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分析
王慧敏
目的分析本院2014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1年来的7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照年龄、种类、ADR在临床的表现、用药方法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79例抗菌药物的ADR的报告中涉及的种类有6大类, 喹诺酮类排第二, β-内酰胺类居榜首。最主要的不良反应症状表现在皮肤、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ADR患者较快治愈69例, 较慢好转10例, 无一例无好转者。结论为了患者的健康安全,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使用严加管理, 并作ADR分析, 减少 ADR的发生, 让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 抗菌药物种类越来越多, 抗菌药物给人类做了很大的贡献[1]。但是药物本身就有两重性, 治疗作用出现的同时也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目前在临床上, 几乎大部分疾病都使用抗生素, 非适应证用药、过度用药、超剂量用药已屡见不鲜, 抗菌药物的滥用已成为医疗机构存在的重点问题。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减少ADR的发生,进一步使抗菌药物得到合理应用, 现对本院的79例患者的ADR报告进行分析。
1.1 一般资料 本院关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79例,占本院1年中不良反应总数的35%。
1.2 方法 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抗生素种类及其给药途径进行分析。
1.3 ADR强度分级标准 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标准和WHO颁布的不良反应分类标准进行分析处理。
2.1 抗菌药物种类79例ADR报告中, 共牵涉到6大类,22种, 其中β-内酰胺类占首位, 所致ADR32例, 占40.5%, 主要的药品有11种: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米诺、头孢呋辛、头孢硫脒、氨曲南、头孢噻肟钠、亚胺培南、头孢吡肟 。喹诺酮类发生ADR20例,占25.3%, 涉及的品种有4种: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第三位是大环内酯类13例, 占16.5%, 主要的药品有3种:罗红霉素、 阿奇霉、克拉霉素;第四位是林克霉素类, 共6例, 占7.6%, 药品主要有2种: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第五位是抗真菌药物, 共5例, 占6.3%, 主要药品有1种:伊曲康唑;第六位硝基咪唑类, 共3例, 占3.8%,主要药品有:甲硝唑、奥硝唑。
2.2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组织、器官、系统分类和表现 在79例ADR报告中, 不良反应主要涉及到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等。其中皮肤损伤有32例, 占40.5%, 主要临床表现:皮疹、瘙痒、荨麻疹、黏膜肿;消化系统表现25例, 占31.6%, 主要的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减退等;心血管系统表现12例,占15.2%, 主要临床表现:血压升高、血压降低、胸闷、心悸等;神经系统表现5例, 占6.3%, 主要临床表现: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血液系统表现有3例, 占3.8%, 主要临床表现:贫血、白细胞数目的减少;另外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 占1.3%, 主要表现:抽搐、晕厥、面色苍白、意识障碍;静脉炎1例, 占1.3%, 主要表现为用药部位血管肿胀、疼痛等。
2.3 ADR发生时间、给药途径79例中, 口服给药10例(占总数12.7%), 注射给药69例(占总数87.3%)。其中第1次用药发生的ADR12例, 大部分发生的时间为输液过程中(5 h以内)占67例。
2.4 对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 对症处理, 轻度过敏服用抗组胺药, 严重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和葡萄糖酸钙, 发生过敏性休克者马上注射肾上腺素、吸氧、除颤等对症治疗。对高热者物理降温、服用解热镇痛药等, 电解质紊乱者及时补充电解质。ADR患者较快治愈69例, 较慢好转10例, 无一例无好转者。
3.1 ADR发生原因 抗菌药物自身有两重性, 医师的习惯用药, 护理的操作不当, 药师的审方不严, 医院工作人员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医德医风的影响等, 这些都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 都可以使本可以避免和减轻的不良反应发生和加重[2]。
3.2 对策
3.2.1 提高认识 医护理人员 、药师在医疗工作的第一线,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和临床表现, 便于ADR的评价[3], 因此, 医护人员、药师要提高对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认识, 更好的进行不良反应监测, 总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预防抗生素滥用, 促进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 提高医疗质量。
3.2.2 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 健全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目录[4]分为3类:特殊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非限制使用级。各级医师应明确各自的应用范围, 不得越级使用。
总之,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 结合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5], 医院必须制定适合自己的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 成立对应的管理制度, 加强ADR的监测, 保障合理用药。
[1] 陈青霞, 吕永丰, 梁丹.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2012,5(10):58-59.
[2] 张日山.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用药指导,2012,5(10):40-41.
[3] 邱表光, 范雪艳.76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用药指导,2012,5(5):42.
[4] 梁瑞梅.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临床合理用药,2013,6(2):136-137.
[5] 谢彩玲.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6):1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106
2015-03-06]
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