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产生中的认知年老化及其神经机制*

2015-01-23 08:49张清芳
心理科学进展 2015年12期
关键词:青年人命名老化

杨 群 张清芳,2

(1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872) (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1 引言

在考察一个人是否掌握了一门语言时,通常会从听、说、读、写这4个方面来进行测试。听说读写基本概括出了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对象:语言理解、语言产生、语言的获得与发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多数研究关注语言理解过程,而对语言产生过程关注甚少。语言产生过程指的就是人们利用语言表达思想的心理过程,包括从思想代码转换成语言代码再转换成生理的、运动的代码,即利用发音器官或书写器官发出指代某种意义的声音(言语产生)或书写形式(书写产生)。一般认为,言语产生可以分为 3个过程,一是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确立说话的意图和想表达的概念; 二是言语组织(Formulation),把要表达的概念转换为语言形式; 三是发声(Articulation)或书面形式的输出(Levelt,Roelofs &Meyer,1999)。不言而喻,运用言语和文字进行交流不仅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个体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口语产生研究领域,已有的实验研究和老年人的日常自我报告都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与青年人比较,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存在更多的对于熟悉单词不能成功提取的现象(Mortensen,Meyer,& Humphreys,2006)。也就是说,个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随着年龄增长发生衰退的现象。认知年老化指的是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一般认为,晶态智力(如词汇的语义知识、知识经验等)在成年后仍会随龄增长,直到70岁以后才会出现显著的衰退; 液态智力(如记忆、注意和推理能力等)则在成年早期达到高峰后即开始缓慢地下降,进入老年阶段后衰退进程加快(李德明,陈天勇,2006)。在认知年老化机制方面,研究者重点关注的是加工速度(认知加工过程的快慢)、工作记忆(在认知加工的同时记忆信息的能力)、语义记忆、情节记忆以及执行功能在认知年老化过程中的作用(Park & Reuter-Lorenz,2009)。根据目前认知年老化的研究现状,对于语言表达能力随着年龄增长所发生的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甚少。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占总人口的13.26%,达1.78亿。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促进老年人的成功老化,提高其脑与心理的健康水平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家庭幸福至关重要(董奇,2012)。尽管如此,我国心理学界对于成年及老年的发展问题相对忽视,迄今仍然是客观现实(韩布新,朱莉琪,2012)。语言不仅是认知领域内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在社会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老年人的理解能力与成年人相当,由于经验的积累有时甚至比成年人更好; 但是老年人的语言产生能力却表现出衰退,主要表现为言语产生速度降低,错误率提高(Shafto et al.,2014)。可见,语言的认知年老化主要表现在言语产生方面。

2 口语产生中的认知年老化

与记忆等认知过程类似,人类的口语产生能力同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衰退。口语产生年老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口语产生过程,年老化表现为: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存在更多地提取单词失败的现象。在语篇水平上,研究者发现老年人更多地出现偏题言语(Off-topic Speech) (Burke,1997)。这是指老年人比青年人在交谈或叙述中更容易产生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想法或话题。在词汇水平,通常采用图画命名和定义命名任务探索口语产生中的年老化现象及其机制。这两类任务是典型的言语产生任务,图画命名中呈现一幅图片要求被试说出图画名称,定义命名中呈现一段描述性话语要求被试说出所描述的客体名称。图 1表示了口语产生中图画命名和定义命名任务中所包括的一系列加工过程:在看到一幅图片或者一段有关某个客体的描述定义后,人们会经历知觉激活(仅针对图画命名)、概念激活、词汇选择、音韵形式提取、语音计划提取和发音。上述过程都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认知年老化现象。已有研究表明,这两类任务比语篇口语产生任务对年龄因素更为敏感(Mortensen et al.,2006)。老年人的图画命名潜伏期长于青年人(Morrison,Hirsh,Chappell,& Ellis,2002; Poon & Fozard,1978),且70岁以后人们命名图画的正确率会出现显著地降低(Barresi,Nicholas,Tabor Connor,Obler,&Albert,2000)。在口语产生中,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再认客体和激活相应的词汇概念,或者需要更多时间进行词汇通达,包括了词条选择、音韵编码、语音编码和发音。在定义命名任务中,老年人知道和产生的定义名称比青年人多,但是对于他们不知道的定义,老年人更多地报告TOT状态(Brown & Nix,1996)。

图1 口语产生的认知加工过程(Levelt et al.,1999)

认知年老化的理论争论焦点之一为:年老化衰退是发生在所有认知过程中,或者仅出现在某个特定的认知过程中,如词汇选择。Salthouse(1996,2000)提出的通用衰减理论(General Slowing Theories)认为无论哪一个认知加工过程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衰退。因此,他们认为图画命名和定义命名中所包括的认知加工过程都会受到影响。与此类似,针对认知年老化现象,Zacks和 Hasher (1994)提出的抑制缺陷假说(Inhibition Deficit Hypothesis)认为,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抑制无关信息的能力下降,因此出现了口语产生中的年老化现象。这两类理论都认为口语产生中出现的年老化现象发生在所有认知过程中。与此相对,Mackay和 Burke (1990)以及Taylor和 Burke (2002)提出的传输缺陷假说认为与年龄相关的老化出现在某个特定的认知加工过程中。

下面我们主要论述年龄因素对口语产生各个阶段的影响及其认知机制。

2.1 年龄是否影响口语产生中的语义提取阶段?

老年人命名图画的潜伏期长于青年人,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和青年人对于图画名称意义的激活程度不同导致的吗?采用图画-词汇干扰范式,Bowles (1994)变化与图画名称存在语义相关或无关的干扰词,发现老年人受到干扰词的影响更大。更为关键的是,研究未发现年龄与干扰效应之间的交互作用,这排除了可能是抑制无关信息能力减弱导致潜伏期变长的可能性。因此,结果表明图画命名中所表现出的年老化效应反映了老年人一般性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衰退或减弱。与此结论矛盾,Taylor和Burke (2002)采用类似的实验设计发现老年人的语义干扰效应大于青年人,这表明在选择特定的语义表征时老年人存在特定的缺陷,其缺陷可能仅仅发生在语义激活的水平(Tree & Hirsh,2003)。老年人语义干扰效应的增大反映出虽然他们整体加工速度变慢或衰退,但其损害在口语产生的词条选择阶段更为严重。但是,最近 Diaz,Johnson,Burke和 Madden (2014)的研究发现,在对图片进行语义和语音判断时,老年人与青年人在语义判断的结果中无显著差异,在语音判断任务中表现出显著差异。

2.2 年龄是否影响口语产生中的音韵编码阶段?

2.2.1 舌尖效应(Tip-of-the-Tongue,TOT)

口语产生失败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舌尖效应。这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说话者不能说出某个单词,但是认为自己肯定知道那个单词,觉得它就在自己的舌头边上,只是说不出来(Brown & McNeill,1966)。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都会经历TOT现象,但老年人更多地报告他们不能说出自己熟悉的词语(Burke,MacKay,Worthley,& Wade,1991)。当人们经历 TOT现象时,虽然不能确切地说出目标词,但是却能提供目标词的一些信息,比如目标词的首字母和末字母、音节的数量以及单词的重音、与之发音相似的单词(Brown,1991)以及单词的句法特征(Vigliocco,Vinson,Martin,& Garrett,1999)。因此,TOT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口语产生过程中的音韵编码过程出现了问题引起的,大量研究表明年龄因素影响了口语产生中的音韵编码阶段。

老年人和青年人在TOT中所出现的错误特点不相同。MacKay和James (2004)分析表明老年人比青年人出现了更多的语音遗漏错误,例如,目标词为 ribbed,老年人会说成 rip; 而青年人的错误则表现为语音替换,例如会将 ribbed说成tipped。老年人的语音遗漏错误表明他们在提取语音上存在困难,而青年人则是同时激活了多个语音。研究表明在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当的条件下,双语者比单语者产生了更多的 TOT (Gollan &Acenas,2004)。

TOT的产生同时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包括了词性、词的熟悉度、词频等。Burke等(1991)发现被试所报告的TOT现象中,62%为专有名词,12%为物体名词,23%为抽象名词。这表明专有名词比其它类型的名词更容易产生 TOT,可能的原因是专有名词无其它替代词,而普通名词可以用其它单词替代。Rastle和Burke (1996)的研究发现专有名词的熟悉度会影响TOT效应的发生次数。Harley和Bown (1998)发现频率较低、邻近字较少的单词容易诱发TOT。老年人在提取专有名词时更容易出现TOT现象,而在普通名词的提取中未发现显著差异,并在刺激老年被试的前额叶时发现,其专有名词的提取成绩显著提高(Ross,McCoy,Coslett,Olson,& Wolk,2011; Benke,Kuen,Schwarz,& Walser,2013)。White,Abrams和 Frame(2013)对最常出现 TOT的专有名字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语义分类条件下,首音节启动会促进(边缘)TOT问题的解决,而在相同语义分类条件下,并无此结果。这说明虽然TOT受语义影响较小,但语义可以对专有名词的语音启动进行调节。同样,困扰老年人的TOT问题也主要与语音的相关信息有关。

为探讨TOT的发生机制及其与音节频率的关系,Farrell和Abrams (2011)采用TOT的诱发范式对 TOT现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首音节频率为低频时,老年人与青年人表现出明显的 TOT差异。不仅首音节频率,目标词的词频和家族大小也会影响TOT的产生。研究发现,低频和家族较小的词能够诱发更多的 TOT,而且,家族本身的频率也会对目标词的提取产生影响,低频比高频的家族能诱发更多 TOT (Vitevitch & Sommers,2003)。目标词的语音家族大小也可以影响其提取,并能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对正常老化的个体有抑制作用,但对有言语产生障碍的患者则起到促进作用(Sadat,Martin,Costa,& Alario,2014)。

被试本身具备的语言特点会影响TOT现象的产生。研究发现双语者比单语者更容易出现TOT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受到语言间语义或语音水平的干扰,或者是因为双语者使用任意一种语言的熟练度都低于单语者的熟练度(Pyers,Gollan,&Emmorey,2009)。Gollan,Ferreira,Cera和 Flett(2014)采用翻译启动任务,在对图片进行命名之前,先呈现3种西班牙语的启动词(与西班牙语由语音相关或语义相关),再使用英语单词命名,结果发现,无论何种任务,翻译启动任务能显著改善TOT现象。最近,Kreiner和Degani (2015)考察了被试长时期的语言经验和短暂的语境因素对TOT的影响,对俄语和希伯来语的二语被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习得二语时间较晚者比较早者出现更多的 TOT,习得二语较早者与希伯来语母语者未有显著差异; 而在俄语电影之后(即时或短暂语境中),二语者均与母语单语者有显著差异。可见,语言经验的长短和语境都会对双语者的言语产生产生影响。综上所述,影响口语产生年老化现象的因素既包括了目标词本身的特征,也受被试自身经验的影响。

研究者采用了音韵启动任务考察了TOT效应的发生机制。如果在老年人和青年人中都存在语音启动或语音线索效应,而且效应大小相同,这表明老年人存在完整的音韵表征,那么老年人出现更多TOT现象可能是由于单词词条和单词形式之间的联结减弱导致的。与此相对,语音启动或线索效应随着年龄的减弱可能表明了老年人对单词的音韵表征受到了损害,而不是词条到单词形式联结的减弱导致的。James和Burke (2000)研究发现TOT发生后呈现语音相关单词的条件下增加了命名定义任务中TOT现象的解决,而且青年人和老年人中语音相关条件下成功克服TOT现象的程度相当,这表明老年人单词的音韵表征是完整的,只是在提取表征时受到了损害。White和Abrams (2002)的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论。White和 Abrams的研究同时研究发现老老年人(73~83岁)不能产生语音启动效应,这表明 73岁以上的老年人单词形式提取的缺陷是比较严重的,即使呈现启动项也不能使之克服所遇到的认知困难(见 Bowles & Poon,1985)。

与此结论不同,Taylor和Burke (2002)认为老年人是在提取目标词的音韵表征时速度变慢,这与认知年老化领域中的“通用衰减理论”观点一致。采用图画-词汇干扰实验范式,设置了三类干扰词:语音相关(例如,干扰词:frost,目标词:frog)、语义中介相关条件(干扰词与目标词的另一词义存在语义相关,例如,干扰词:prom,“舞会”,目标词:ball,“球”)、语音和语义同时相关(干扰词:skunk,目标词:squirrel)和无关。老年人和青年人都表现出了语音相关促进效应,更为重要的是,与无关条件相比,青年人在语义中介相关条件下表现出促进效应,老年人则无任何效应出现; 在语义和语音同时相关条件下青年人中未发现任何效应,老年人则表现出图画命名时间的延长。这是因为老年人对于目标词的音韵表征提取较慢,而青年人相对较快引起的:青年人中由于目标词语义的激活快,较快地激活了相应的语音,因而在语义中介相关条件下产生了促进效应; 语义抑制效应和语音促进效应互相抵消,因而在反应时上未表现出语义和语音同时相关的促进或抑制效应。这一解释与语义干扰效应在老年人和青年人中无差异的结果是矛盾的。

2.2.2 同音词图画命名任务中的年老化效应

内在频率效应(Inherited frequency effect)是同音词命名中的典型现象,表现为:对于低频目标词(如sail),它有一个同音词(如sale)是高频词,那么对于低频目标词(sail)的命名快于无高频同音词的目标词(其频率与低频词sail匹配),而且低频目标词(sail)的命名时间与其高频同音词sale相当。研究发现当图画名称是低频词时,青年人表现出内在频率效应而老年人中则没有(Osborne &Burke,2002)。假设同音词对应的不同单词有独立分离的音韵编码表征,低频目标词的音段信息会有激活反馈至自身的音韵形式以及高频词的音韵形式,因而提高了音段信息的激活水平。根据这一观点,在老年人中未发现内在频率效应可能是由于音段信息到单词形式信息的反馈被损害导致的。如果假设同音词贡献音韵形式表征,从单词形式到词条水平没有反馈存在的话,其观点很难解释老年人的结果,除非认为老年人的单词形式表征受到了损害,这与之前基于语音启动效应所得到的结论互相矛盾。

2.2.3 同音词启动效应

在定义命名任务中,呈现目标词的同音词能够增加老年人成功提取名人名字的概率,但是对于青年人则不起作用(Burke,Locantore,Austin,&Chae,2004)。在定义命名失败时为被试提供启动词的结果发现,同音词提高了老年人命名定义的正确率,同时降低了老年人报告“不知道”的比率。同音词启动任务同时加快了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命名速度,但仅仅提高了老年人的命名正确率。与此结果相反,Burke等(2004)没有在老年人中发现同音词启动效应。这一效应在老年人和青年人中都发现了不一致的结果(Ferrand,Humphreys,&Segui,1998; Wheeldon & Monsell,1992),这表明同音启动效应本身不够强,不能稳定地被发现和重复出来。

各研究之间结果的不一致也可能是由于所使用材料或方法的不同导致的,这些混淆因素可能与年龄因素之间产生交互作用。例如,青年人和老年人可能对启动项和目标项之间正字法关联程度的敏感性不同。与认知衰退的抑制无关信息能力的假设一致,老年人可能对同音词之间产生的干扰尤为敏感。例如,Vitevitch和Sommers (2003)发现老年人和青年人在邻近项个数和频率这两个因素上产生了不同效应,这与上述猜想一致。

2.3 年龄与影响图片命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研究表明图画名称的频率、获得年龄(Age of Acquisition,AoA)和熟悉性等影响了成年人图画名称的提取时间(AOA: Morrison & Ellis,1995; Juhasz,2005; Navarrete,Scaltritti,Mulatti,& Peressotti,2013;熟悉性:Connine,Mullennix,Shernoff,& Yelen,1990;Brown & Watson,1987)。根据 Sternberg(1969)的叠加因素逻辑,如果发现了年龄与某个变量(如AoA)之间的交互作用,且AoA作为一个独立变量所产生的效应能够明确地被定位于某一特定的加工水平,那么我们就可以明确地确定年龄所产生的效应与AoA的效应位于同一认知加工阶段,即老年人和年轻人在该认知加工阶段存在差异。Thomas,Fozard和 Waugh (1977)的研究中要求年龄为25~74岁之间的被试命名图片,实验中每幅图片呈现 8次,分成 8组呈现。自变量包括了启动项的有无、启动类型(启动项与目标图片名称相同或不同)、目标名称的词频(高与低)以及重复次数。研究发现了年龄效应,老年人命名图片的潜伏期长于青年人; 在无启动项条件下,高频名称图片的命名快于低频; 年龄效应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而减小; 年龄与启动项类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利用启动范式和图画命名结合的任务,Thomas等(1977)发现了年龄效应,以及年龄与启动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但年龄与词频之间无显著的交互作用。口语产生中词频效应发生在词汇通达过程,因此 Thomas等认为与年龄相关的衰减不是发生在词汇通达过程,而是发生在知觉阶段和发音运动过程。Poon和Fozard (1978)的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与此不同,也有研究发现年龄影响了口语产生中的词汇通达过程。Le Dorze和Durocher (1992)发现图画名称包括的音节数越多,命名准确率越低,而且老年人的命名正确率低于青年人,这表明年龄会对口语产生中的词汇通达过程产生影响。这一研究中未区分名称长度与图画名称的词频,而且有研究表明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正相关。Hodgson和Ellis (1998)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影响老年人图画命名潜伏期的因素,发现命名一致性、AoA和名称长度能够预测命名的准确性以及命名的潜伏期。因此,他们认为老年人的词汇通达受到了损害。命名一致性影响了词条选择阶段,而AoA和名称长度影响了单词形式提取阶段,因此,上述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口语产生过程中,其词条选择和单词形式提取均受到了损害。

Morrison等(2002)在匹配名称频率和名称长度后,操纵图画名称的 AoA,发现年轻老年人(60~69岁)和老老年人(80~93岁)的命名潜伏期长于青年人(18~32岁),但未发现 AoA和年龄之间的交互作用。Morrison等认为AoA效应出现在语音形式提取阶段,年龄和AoA两个因素之间的作用是独立的,而且AoA效应大小在老年人中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弱,这可能是由于词汇通达过程中与年龄有关的损害所导致的。AoA存在差异(获得早与获得晚)的单词在记忆系统中储存的时间不同,AoA的效应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降低,其减少量在提取较晚获得的单词时受到了年龄这一因素的影响。Lewis,Marcus,Pate和Dunn (2002)的研究结果与此矛盾,他们采用了面孔再认任务,操纵了年龄和熟悉面孔的时间,发现老年人对于熟悉时间更长的面孔,其再认时间显著短于熟悉时间短的面孔,而且老年人的熟悉效应量多于青年人。由于上述矛盾的结果,我们很难判断 AoA的效应是否独立于年龄因素,其认知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

2.4 小结

基于图画命名和定义命名以及启动范式结合的研究,针对口语产生中所包含的各个认知加工阶段,总结口语产生中的认知年老化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老年人的客体再认能力基本保持完整。70岁上的老年人会产生一些视觉错误,这表明他们在再认客体方面存在困难。第二,老年人的词条选择能力基本保持完好。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在图画(或定义)‒词汇干扰实验范式中,老年人所产生的语义促进和语义干扰效应与青年人相当。同时,老年人的语义错误增多的现象表明他们可能存在词条选择方面的困难,这一般出现在老老年人中(80岁以上)。第三,老年人的音韵表征或单词形式表征可能是完整的,这一点尚需进一步验证。老年人单词提取的失败和潜伏期的延长可能是由于单词词条到单词形式之间的信息传输变弱导致的。

基于大量的研究得到了上述初步结论,尽管如此,我们要注意到口语产生的认知年老化研究中存在着大量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的研究结果。年龄这一因素与影响口语产生的语言学因素(比如词频、AoA等),以及认知老化的一些因素(比如工作记忆、注意能力等的衰退)等等混淆在一起使得问题变得极为复杂,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澄清。

3 言语产生中认知年老化的理论

研究者提出了如下假说对语言产生中的认知年老化现象进行解释。

3.1 激活不充分假说(Insufficient Acti vation Hypothesis,IAH)

激活不充分假说认为目标词的激活太微弱,以至于不能被提取(Brown,1991)。激活目标词的语义及语音等信息时需要一定的资源和能量,而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认知资源不断减少,工作记忆能力逐渐衰退,因此,对目标词汇的词条加工及音韵编码过程会出现激活不充分的现象。在言语产生中,当说话者成功选择词条,但却不能成功选择音位时就会发生言语失败。根据该假说,老年人在出现言语失败现象,如舌尖现象(Tip-of-the-Tongue,TOT)时,能够顺利通达目标词的语义表征,但语音表征却未得到充分激活。尽管语义、句法等信息得到成功地表征,但因为语音形式未得到有效而完整的激活,只能提供口语中部分的音韵信息或书写中部分的正字法信息,致使言语产生失败,而且语义与语音之间的激活彼此独立,不存在交互激活过程(Gollan & Brown,2006)。研究发现,年龄较大者和双语者均表现出更多的 TOT现象,结果说明,与青年人和单语者相比,老年人和双语者对目标词语表征的激活不够充分而导致提取的失败(Gollan & Acenas,2004;James & Burke,2000)。

3.2 传递不足假说(Transmission Deficits Hypothesis,TDH)

与激活不充分假说的观点一致,传递不足假说是基于联结主义结构模型和符号表征而提出,在整个激活网络模型中,表征单元之间的联结会因使用频率和激活水平而得到强化,而且这种联结的强化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弱化。随着符号表征之间联结的衰减,各结点之间信息的传递不充分,影响言语产生的流畅性与准确性(陈俊,苏玲,张积家,邢诗琪,2013; 姜敏敏,李虎,2011)。如果语义表征和语音表征之间的联结被弱化,那么,在语义层面产生的激活和启动将无法有效地传递到语音层面,因此无法激活相应的语音表征(MacKay,1987)。在使用频率上,研究发现词频和音节频率会影响口语产生的年老化,而且随着年龄增加,词频效应和音节频率效应均会增加。主要表现为在高词频和高音节频率时老年人比青年人有较长的反应时,特别是,在低词频和低音节频率时老年人的反应时间比青年人更长(Vitevitch& Sommers,2003; Farrell & Abrams,2011)。这说明低的使用频率弱化了语义与语音结点之间的联结,导致低词频及低音节频率的词的提取与产生耗费更多的时间。另一方面,正常的年老化导致成年人在不同的使用频率上均表现出反应时增加的趋势。

老年人的语言产生失败多表现在单词形式信息水平,而不是语义水平上。这是由于从目标词汇到语义层的联结存在多个通路,是多对一的联结,而从语义表征到语音表征之间的结点则是一对一的映射关系。因此,从概念到语义层之间如果某一个联结通路传递不足,可以通过其他通路进行代偿,而一旦语义到语音表征的一对一结点通路断裂或联结弱化,就会导致整个言语产生过程的失败(James & Burke,2000; White & Abrams,2002; Burke et al.,2004)。该理论观点在对TOT现象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论证,特别是老年人口语产生的研究结果为此提供了证据。例如,Farrell和Abrams (2011)发现首音节频率高、相同首音节启动均能有效地解决TOT现象的发生,特别是音节频率的年龄效应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音韵编码是如何随年龄而发生变化。

激活不充分假说和传递不足假说都是从结点理论出发,将言语产生过程中语义表征和语音表征看作是两个独立的加工过程,如果对目标词语的表征激活不充分,可能会导致提取失败。另外,语义表征和语音表征之间又存在着单向的联结,是从一个能量结点到另一个能量结点传递的过程,一旦能量或资源在传递过程中受损,讲话者也无法完整地提取整个词语。激活不充分假说重点强调了对单词形式编码阶段结点激活的不足,而传递不足假说强调的是从语义层到语音层传递过程中的缺陷。

3.3 抑制不足假说(Inhibitory Deficit Hypothesis,IDH)

抑制不足假说认为与目标词有相关关系的单词阻碍了目标词的产生,因而导致了 TOT的发生。根据该假说可以推测在有语音干扰的条件下会发生更多TOT,Jones和Langford (1987)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假说。这一假说针对的是随着年龄增加,个体抑制无关信息的能力减弱(Zacks &Hasher,1994)。研究者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Stroop实验范式对老年人与青年人的抑制能力进行了比较,要求被试对红、蓝、绿、黄 4种颜色或是对颜色的名字进行相应的按键反应,结果发现,从一致条件(红色的 RED)、中性条件(蓝色的XXXX)到不一致条件(黄色的GREEN),P3波幅逐渐增加,但老年人与青年人的P3波幅增加量没有显著差异,这从神经生理的角度证明抑制能力的衰退是一般性的词汇水平上的抑制不足(West &Alain,2000)。在经典Stroop效应中,老年人命名颜色词的颜色比无关词颜色要慢,这种减慢一般被认为是老年人比青年人更难抑制无关信息,大量研究表明,Stroop干扰效应中的年龄差异是因为与年龄有关的一般性衰减(Park et al.,1996; Wang,Fan,Liu,& Cai,2014)。一般性的抑制不足并不能完全地解释特定过程所出现的认知年老化现象。

从抑制不足假说的角度来看,在言语产生中,老年人的语言能力衰退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老年人从语义记忆中提取了无关的音素及词素信息; 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激活的无关信息,老年人无法进行有效的抑制和排除,使无关的语音及词汇信息沿着提取通路得以继续激活 (Hasher,Stoltzfus,Zacks,& Rypma,1991)。目前,对言语产生年老化的研究较少,支持抑制不足的理论主要来自单词查找(Word Finding)和偏题言语(Offtopic Speech)两个方面。在单词查找研究中,一般采用听写任务,要求被试根据听到的单词预测句子,并写出对应的单词或句子中最后一个单词,从听觉通道考察老年人与青年人在不同语境下抑制无关信息的能力,结果发现,当听到的目标单词有较多语音相似的单词时,老年人比青年人的提取更困难,说明老年人排除干扰的能力较差(Sommers & Danielson,1999)。在偏题言语方面,Arbuckle和Gold (1993)对老年人生活事件访谈的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在自传式话题上的偏题言语水平与抑制工作记忆中无关信息能力的相关测量成绩呈显著相关,而与其他认知能力测验的得分相关不显著。Arbuckle,Nohara-Le Clair和Gold(2000)的研究发现,出现偏题言语多的人在与抑制相关的各认知测试中表现较差,而在没有自我信息卷入的参照性沟通任务中,其表现与抑制能力的相关测验得分显著相关。陈栩茜,张积家和朱云霞(2015)采用 Stroop任务发现,在言语产生过程中老年人的确存在抑制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处理高水平、自动语义激活任务时,老年人表现出更大的抑制困难。

上述两类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口语产生中的认知年老化现象进行解释,IAH和TDH主要针对的是口语产生的目标信息,而抑制不足假说主要针对的是无关干扰信息。两类理论的支持证据也来自于不同的实验任务。基于图画命名和定义命名两者任务,研究者提出了IAH和TDH两类理论,偏题言语的结果则更多地为抑制不足假说提供了证据。每一理论都只能部分地解释语言产生中单词提取失败的研究结果。例如,传输不足假说能解释单词提取中的年老化现象和双语者出现更多单词提取失败的现象,干扰假说能较好地解释偏题言语现象。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理论能解释有关言语产生中单词提取失败的所有实验结果,其认知机制仍需进一步系统深入地探索。

4 口语产生中认知年老化的神经机制

目前对口语产生中认知年老化神经机制的探索较少,已有的脑成像研究主要关注了口语产生中TOT状态发生时所激活的脑区,其研究目的并未关注与之前所提到的各类理论观点(如激活不足假说或者抑制假说)之间的联系。

4.1 fMRI研究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通达单词的意义需要双侧中央颞叶,通达语音表征激活了左侧后颞叶和左下前额皮质(Hickok & Poeppel,2007),言语产生需要左后颞叶和前后区的交互作用,包括额下、前脑岛及运动皮质(Hickok,2009)。Indefrey (2011)综述了在图片命名任务中大脑活动的时间及空间证据,结果从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四大脑区进行分类,发现左右枕叶分别在126ms和 117ms达到激活顶峰,右侧颞叶的中、后侧(右颞中回和右颞上回)及左前颞叶(左颞上回)和中、后侧(左颞上回和左中回)大约在 190ms、320ms、360ms左右时左侧颞叶达到激活的最佳状态; 左右顶叶的感觉和后侧(中央后回、顶下小叶、缘上回和角回)在300ms时达到激活顶峰; 左右额叶后侧(额下回)和运动区(辅助运动区及中央前回)在400~500ms时出现最高激活。

目前,对语言产生中单词提取失败的脑机制研究还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多关注的是TOT状态发生时的神经机制。Maril,Wagner和Schacter(2001)以专有名词为实验材料,考查了 TOT发生时激活的相关脑区,发现与成功提取以及不伴随TOT 的非成功提取相比,伴随 TOT的非成功提取引起了前扣带回和前额叶皮质的激活。前扣带回和前额叶皮质这两个区域历来被认为是认知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在TOT状态时,其中有的信息有助于正确目标的提取,有的信息不利于正确目标的提取,这对认知控制系统提出了要求,因而激活了这两个用于调控信息的脑区。Maril,Simons,Weaver和Schacter (2005)比较了TOT和FOK (Feeling of Knowing,知道感)所激活的脑区,结果发现TOT的产生与前扣带回、前额右背侧下回皮质、前额双侧前回皮质的激活有关。TOT和FOK在顶叶的激活水平比完全能提取单词和完全不能提取单词的情况下要高,表明前额叶皮质在回忆和认知冲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Shafto,Burke,Stamatakis,Tam和Tyler (2007)考察了正常老化过程中出现语音提取缺陷的神经机制。在被试遇到TOT时,利用图片和定义描述作为启动项。被试同时完成瑞文推理测验,这一任务中不包括语音加工。研究发现老年人中TOT的发生多于青年人,而且老年人左侧脑岛萎缩地越多,TOT出现得越多,这表明脑岛与语音产生有关。在年龄效应被排除后,脑岛萎缩的程度与TOT产生的相关仍然存在,其相关不能归因于年龄与每个变量之间的相关。而且,瑞文推理测验的错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是其成绩与脑岛的灰质密度无关。这表明与年龄相关的脑萎缩对于语音的提取是十分重要的,可能是由此导致了单词产生提取失败中的年龄效应。

Shafto等(2010)进一步考察了老年人的单词提取失败现象的机制,发现在成功的图画命名中左侧脑岛的激活不受到年龄或者灰质密度的影响,仅仅在TOT出现时才表现出年龄差异,表现为青年人在TOT产生时会有大脑激活增加,进而解决TOT现象,老年人则不会出现大脑激活的显著增加。比较TOT产生时与被试回答“不知道”时两种情况下的激活,发现老年人的激活少于青年人。在所有的被试中,TOT现象时激活的减少与灰质密度的减少是相关的。老年人TOT现象发生时脑激活水平低,伴随着的是 TOT发生的概率高,这与年龄相关的神经机制对老年人的影响大于青年人的观点是一致的。老年人存在广泛的与年龄相关的萎缩,不是单词产生的所有认知过程均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但是老年人的脑萎缩调节了神经激活的水平。结果支持了老年人提取失败的神经衰退的观点。

Lindín,Díaz,Capilla,Ortiz 和 Maestú(2010)发现,在语音通达的时间窗口内,与正确命名条件相比,TOT在左前额叶和颞叶区域诱发一个较弱的反应,这反映了在弱语音提取时认知控制的作用,而在 700ms之后,TOT则会诱发一个更强烈的反应,其反应区域主要有左中和右下前额皮质,这些均与认知控制有关。研究发现,老年人成功命名目标图片时的活动状态与年轻人出现TOT状态时一样,说明老年人需要使用认知控制来克服降低的语音激活并维持反应。老年人的语音激活通常很弱,很难刺激认知控制进行支持。Stamatakis,Shafto,Williams,Tam和Tyler (2011)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MRI,DTI),比较了图画命名中成功与不成功两种情况下相关白质纤维束的组织完好性(White Matter Integrity,WMI),结果发现图画命名成功的概率与参与语言产生的多个脑区白质组织的完好性之间存在正相关,而单词提取失败的概率仅与语言产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脑区:上纵束(Superior Longitudinal Fasciculus,SLF)的后部区域白质组织的完好性之间存在负相关。DTI的研究发现了与年龄相关的白质组织完好性的变化与单词提取失败之间有关系。从神经机制上来说,老年人的单词提取失败是一种特定的功能受损,而非一般性的认知功能衰退导致的,单词提起失败的认知年老化仍需进一步探索。虽然这一研究没有得到确切的结论,但这一研究至少表明能够从白质组织完好性的变化来考察年龄因素对大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影响。

4.2 ERP的研究

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两组被试在哪个时间进程上出现了差异。Laganaro,Valente和 Perret (2012)比较了单词命名快与慢两组被试的事件相关电位波,发现两组被试的波形在图画呈现后200~350 ms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命名图画慢是发生在口语产生中的词汇选择阶段。同时,研究发现图画名称的获得年龄对两组被试产生了不同影响,表现在图画呈现后400 ms之后两组的波形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者从终生发展的角度考察了年龄对口语产生过程的影响机制,比较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年龄增加完成口语产生任务是大脑神经模式的变化。Budd,Paulmann,Barry和 Clahsen (2013)对8~12岁的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研究,要求其默默说出英语单词中过去式规则和不规则的动词或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结果发现,与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相比,成年人在规则动词过去式产生后300~450 ms时会有一个负波,在一般现在时上无显著差异。儿童的脑电波幅表现出发展性的变化,与低龄儿童相比,大龄儿童的表现趋势更接近成人,但在规则词的过去式形式上负波的持续时间较久。

Valente (2014)采用经典的图片命名和图词干扰范式对青年人和老年人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图片呈现后150~200 ms左右,两个年龄组被试的ERP波幅有显著差异,这与语义加工过程一致,是对图片中物体的语义属性进行提取。在图片命名任务中发现,图片呈现约400 ms之后的时间窗口中,青年人与老年人的脑电波幅有显著差异,这一时间进程对应的是口语产生中的音韵编码阶段,研究表明老年人和青年人的音韵编码过程可能存在差异。

综上,研究者使用了多种脑成像方法考察年龄因素对于单词提取失败的影响及其脑机制,试图从时间进程和空间定位,以及联结各个脑区的白质纤维束的组织完好性考察这一问题。这一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研究来累积数据和结果。

5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研究者对言语产生年老化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研究范式来看,主要采用经典的言语产生范式,如图词干扰范式或图片命名任务等,对青年人与老年人的行为和脑机制差异进行研究。从研究的技术方法上,主要采用ERP、fMRI及DTI等技术对言语产生年老化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研究,从时间、空间及功能联结的角度进行论证和阐述。从理论发展来看,在言语产生年老化领域内主要以激活不充分假说、传递不足假说和抑制不足假说为主,3种理论并非互相矛盾,而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言语产生的认知年老化现象进行了阐释。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解释言语产生中单词提取失败的所有实验结果,其认知机制和理论依据仍需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激活不充分假说重点强调了对单词形式编码阶段结点激活的不足,而传递不足假说强调的是从语义层到语音层传递过程中的缺陷。现有的实验结果更容易证明口语产生年老化发生在语音层面,证实激活不充分假说的观点。传递不足理论则为理解语言产生的认知老化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并指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Burke &Shafto,2004)。我们认为可以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方法中涌现出来的数据分析方法,例如,功能联结分析或者网络联结分析等,探索口语产生中认知年老化发生时所激活脑区之间的联结强度,各个脑区之间联结的性质,以及这些联结与行为结果之间的关系等,从脑机制层面验证激活不充分假说、传递不足假说或者抑制不足假说的观点。

国外学者对语言口语产生中认知年老化现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研究,并提出了理论解释,但这都是基于印欧语系研究的结果,相比而言,在非印欧语系语言中的研究则很少。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所述,语言产生中的认知年老化受到特定的语言学因素(比如规则性、目标语言的音韵特点等)的影响,那么,不同语言的产生过程其认知年老化的表现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汉语作为一种非印欧语系语言,具备了一些独特特点,尤其是在音韵编码阶段表现出独特的认知加工机制(You,Zhang,& Verdonschot,2012),对于探索语言产生中的认知年老化现象及其机制可以做出独特贡献。

关于认知年老化的理论,比较成熟的包括各种加工资源理论和最近引起广泛关注的额叶衰退理论。加工资源理论认为认知加工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加工资源,老年人的加工资源减少,因而出现了认知年老化现象。加工资源理论又细分为加工速度理论、工作记忆理论和抑制理论。加工速度理论认为老年人的认知加工速度减慢是认知功能衰退的主要原因(Salthouse,1996)。工作记忆理论则认为工作记忆是一种重要的加工资源,可以同时保持信息和进行加工操作,工作记忆的下降是导致认知功能衰退的关键因素,其功能下降主要是由于中央执行功能的衰退导致的(Swanson,1999)。抑制理论认为老年人由于不能有效地抑制与当前任务无关的信息,因而导致不能完成任务,出现认知功能的衰退。额叶衰退理论则从神经机制的角度对认知年老化进行解释,认为额叶(尤其是前额叶)的皮层功能或执行功能的衰退是引起认知老化的主要原因(West,1996)。

TOT现象发生时的激活脑区包括了前额叶区域,这一区域与执行功能有着密切关系。这表明提取失败时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进行信息的提取。老年人的执行功能衰退,引起前额叶功能的衰退,进而导致单词形式提取信息的失败。这表明语言产生中的认知年老化现象可能与其它认知功能(如执行功能)的衰退有一定关系。因此,在探索语言产生中认知年老化的机制时,一个重大的问题是研究者必须要面对的:口语产生中的认知年老化与其它认知能力老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衰退?亦或是由于其它基本的认知能力(加工速度、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的衰退导致的?

最近10年,关于认知障碍的研究核心发生了重大转移,研究者从对痴呆的病理和生化机制的研究逐渐转向了对其前临床期—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识别及其干预(Petersen et al.,2009)。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是专门为筛查 MCI编制的一个测查综合认知功能的量表(Nasreddine et al.,2005),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该量表MoCA量表中考察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力、语言流畅性、抽象思维、延迟记忆、定向力等 7个项目,其中命名任务是呈现图片要求完成命名图片的任务,语言流畅性测查是要求人们在 1分钟内尽可能多的说出动物的名字,这两项任务其加工过程都是典型语言产生任务,表明口语产生能力确实是老年人认知障碍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尽管如此,基于认知年老化的理论争论,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探索工作记忆、情景记忆、执行功能等方面的老化机制,国内学者对语言产生过程认知老化的研究几乎为零,亟待开展。对语言产生认知年老化的研究与认知年老化和口语产生两个领域都存在密切联系,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构建语言产生理论,回答认知年老化领域的科学问题,并对诊断和改善老年人的轻度认知障碍有重要意义。

陈俊,苏玲,张积家,邢诗琪. (2013). 双言舌尖现象的产生机制: 来自粤语一普通话双言者的证据.心理科学,36,26–32.

陈栩茜,张积家,朱云霞. (2015). 言语产生老化中的抑制损伤: 来自不同任务的证据.心理学报,47(3),329–343.

董奇. (2012).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 理解和促进人类心理发展的新兴学科.中国科学院院刊,27(增刊),42–51.

韩布新,朱莉琪. (2012). 人类心理毕生发展理论.中国科学院院刊,27(增刊),78–87.

姜敏敏,李虎. (2011). 言语产生中的舌尖现象研究综述.

沈阳大学学报,23,86–89.

李德明,陈天勇. (2006). 认知年老化和老年心理健康.心理科学进展,14(4),560–564.

Arbuckle,T. Y.,& Gold,D. P. (1993). Aging,inhibition,and verbosity.Journal of Gerontology: Psychological Sciences,48,225–232.

Arbuckle,T. Y.,Nohara-Le Clair,M.,& Gold,D. (2000).Effect of off-target verbosity on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in a referential communication task.Psychology and Aging,15,65–77.

Barresi,B. A.,Nicholas,M.,Tabor Connor,L.,Obler,L. K.,&Albert,M. L. (2000). Semantic degradation and lexical access in age-related naming failures.Aging,N europsychology,and Cognition,7(3),169–178.

Benke,T.,Kuen,E.,Schwarz,M.,& Walser,G. (2013).Proper name retrieval in temporal lobe epilepsy: Naming of famous faces and landmarks.Epilepsy & Behavior,27(2),371–377.

Bowles,N. L. (1994). Age and rate of activation in semantic memory.Psychology and Aging,9(3),414–429.

Bowles,N. L.,& Poon,L. W. (1985). Aging and retrieval of words in semantic memory.Journal of Gerontology,40(1),71–77.

Brown,A. S. (1991). A review of the tip-of-the-tongue experience.Psychological Bulletin,109(2),204–223.

Brown,A. S.,& Nix,L. A. (1996). Age-related changes in the tip-of-the-tongue experience.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09,79–91.

Brown,G. D. A.,& Watson,F. L. (1987). First in,first out:Word learning age and spoken word frequency as predictors of word familiarity and word naming latency.Memory & Cognition,15(3),208–216.

Brown,R.,& McNeill,D. (1966). The “tip of the tongue”phenomenon.Journal o 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5(4),325–337.

Budd,M. J.,Paulmann,S.,Barry,C.,& Clahsen,H. (2013).Brain potentials during language product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n ERP study of the English past tense.Brain and Language,127(3),345–355.

Burke,D. M. (1997). Language,aging,and inhibitory deficits: Evaluation of a theory.Journal of Gerontology:Psychological Sciences,52B,254–264.

Burke,D. M.,Locantore,J. K.,Austin,A. A.,& Chae,B.(2004). Cherry pit primes Brad Pitt: Homophone priming effects on young and older adults' production of proper names.Psychological Science,15(3),164–170.

Burke,D. M.,MacKay,D. G.,Worthley,J. S.,& Wade,E.(1991).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What causes word finding failures in young and older adults?.Journal o f Memory and Language,30(5),542–579.

Burke,D. M.,& Shafto,M. A. (2004). Aging and language production.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3(1),21–24.

Connine,C. M.,Mullennix,J.,Shernoff,E.,& Yelen,J.(1990). Word familiarity and frequency in visual and auditory word recognition.Journal o f Experi 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16(6),1084–1096.

Diaz,M. T.,Johnson,M. A.,Burke,D. M.,& Madden,D. J.(2014).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the neural bases of phonological and semantic processes.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26(12),2798–2811.

Farrell,M. T.,& Abrams,L. (2011). Tip-of-the-tongue states reveal age differences in the syllable frequency effec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37(1),277–285.

Ferrand,L.,Humphreys,G. W.,& Segui,J. (1998). Masked repetition and phonological priming in picture naming.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60(2),263–274.

Gollan,T. H.,& Acenas,L. A. R. (2004). What is a TOT?Cognate and translation effects on tip-of-the-tongue states in Spanish-English and Tagalog-English bilingual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30(1),246–269.

Gollan,T. H.,& Brown,A. S. (2006). From tip-of-the-tongue(TOT) data to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in two steps: When more TOTs means better retriev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35(3),462–483.

Gollan,T. H.,Ferreira,V. S.,Cera,C.,& Flett,S. (2014).Translation-priming effects on tip-of-the-tongue states.Language,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29(3),274–288.

Harley,T. A.,& Bown,H. E. (1998). What causes a tip-ofthe-tongue state? Evidence for lexical neighbourhood effects in speech production.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89(1),151–174.

Hasher,L.,Stoltzfus,E. R.,Zacks,R. T.,& Rypma,B. (1991).Age and inhibi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17,163–169.

Hickok,G. (2009). The functional neuroanatomy of language.Physics of Life Reviews,6(3),121–143.

Hickok,G.,& Poeppel,D. (2007). The cortical organization of speech processing.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8(5),393–402.

Hodgson,C.,& Ellis,A. W. (1998). Last in,first to go: Age of acquisition and naming in the elderly.Brain an d Language,64(1),146–163.

Indefrey,P. (2011).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signatures of word production components: A critical update.Frontiers in Psychology,2,255.

James,L. E.,& Burke,D. M. (2000). Phonological priming effects on word retrieval and tip-of-the-tongue experiences in young and older adult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26(6),1378–1391.

Jones,G. V.,& Langford,S. (1987). Phonological blocking in the tip of the tongue state.Cognition,26(2),115–122.

Juhasz,B. J. (2005). Age-of-acquisition effects in word and picture identification.Psychological B ulletin,131(5),684–712.

Kreiner,H.,& Degani,T. (2015). Tip-of-the-tongue in a second language: The effects of brief first-language exposure and long-term use.Cognition,137,106–114.

Laganaro,M.,Valente,A.,& Perret,C. (2012). Time course of word production in fast and slow speakers: A high density ERP topographic study.NeuroImage,59(4),3881–3888.

Le Dorze,G.,& Durocher,J. (1992). The effects of age,educational level,and stimulus length on naming in normal subjects.Journal of Spe ech-Language Pathology and Audiology,16(1),21–29.

Levelt,W. J. M.,Roelofs,A.,& Meyer,A. S. (1999). A theory of lexical access in speech production.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2,1–75.

Lewis,B. A.,Marcus,B. H.,Pate,R. R.,& Dunn,A. L.(2002). Psychosocial mediators of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among adults and children.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3(2),26–35.

Lindín,M.,Díaz,F.,Capilla,A.,Ortiz,T.,& Maestú,F.(2010).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patio-temporal profiles of brain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face naming and the tip-of-the-tongue state: A magnetoencephalographic(MEG) study.Neuropsychologia,48(6),1757–1766.

MacKay,D. G. (1987).The organization of perception and action: A theory for language and other cognitive skills.New York: Springer-Verlag.

MacKay,D. G.,& Burke,D. M. (1990). Chapter five cognition and aging: A theory of new learning and the use of old connections.Advances in Psychology,71,213–263.

MacKay,D. G.,& James,L. E. (2004). Sequencing,speech production,and selective effects of aging on phon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speech errors.Psychology and Aging,19(1),93–107.

Maril,A.,Simons,J. S.,Weaver,J. J.,& Schacter,D. L.(2005). Graded recall success: An event-related fMRI comparison of tip of the tongue and feeling of knowing.NeuroImage,24(4),1130–1138.

Maril,A.,Wagner,A. D.,& Schacter,D. L. (2001).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An event-related fMRI study of semantic retrieval failure and cognitive conflict.Neuron,31(4),653–660.

Morrison,C. M.,& Ellis,A. W. (1995). Roles of word frequency and age of acquisition in word naming and lexical decision.Journal of E xperimental P 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21(1),116–133.

Morrison,C. M.,Hirsh,K. W.,Chappell,T.,& Ellis,A. W.(2002). Age and age of acquisition: An evaluation of the cumulative frequency hypothesis.European Journal o f Cognitive Psychology,14(4),435–459.

Mortensen,L.,Meyer,A. S.,& Humphreys,G. W. (2006).Age-related effects on speech production: A review.Language & Cognitive Processes,21,238–290.

Nasreddine,Z. S.,Phillips,N. A.,Bédirian,V.,Charbonneau,S.,Whitehead,V.,Collin,I.,… Chertkow,H. (2005).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 A brief screening tool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ournal o 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53(4),695–699.

Navarrete,E.,Scaltritti,M.,Mulatti,C.,& Peressotti,F.(2013). Age-of-acquisition effects in delayed picture-naming tasks.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20(1),148–153.

Osborne,G. L.,& Burke,D. M. (2002). Frequency and aging effects on naming pictures of homophones.Psychonomic Society,7,97.

Park,D. C.,& Reuter-Lorenz,P. (2009). The adaptive brain:aging and neurocognitive scaffolding.Annual R eview of Psychology,60,173–196.

Park,D. C,Smith,A. D.,Lautenschlager,G.,Earles,J. L.,Frieske,D.,Zwahr,M.,… Gaines,C. L. (1996). Mediators of long-term memory performance across the life span.Psychology and Aging,11,621–637.

Petersen,R. C.,Knopman,D. S.,Boeve,B. F.,Geda,Y. E.,Ivnik,R. J.,Smith,G. E.,… Jack,C. R.,Jr. (2009).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Ten years later. Archives of Neurology,66(12),1447–1455.

Poon,L. W.,& Fozard,J. L. (1978). Speed of retrieval from long-term memory in relation to age,familiarity,and datedness of information.Journal of Gerontology,33(5),711–717.

Pyers,J. E.,Gollan,T. H.,& Emmorey,K. (2009). Bimodal bilinguals reveal the source of tip-of-the-tongue states.Cognition,112(2),323–329.

Rastle,K. G.,& Burke,D. M. (1996).Priming the tip of the tongue: Effects of prior processing on word retrieval in young and older adults.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35(4),586–605.

Ross,L. A.,McCoy,D.,Coslett,H. B.,Olson,I. R.,& Wolk,D. A. (2011). Improved proper name recall in aging afte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anterior temporal lobes.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3,16.

Sadat,J.,Martin,C. D.,Costa,A.,& Alario,F. X. (2014).Reconciling phonological neighborhood effects in speech production through single trial analysis.Cognitive Psychology,68,33–58.

Salthouse,T. A. (1996). The processing-speed theory of adult age differences in cognition.Psychological Review,103(3),403–428.

Salthouse,T. A. (2000). Aging and measures of processing speed.Biological Psychology,54(1-3),35–54.

Shafto,M. A.,Burke,D. M.,Stamatakis,E. A.,Tam,P. P.,&Tyler,L. K. (2007). On the tip-of-the-tongue: Neural correlates of increased word-finding failures in normal aging.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19(12),2060–2070.

Shafto,M. A.,Stamatakis,E. A.,Tam,P. P.,& Tyler,L. K.(2010). Word retrieval failures in old a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function.Journal of C ognitive Neuroscience,22(7),1530–1540.

Shafto,M. A.,Tyler,L. K.,Dixon,M.,Taylor,J. R.,Rowe,J.B.,Cusack,R.,… Matthews,F. E. (2014). The Cambridge Centre for Ageing and Neuroscience (Cam-CAN) study protocol: A cross-sectional,lifespan,multidisciplinary examination of healthy cognitive ageing.BMC Neurology,14(1),204.

Sommers,M. S.,& Danielson,S. M. (1999). Inhibitory processes and spoken word recognition in young and older adults: The interaction of lexical competition and semantic context.Psychology and Aging,14(3),458–472.

Stamatakis,E. A.,Shafto,M. A.,Williams,G.,Tam,P.,&Tyler,L. K. (2011). White matter changes and word finding failures with increasing age.PloS One,6(1),e14496.

Sternberg,S. (1969). The discovery of processing stages:Extensions of Donders' method.Acta P sychologica,30,276–315.

Swanson,H. L. (1999). What develops in working memory?A life span perspective.Developmental Psychology,35(4),986–1000.

Taylor,J. K.,& Burke,D. M. (2002). Asymmetric aging effects on semantic and phonological processes: Naming in the picture-word interference task.P sychology and Aging,17(4),662–676.

Thomas,J. C.,Fozard,J. L.,& Waugh,N. C. (1977).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naming latenc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90,499–509.

Tree,J. J.,& Hirsh,K. W. (2003). Sometimes faster,sometimes slower: Associative and competitor priming in picture naming with young and elderly participants.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16(6),489–514.

Valente,A. (2014).ERP correlates of language production modifications inageing(Unpublished doctori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Geneva.

Vigliocco,G.,Vinson,D. P.,Martin,R. C.,& Garrett,M. F.(1999). Is “count” and “mass” information available when the noun is not? An investigation of tip of the tongue states and anomia.Journal of M emory and Language,40(4),534–558.

Vitevitch,M. S.,& Sommers,M. S. (2003). The facilitative influence of phonological similarity and neighborhood frequency in speech production in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Memory & Cognition,31(4),491–504.

Wang,R. M.,Fan,X. Y.,Liu,C.,& Cai,Z. G. (2014).Cognitive control and word recognition speed influence the Stroop effect in bilinguals.International Journa l of Psychology,doi: 10.1002/ijop.12115.

West,R. L. (1996). An application of prefrontal cortex function theory to cognitive ag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120(2),272–292.

West,R.,& Alain,C. (2000). Age-related decline in inhibitory control contributes to the increased Stroop effect observed in older adults.Psychophysiology,37(2),179–189.

Wheeldon,L. R.,& Monsell,S. (1992). The locus of repetition priming of spoken word production.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44(4),723–761.

White,K. K.,& Abrams,L. (2002). Does priming specific syllables during tip-of-the-tongue states facilitate word retrieval in older adults?.Psychology and Aging,17(2),226–235.

White,K. K.,Abrams,L.,& Frame,E. A. (2013). Semantic category moderates phonological priming of proper name retrieval during tip-of-the-tongue states.Language an d Cognitive Processes,28(4),561–576.

You,W. P.,Zhang,Q. F.,& Verdonschot,R. G. (2012).Masked syllable priming effects in word and picture naming in Chinese.PLoS One,7(10),e46595.

Zacks,R. T.,& Hasher,L. (1994). Directed ignoring: Inhibitory regulation of working memory. In D. Dagenbach & T. H.Carr (Eds.),Inhibitory processes in attention,memory,and language(pp. 241–264). San Diego,CA: Academic Press.

猜你喜欢
青年人命名老化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杜绝初春老化肌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HTPB热固PBX老化过程中的体积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