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MOND全新数字化乳腺机常规放大与点压放大检查对提高乳腺癌诊断率的影像研究

2015-01-24 04:38:31刘忠岐李明亮王玉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分叶毛刺肿块

刘忠岐 毕 冲 陈 军 李明亮 王玉清

(吉林大学第四医院(一汽总医院)放射科,吉林 长春 130011)

DIAMOND全新数字化乳腺机常规放大与点压放大检查对提高乳腺癌诊断率的影像研究

刘忠岐毕 冲陈 军李明亮王玉清

(吉林大学第四医院(一汽总医院)放射科,吉林 长春 130011)

目的 探讨普通放大与局部点压放大摄影在乳腺癌X线检查中的影像研究。方法 35例乳腺癌患者在常规摄取头尾位、内外侧斜位片后,采用普通放大与局部点压放大摄影技术。结果 35例乳腺癌均经手术、病理诊断,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3例,富脂质乳腺癌1例,髓样癌1例。结论 局部点压放大可改善腺体重叠,使病变得到充分压迫,使图像更优,明显提高乳腺癌影像诊断。

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普通放大;局部点压放大

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而近年病死率下降,这得益于影像学的进步和外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建立。乳腺癌目前首先方法仍是乳腺钼靶X线检查。其中普通放大摄影,由于腺体重叠,肿块仍显示不清。而局部点压放大摄影减少了腺体厚度,使其充分压迫,图像更优,有效提高乳腺结构的清晰度与对比度。本研究旨在探讨点压放大摄影技术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11年至2012年的病例,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80岁,平均(57.5)岁;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胀痛、乳头凹陷、溢液、皮肤增厚和腋窝淋巴肿大。

1.2设备:美国GE公司SenographeDS数字化钼、铑双靶乳腺机,1.8倍放大摄影台,配置:方形、小圆形及腋窝压迫板。采用Senographe oblique Look Digital CAD系统。

1.3方法:做常规CC位、MLO位及侧位摄影,根据可疑病灶形状、大小、位置,选择合适的点压板和体位,进行1.8倍加压放大,压力8~13 daN,压迫后乳腺厚度14~45 cm,采用尺寸FOV13 cm×18 cm。摄影条件采用自动模式,选择与点压放大摄影相同的CC位或MLO位图像在工作站上普通放大1.8倍。由3名医师将点压和普通放大图像与原始图像进行评价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方法:由3名医师对肿块清晰度、毛刺、钙化、分叶等影像表现进行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行χ2检验,以P<0.05为有效显著差异性,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5例患者中,3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富脂质乳腺癌,1例为髓样癌,4例伴有腋下淋巴结转移。右15例,左20例。按乳房分区,肿块位于外上象限25例,外下1例,内上5例,内下4例。肿块大小0.5 cm×1.3 cm~4.8 cm×8.7 cm。

乳腺X线表现依据清晰度、毛刺、分叶和钙化观察如下。①肿块显示清晰度:35例普通放大摄影肿块显示欠佳22例,肿块显示满意13例,有效率32.35%。点压放大摄影肿块显示欠佳9例,肿块显示满意26例,有效率78.33%。χ2=32.5652,P<0.01,点压放大对肿块清晰度的观察优于常规放大摄影。②毛刺显示:普通放大毛刺显示8例,显示率21.23%;点压显示毛刺13例,显示率35.96%。χ2=3.5652,P=0.0572,点压放大对毛刺的观察无明显意义。③分叶显示:35例普通放大分叶显示4例,显示率10.09%;点压显示分叶13例,显示率32.03%,χ2=11.1561,P<0.01,点压放大对分叶观察有明显意义。④钙化显示:普通放大13例显示钙化,显示率34.14%,点压放大27显示钙化,显示率77.15%,χ2=31.1352,P<0.01,点压放大发现的钙化明显高于普通放大摄影的显示率。

3 讨 论

乳腺癌在欧美的病死率正在减少。减少的要因得益于乳腺数字化摄影和以EBM为基准的全身疗法的确立。奥田逸子等[1]报道现45~50岁的女性迎来了乳腺癌高峰,但欧美及日本的乳腺癌病死率却逐年减少,原因之一得益于乳腺数字化摄影,提高了乳腺癌的检出率。

目前,美国约25万人患乳腺癌,约4万人因乳腺癌而死亡。日本约4.2万人患乳腺癌,因乳腺癌死亡约1.1万人。我国自1978年以来乳腺癌上升为女性恶性肿瘤之首,而且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由此可见乳腺癌严重威胁我国妇女的健康和生命。

乳腺钼靶X线摄影具有无创、重复性好、简便易行、痛苦相对较小、分辨率高的优点。通过显示肿块的形态、大小、钙化、密度、数量、位置、边缘和肿块周围改变等影像征象,为诊断提供依据。

使用工作站普通放大法操作简单、方便,诊断医师可根据需要选择放大倍数,但是图像不如局部点压放大摄影清晰。赵俊京等报道[2]。在常规乳腺摄影辅助体位中,点压放大摄影能提高微细病灶及钙化显示率。常规数字摄影乳腺癌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6%,结合数字点压放大采集,诊断率可达90%。本组6例扪及肿块或结节,由于被密度增高的腺体所遮盖,导致常规及单纯乳腺放大摄影不能很好显示。通过局部点压放大,使病变充分压迫,腺体变薄,掩盖的肿块得以暴露,为乳腺癌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根据病灶的形态、密度和内部结构将乳腺癌大体分为浸润型乳腺癌、钙化型乳腺癌、毛刺分叶型乳腺癌、结构扭曲型乳腺癌。

浸润型乳腺癌的X线钼靶像为中心密度较高、边缘模糊的不规则片状浸润状病灶;本组病例9例呈现边缘模糊的浸润性病灶,经过点压放大处理后边缘显示清晰。

钙化型乳腺癌在X线钼靶像中能显示出钙化的针状或细盐或呈簇状形态,同时还能显示出钙化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密度高且边缘清晰的钙化阴影,肿块内钙化是诊断乳腺癌的典型征象。Tanaka等报道[3]X线普查所见的隐匿性乳腺癌中,50% 表现为微钙化。本组常规放大13例发现钙化,点压放大27例发现钙化,显示率由34.14%上升到77.15%。由此看出点压放大摄影对钙化显示具有重要意义。

毛刺和(或)分叶型乳腺癌X线表现为毛刺纤长的单纯的无肿块的病灶和毛刺较短的由肿块边缘向外成放射状阴影的病灶。本组常规及普通放大图像中仅8例可见毛刺征,通过点压放大摄影,13例显示出明显毛刺征,表明点压放大摄影对毛刺征的显示优于常规放大摄影。本组普通放大摄影仅见4例呈分叶状,而点压放大发现13例显示肿块边缘的切迹。

结构扭曲型乳腺癌影像诊断比较困难。结构扭曲是指正常乳腺结构被扭曲、但无明显可见的肿块。在无外伤史或手术史的情况下,结构扭曲是早期乳腺癌的可疑征象。本组3例常规摄影及常规放大观察显示结构扭曲,在点压放大摄影后清晰显示出肿块及周围的毛刺影,提示点压放大摄影有利于提高诊断率。

总之,局部点压放大摄影可改善腺体重叠对肿块显示的影响,使病变充分压迫,临近组织被推向四周,图像达到最优化,提高局部乳腺组织结构的清晰度,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显示率及影像诊断率。

[1]奥田逸子,中島康雄,岡崎寛子.他:マンモグラフィ—検診の二次読における遠画像診断の有用性に関する検討[J].日乳癌検診学会誌,2010,19(1):35.

[2]赵俊京,王红光,李智岗,等.乳腺CR技术规范化探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4):427-429.

[3]Tanaka K,Akiyama F,Nishikawa N,et al.Invasive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accompanied by coarse calcification[J].AJR Am J Roentgenol,2009,193(1): 70-71.

R737.9

B

1671-8194(2015)17-0059-02

猜你喜欢
分叶毛刺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不规则创面△
一种铸铁钻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应用
单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体会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可抑制毛刺的钻头结构
新型铜合金化学去毛刺剂的研制
电镀与环保(2017年2期)2017-05-17 03:42:21
一期分叶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儿童多手指皮肤缺损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