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建斌张德清
(1 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新疆 塔城 832100;2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17例非典型脑膜瘤的侵袭性MRI征象与病理异型性对照分析
龚建斌1张德清2
(1 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新疆 塔城 832100;2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目的 分析17例非典型脑膜瘤(AM)侵袭性MRI征象与病理异型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AM患者侵袭性MRI征象并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 病理观察所有肿瘤形态均不规则,MRI观察到其中的15例,免疫表型显示所有瘤体EMA、vimentin及MIB-1染色均为阳性。结论 MRI可为AM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信息,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AM;MRI;病理
非典型性脑膜瘤(AM)的病理及组织学特性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属于WHO Ⅱ级的中型脑膜瘤;具有一定的侵袭性,术后易复发,预后较良性脑膜瘤差。正确的诊断及分级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1]。AM影像学的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本文拟总结归纳17例AM侵袭性MRI征象,并与病理对比分析,以期提高对非典型脑膜瘤的诊断准确性。
1.1资料: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诊断为非典型性脑膜瘤并手术治疗的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36~67岁,平均(42±6.9)岁。全部病例均行性MRI检查。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头痛、头晕,部分伴随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运动感觉障碍等。回顾性分析其MR特征,所有图片由2名高年资影像医师共同评价。
1.2方法:MRI检查:分别在1.5T GE Signa HDx超导磁共振仪上完成,采用8通道相控阵头线圈。常规扫描斜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分别采集T1Flair(TI 720 ms、TR 1200 ms、TE 22 ms,)及T2WI FSE (TR 4000 ms、TE120 ms),T2WI Flair(TI 2000 ms、TR 4300 ms、TE 140 ms),T2* GRE(TR280、TE7.5 ms)序列图像;扫描层厚6 mm、层距1 mm,FOV 26 cm,平均采集次数1~2次。扩散加权成像采用SE-EPI序列;TR 6000 ms、TE 60 ms、采集次数1次,b值0和1000 s/mm2,扩散梯度场施加在相位编码、层面选择及频率编码方向上。采用钆双胺(20 mL∶5.74 g,GE Healthcare Ireland)注射液对比增强检查,0.2 mL/kg体质量,T1Flair序列采集斜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
手术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透明及石蜡包埋,5 µm厚切片,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低倍镜下记录每病例病理组织学结构、细胞形态及核的异型性、瘤组织坏死变性,对周围脑组织的侵犯。免疫组化采用SP法标记。所在病理资料均由2名高年资病理专科医师共同评价。
2.1MRI侵袭性征象:①形态不规则15例占88%,表面多发结节状或小分叶状11例,分深叶状4例。②肿瘤轮廓部分不清楚,边界部分与脑组织分界模糊5例占29%。③颅骨的侵犯8例占47%;其中颅骨压迫样改变的2例;邻近颅骨局限性增厚、破坏,MRI表现颅骨脂肪抑制序列上呈高信号,与瘤体颅骨面分界不清楚。④肿瘤周围脑实质有水肿8例占47%:轻度水肿4例,中度水肿3例;重度水肿1例。⑤瘤体坏死征象:5例瘤体坏死占29%,表现为T1高信号的出血性坏死2例,长T1WI长T2WI的液化性坏死3例。⑥瘤体增强信号不均质改变10例59%,包括瘤体坏死5例,钙化2例。⑦扩散加权高信号11例占67%,其中瘤体均匀性高信号2例;间杂不均质高信号9例。
2.2手术所见及病理巨检:①17例瘤体均为不规则形,表面呈分叶状及结节状;最大径3.93~6.98 cm,平均(4.56±2.63)cm。②13例瘤体术中完整剥离;瘤体与脑组织粘连、边界不清楚6例;邻近硬脑膜、颅骨侵犯6例。③瘤体质硬13例,质软4例;瘤体内出血液化的4例,钙化2例。④侵犯动脉血管6例,3例包绕动脉生长;9例静脉窦受压,1例与静脉窦不能分离。
2.3病理镜检及免疫组化分析:镜检非典型脑膜瘤细胞主要为梭形或卵圆形,细胞排列紧密,脑膜固有结构消失。细胞核大,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核仁明显,易见核分裂;部分瘤体局部灶状坏死。免疫表型,所有瘤体EMA、vimentin及MIB-1染色均为阳性。
非典型脑膜瘤有一定的侵袭性,介于良恶性之间的中间型肿瘤;虽然较Ⅰ级脑瘤膜术后易复发,但并不是间变性或是恶性的肿瘤。手术准确完整切除肿体是降低复发,良好预后的前提。术前明确诊断,判定其侵袭性,清楚分辨与周围脑组织、脑膜、颅骨、血管及神经等组织结构关系,对术前制定治疗方案,一次完全精准切除提供可靠信息。
肿瘤的异型性主要指肿瘤组织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的差异;不同病理类型、良恶性的脑膜瘤均具有一定的异型性特征[2]。细胞丰富是最常见的异型性特征;硬膜、颅骨、脑的侵犯,脑神经及血管的侵犯也是特征之一。大多数学者认为脑膜瘤病理异型性与肿瘤生物学侵袭性相关。王晓雷等[3]对103例不同类型脑膜瘤病理异型性侵袭性分析认为,临界性脑膜瘤(非典型及间变型)总侵袭率88.1%明显高于良性的46.9%。本组病例中,脑膜瘤细胞变形为梭形及卵圆形,核大,分布异常,脑膜固有结构消失,是主要的细胞异型性表现;在生物学上表现为瘤体细胞密度不均,坏死、出血及钙化等病理改变。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不仅能准确诊断脑膜瘤,并能为其侵袭性的判定提供有用的依据[4-6]。瘤体的侵袭性表现为瘤体信号改变,对周围组织结构的影响两部分。瘤体信号的不均质改变,增强后强化幅度不一致,肿瘤坏死、出血、囊性改变及钙化等,本组病例中占59%,其中以瘤体坏死最为常见约占29%,其余为出血及钙化;另外扩散上瘤体内高信号本组出现率高达67%,这可能与非典型脑膜细胞排列紧密,限制水分子扩散有关系;而以不均质高信号9例为最多,则反映肿瘤因血供等原因所致细胞密度及颁布的改变。本组病例MRI及手术中所见非典型脑膜直接侵犯硬膜及颅骨,其次是对血管的影响及造成周围脑实质的水肿;与先前研究结果较为一致。硬膜及颅骨侵犯共13例,MRI观察颅骨改变较好,与术中所见相同,但对硬膜的侵犯判断不佳;颅骨的改变主要为压迫及破坏。周围脑组织水肿以轻中度为主,结合术中所见瘤体与动静脉关系,本研究认为其肿瘤对静脉窦及浅表静脉的压迫,是造成静脉血流回流障碍是主要原因;而不是肿瘤破坏静脉、恶性浸润周围脑组织所致。
脑膜瘤侵袭性的病理判断与很多因素有关,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依据影像学征象分析是否侵袭性是常用的方法,但与病理观察有较大的差异[4]。本组中病理观察所有肿瘤形态均不规则,MRI观察到其中的15例,这可能是肿瘤倍增时间短,肿瘤生长不均质性在关;这还表现在肿瘤信号不均质性改变,肿瘤的坏死与出血,病理与MRI观察结果一致。对周围结构的侵犯,MRI特征主要表现在瘤脑界面不清,对静脉窦的压迫及水肿;而病理能进一步观察到对动静脉及脑神经的侵犯,较MRI有优势。王晓雷等[3]研究认为脑膜瘤的异型性与侵袭性呈非线性正相关。
AM定性诊断较为困难;当颅内肿瘤诊断是脑膜瘤,分析肿瘤形态不规则、分叶,瘤脑界面不清楚;瘤体坏死出血、信号不均匀,扩散病变内出现不均质性高信号;肿瘤侵犯血管、脑神经及颅骨,瘤周水肿较明显等侵袭性及异型性改变时,MRI可为AM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信息;为制定手术方案、术后治疗提供依据。
[1]苏健光,李士其,汪寅.非典型脑膜瘤预后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4):196-198.
[2]李晓明,梁国标,陶英群,等.非典型性脑膜瘤临床病理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观察[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28(12):1310-1313.
[3]王晓雷,崔华,王勇,等.脑膜瘤组织病理异型性与其侵袭行为的关系[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7): 405-408.
[4]朱庆强,王中秋,朱文荣,等.非典型脑膜瘤的MRI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1,26(2):151-154
[5]高强,黄飚,梁长虹,等.非典型性脑膜瘤的MRI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2):129-131.
[6]王宏琢,邱士军,王燕钰,等.非典型性脑膜瘤CT与MRI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10): 1396-1399.
R445;R739.45
B
1671-8194(2015)29-01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