精,降糖。元参20 g滋阴以润苍术之燥,西洋参6 g益气固气,郁金疏肝祛瘀。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⑤胃燥津伤型[5]。主症:口干欲饮,大便干结,消谷易饥,形体消瘦,舌苔黄,舌质红,脉滑,有力。治则:清热补虚。方用:消渴方加减。药用:花粉12 g,玉竹10 g,五味子10 g,葛根12 g,麦冬15 g,黄连12 g,黄岑12 g,丹皮10 g,党参10 g,石斛10 g,知母15 g,天冬15 g,生地15 g。天花粉12 g化浊清热生精,降糖,黄芪益气,生地滋阴。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1.2.3西医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一次0.25 g,即1片。在控制饮食基础上每天口服3片,早、中、晚餐后服用;若患者病程较长,超过3年的,同时应用胰岛素,每天早上注射一次长效胰岛素,早晚两次注射中效胰岛素,饭前30 min注射短效胰岛素。用药3个月后观察。

1.3疗效判定标准[6]:根据《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的标准进行疗效评定。①显效:基本症状消失,体征明显改善,空腹血糖≤7.2 mmol/L;②有效:基本症状明显改变,体征好转,空腹血糖≤8.3 mmol/L;③无效:基本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变,血糖水平无明显下降。

1.4统计学处理: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卡方检验,应用SPSS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治愈48例(55.81%),总有效率87.20%;对照组治愈35例(40.70%),总有效率70.9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西医治疗糖尿病方法主要是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是通过服用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优势在于调正人体功能,调节阴阳平衡,扶正固本“标本兼治”,防治并发症。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证。 糖尿病的特点是病程漫长、缠绵难愈、并发症严重。根据临床表现,中国传统医学的消渴病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消渴是由于阴亏燥热,五脏虚损所导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该病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本研究从中医角度将糖尿病辩证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肝肾阴虚、胃燥津伤5种证型,针对不同证型予以不同药方治疗,治则多以养阴生津,清肺润燥,滋补肝肾、益胃健脾为主。通过自拟消渴方,根据糖尿病分型给予不同加减方,方中山茱萸,熟地为君药,具有滋肾阴益精髓的功效;山药、黄芪、玉竹、茯苓、麦冬为臣药,山药、茯苓益气健脾;黄芪补肺气,益水之上源,使气旺自能生水;天花粉化浊清热生精,降糖;玉竹、麦冬具有益胃生津、养阴润肺的作用;桂枝、附片温补肾阳;黄连、泽泻清热泻火,调和药性;多尿者加益智仁、桑螵蛸;消谷善饥者加石膏、沙参。

综上所述,采取自拟消渴方辨证治疗糖尿病,不仅能降低血糖,使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而且安全性高,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1]马恒.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57-58.

[2]王莹.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2,30(10):610-611.

[3]杜进超,马显军.自拟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59例临床体会[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6(14):867-868.

[4]马恒.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49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12):32-33.

[5]黄群珍.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35例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8(4):65.

[6]程秀玲.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3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1,12(30):33.

R255.4

B

1671-8194(2015)29-0189-02

猜你喜欢
天花粉治则主症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孔伯华治疗眩晕用药与治则的数据研究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Yi Qi Jie Du Formula and Salinomycin Combination Treatment Mediate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tem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Apoptosis via CD44/Ras Signaling Pathway
天花粉对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研究
黄芪和天花粉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和迁移及E-cadherin、N-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
治则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作用
天花粉蛋白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