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益
摘 要:伊夫林·沃被公认为是英国20世纪最重要的讽刺小说之一。《旧地重游》是其最具有天主教色彩的讽刺小说。该小说主要以宗教为纽带,剖析了一个天主教家庭的悲剧与解体。本文以科塞的冲突理论着手,分别描述小说中宗教与虔诚的教徒、与半个“异教徒”、与无神论者之间的冲突。分析了在当时迷茫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精神极度空虚,道德沦丧,人们只能以宗教寻求精神寄托,人性中理性的一面往往跟宗教会有很多正面或侧面的冲突。
关键词:伊夫林·沃;《旧地重游》;神性;人性;冲突
一、引言
伊夫林·沃(Evelyn Waugh,1903–1966)全名为阿瑟·伊夫林·圣约翰·沃,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讽刺小说家。与奥尔德斯·赫胥黎、乔治·奥威尔齐名,被称为现代英国文坛著名的三大讽刺家。小说《旧地重游》被誉为是沃“最具有天主教色彩”的小说,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文本通过查尔斯·赖德以第一人称的口气陈述,叙写了伦敦近郊布赖兹赫德庄园一个天主教家庭的悲剧命运。马奇梅因太太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但自己却私生活糜烂,家庭不幸福。由于受到教规的限制,都不能跟已经出轨的丈夫离婚。她严苛的教义影响着家族的每一位成员;她的小女儿科迪莉娅因为宗教的原因,嫁给了一个政客,然而却过得并不幸福;小儿子塞巴斯蒂安也酗酒成瘾,生活一片混乱;查尔斯·赖德是塞巴斯蒂安的大学同窗,刚开始的是一位“无神论”者,在亲眼目睹了这个家族的兴衰之后,变成了一位天主教徒。
冲突理论是20世纪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激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刘易斯·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一书中最早使用“冲突理论”这一术语。他认为冲突的根源归结为人的本性,认为本性中本来就带有敌对性和侵略性。科塞将冲突定义为,是价值观、信仰以及稀少的地位、权力和资源分配上的斗争,斗争中的一方目的在于企图中和、伤害或消灭另一方。他也进一步将冲突分为现实冲突与非现实冲突、紧密关系中的冲突、内群体冲突与外群体冲突和意识形态下的冲突。社会冲突的功能有正功能和负功能。本文通过科塞关于功能冲突理论的观点,试图分析《旧地重游》中三个典型人物与宗教之间的价值观冲突,表明了在当时迷茫的社会中,人们通过宗教寻求慰藉。但是过分的依赖宗教,往往会与宗教有巨大的冲突,从而束缚人的思想。
本文主要从小说中三个典型人物的信仰问题着手,分别描写了以马奇梅因太太为代表的天主教徒、以塞巴斯蒂安为代表的“异教徒”和以查尔斯·赖德为代表的无神论者之间与宗教的碰撞,从而揭示了小说中的冲突主题。那么宗教与虔诚的天主教徒有着怎么样的冲突?宗教是如何影响自称是“半个异教徒”的塞巴斯蒂安的悲剧生活?宗教又是如何影响无神论者查尔斯·赖德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本文拟从以上三个方面作出具体
分析。
二、宗教与虔诚的教徒之间的冲突
马奇梅因太太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是贵族阶级的典范,遵守着严苛的教义。她的宗教信仰影响着她的几个孩子。她“要求”她的孩子们也信奉天主教,并且经常参加教会活动,她自己也“每天都要朗诵一篇天主教经文”(232)。她的丈夫就是忍受不了她严苛的教义,长期与情妇生活在意大利,“她拒绝与马奇梅因公爵离婚,因为她笃信宗教”(55)。她们不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也促使了儿女们的悲剧生活。大儿子生性怪癖,有收集火柴盒的癖好;小儿子塞巴斯蒂安酗酒成瘾,有同性恋倾向,行为怪癖,每天都要抱着一个小熊玩偶;大女儿朱莉娅由于宗教的约束,被迫嫁给了一个只想通过他们家族得到权势的政客雷克斯,结果婚姻生活并不幸福。
经过了自己婚姻的失败、大女儿朱莉娅婚姻的失败以及儿子塞巴斯蒂安悲剧性的人生,马奇梅因太太似乎对自己一直虔诚的宗教信仰有了动摇,内心中理性的力量在挣扎着。她是一个值得大家同情的悲剧色彩人物,一方面,宗教给她带来了心灵上的安慰与精神寄托,但另一方面,她也受到了宗教的种种束缚,造成了自己和其他家人的悲剧结局。直到最后她的死亡,她也没有赢得孩子们的理解与爱,塞巴斯蒂安也最终没回布赖兹赫德庄园见母亲最后一面。
三、宗教与“半个异教徒”之间的冲突
塞巴斯蒂安是小说中的主角之一,他从小到大就受到母亲的影响,是一名天主教徒。当自己逐渐长大,对天主教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正是由于母亲严苛教义的束缚,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导致了酗酒、同性恋倾向等怪诞行为。
由以前简单的机械式遵从教义,到后来与妹妹聊天时曾自诩自己为“半个异教徒”,都体现了他内心中与天主教充满了冲突。在塞巴斯蒂安内心,他一直“规矩”的遵循着天主教义,是因为母亲这么严格要求的,他没有选择的权利。所以,他只能选择一种他认为的方式来抵抗。比如他酗酒成瘾、同性恋倾向,每天都抱着一个小熊玩偶,这些都让他的母亲伤透了脑经,这也是他反抗母亲的唯一方式。到最后,塞巴斯蒂安流亡到了一所修道院,他自知罪孽深重,想通过在神的洗礼下忏悔。一直到文章最后,他也不肯回到布赖兹赫德庄园看父亲最后一眼,都表现了他对宗教的迷惑。但在我们看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声的抗争呢?他的悲剧结尾似乎正是由于宗教的牵绊而形成的。
四、宗教与无神论者之间的冲突
查尔斯·赖德是塞巴斯蒂安在大学的同窗好友,当塞巴斯蒂安第一次带他去布赖兹赫德庄园的那天起,他便与这个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起初,查尔斯是个无神论者,当然跟这个处处都要按照天主教教义生活的弗莱特家族格格不入,常常在言语交谈中,都可以体会到双方之间的矛盾,马奇梅因太太也曾想让查尔斯能皈依天主教。
经过与他们一家人的相处,眼看着这个家庭的兴衰。与已婚的大女儿朱莉娅产生感情,并想带着她一起私奔,这一系列的行为都体现了赖德与宗教之间强烈的冲突。直到最后一幕,马奇梅因侯爵在临终前对神的忏悔,在胸前划的艰难的十字架。这一幕让查尔斯动容,让他醒悟到只有宗教才是真正救赎人的方式,最终自己也成为一名天主教徒,接受着神的洗礼。整过故事也体现了查尔斯从对塞巴斯蒂安那种不成熟的爱,到半成熟的对朱莉娅的爱,到最后对上帝成熟的爱,查尔斯的心智也在不断成熟,最后皈依天主教亦是必然。
五、总结
伊夫林·沃深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特别是自己亲身参军的经历,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应。自20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的变革、工业的发展和两次世界大战,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经受着巨大的压力,相互之间都不再信任,人们渴望寻求道德上的自我救赎。在《旧地重游》中,作者宣称宗教是人们寻找精神寄托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一方面,宗教当然在一定程度和在特定的环境下,的确能给人心灵的安慰、精神的寄托;但另一方面,有时候过于盲目的遵从教义,会束缚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在于宗教有冲突时,理性地对待宗教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Higdon, David Leon. “Gay Sebastian and Cheerful Charles: Homoeroticism in Waughs Brideshead Revisited.” Ariel 1994 (25.4):77-89.
[2]Sykes, Christopher. Evelyn Waugh: A Biography. Boston: Little Brown, 1975.
[3]Waugh, Evelyn. Brideshead Revisited: 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 Memories of Captain Charles Ryder. New York: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0.
[4]高继海. 《旧地重游》的叙述艺术 [J]. 郑州大学学报,1996(5):35-39.
[5]---. 伊夫林·沃的反讽艺术 [J]. 外国文学评论,1996.
[6]---. 伊夫林·沃的小说艺术 [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7]科塞 著. 社会冲突的功能 [M],孙立平 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8]伊夫林·沃 著. 旧地重游 [M]. 赵隆勷 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