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中药汤药剂的煎煮方法与服用方法

2015-01-23 22:39:45邢艳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7期
关键词:药汁铁器汤剂

邢艳红

议中药汤药剂的煎煮方法与服用方法

邢艳红

汤剂古称“汤液”, 是将药物饮片加适量水或酒浸泡后, 再煎煮一定时间, 去滓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主要供内服、含漱、外洗、熏蒸之用。如麻黄汤、大承气汤等。汤剂的优点是吸收快, 能较快地发挥药效;其次是制作容易, 不需特殊设备, 而最大的优点是能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减, 最能显示中医治病的灵活性, 因此, 疗效比较理想。在现存的医籍中, 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五十二病方》,该书记载了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的疾病的方剂共283首, 但绝大部分方剂有药物而无方名, 立法、配伍亦欠严谨, 属方剂学萌芽阶段的早期方剂。据考证, 该书当早于《黄帝内经》, 因此可知, 中医方剂学知识体系由殷商开始至春秋战国之际己逐步形成, 并被应用于临床。汤剂、冲剂、浓缩丸、糖浆剂、口服液等都将药物经过煎煮, 去滓取汁而制成。煎煮是否适当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临床最常用的汤剂, 它是根据药物性质及病情差异而采用不同的煎煮方法。因此, 掌握和注重中药的煎煮与服用方法非常必要。

中药汤剂;煎煮;服用;浸泡;烊化

汤剂、冲剂、浓缩丸、糖浆剂、口服液等都将药物经过煎煮, 去滓取汁而制成。煎煮是否适当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临床最常用的汤剂, 它是根据物性质及病情差异而采用不同的煎煮方法[1]。因此, 掌握和注重中药的煎煮与服用方法非常必要。

1 中药的煎煮方法

一般以瓦罐、砂锅、搪瓷器具或铝制品亦可, 忌用铁器、铜器, 因为有些药物与铜、铁一起加热之后, 会起化学变化或降低溶解度。例如人参含未饱和的脂肪酸, 遇铁可形成脂肪酸铁沉淀。早在明代李时珍己有“人参忌铁器”之说, 因此,顿煮人参时勿用铁器盛药。此外, 煎具的容量宜大于药物的容积, 以利于药物的翻动, 并可避免药液外溢。煎煮时宜加盖,以防水分蒸发过快, 并可防止气味走散。

煎药前, 宜先将药物浸泡20~40 min, 然后煎煮, 其有效成分则易于煎出。有些药物宜用特殊的煎煮方法, 常见如下。

1.1 先煎 介壳与矿物类药物, 因质地坚实, 有效成分难于煎出, 宜打碎先煎, 煮沸后20 min左右, 再下其他药物。某些质地较轻而用量又多以及泥沙多的药物(如芦根、糯稻根等), 亦可先煎取汁, 然后以其他药汁代水煎药。

1.2 后下 气味芳香的药物, 取其挥发起效的(如薄荷、砂仁、木香等), 只煎4~6 min即可。用大黄取其泻下的, 一般煎5~8 min即可。

1.3 包煎 某些药物煎煮之后, 其药汁或混浊难咽, 或对咽喉有感官刺激, 或易于粘锅, 如海金沙、车前子、赤石脂;有些药物, 煎煮之时总是漂浮水面而不下沉, 此类药物多为植物种子或花序如蒲黄、旋覆花等。以上几类药物都应先用纱布包好, 再放入锅人与其他药物同煮。

1.4 单煎 有些贵重药物如高丽参、鹿茸、西洋参等, 为了避免其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收, 可单煎另服, 或与其他药汁和服[2]。

1.5 溶化或烊化 胶质、粘性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药物, 如阿胶、龟胶、饴糖、蜂蜜、鹿胶等, 应单独溶化, 趁热另服,或与煎好的药汁混服, 以免因其粘性而影响其他药物的煎煮(性粘的胶质药物若与其他药物共煎, 常会粘结其他药物, 使其有效成分不易析出)。胶性药煎煮时容易烧焦, 故只能用“溶化”之法。

1.6 冲服 某些芳香类药物如麝香、冰片、苏合香等, 不宜煎煮(煎煮则有效成分全部挥发散失)的, 应研末冲服。此外, 为了节省药材, 有些药物如三七、西洋参、五味子、牛黄等, 亦常研末冲服[3]。

此外, 有些药材(特别是植物叶、花类如菊花、茵陈、桑叶等)吸水性强, 使药汁流出不畅。因此, 煎取药汁时应对药滓予以适当压榨, 这样可收尽药液, 以免浪费。

2 服药法

2.1 服药时间

2.1.1 饭前服(空腹服) 下列情况宜饭前服:①病位在下焦者。如肠燥便秘、下焦瘀热、膀胱温热等。②补益类方剂宜空腹服, 使药物能被充分吸收。③和胃制酸类方剂, 如珍珠层粉、香砂养胃丸等宜饭前服, 使药物能直接中和胃酸,增强对胃黏膜的保护。

2.1.2 饭后服 下列情况宜饭后服:①病位在上焦者, 如感冒、咳嗽、鼻炎等。②消食剂宜饭后服, 使药物既充分接触食物, 又健运脾胃。③对肠胃有强烈刺激的药物, 如常山、黄药子、皂荚、马兜铃、瓜蒂等, 亦宜饭后服, 以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④缓下剂如麻子仁丸、济川煎、大黄附子汤、番泻叶等宜晚饭后服, 以利于次日晨排便。

总的来说, 大部分的部分的方剂宜于半饥半饱服, 急病或重病则不拘时服。

2.2 服药方法

2.2.1 汤剂 一般是1剂/d, 分1~2次温服。有些疾病如急病或重病, 可服2剂/d。对于服药呕吐者, 可加入生姜同煎或姜汁对服。

2.2.2 中成药 膏、丹、丸、散等中成药的服法, 一般是将1 d的总药量分2~3次口服。其服用方法与汤剂一样都是根据病情、病位和药物特点而定。

3 讨论

本方根据中医方剂学知识体系由殷商开始至春秋战国之际己逐步形成, 并被应用于临床。汤剂、冲剂、浓缩丸、糖浆剂、口服液等都将药物经过煎煮, 去滓取汁而制成。煎煮是否适当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临床最常用的汤剂, 它是根据物性质及病情差异而采用不同的煎煮方法。煎煮方法一般以瓦罐、砂锅、搪瓷器具或铝制品亦可, 忌用铁器、铜器,因为有些药物与铜、铁一起加热之后, 会起化学变化或降低溶解度。例如人参含未饱和之脂肪酸, 遇铁可形成脂肪酸铁沉淀。早在明代李时珍己有“人参忌铁器”之说, 因此, 顿煮人参时勿用铁器盛药。此外, 煎具的容量宜大于药物的容积, 以利于药物的翻动, 并可避免药液外溢。煎煮时宜加盖,以防水分蒸发过快, 并可防止气味走散。具体服药时间, 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要及药物特性来定。因此, 掌握和注重中药的煎煮与服用方法非常必要。此文对煎药的容器、次数、温度、药引、禁忌以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等作详细的介绍, 以方便大家掌握。

综上所述, 只有正确的煎煮方法与服用方法, 才能使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 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1]王秀英, 丛江, 刘玉爱.中药煎服方法浅谈.齐鲁医学杂志,2004(19):23.

[2]王力智, 刘冰.中药煎剂药量、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和煎取量间关系的实验探讨.中国药房,1997,8(2):94-95.

[3]梁维安, 张淼.中药汤剂煎煮方法改进的探析.辽宁中医学,2006(2):10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178

2014-12-22]

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药汁铁器汤剂
出土和馆藏铁器的保护简析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基层中医药(2022年5期)2022-10-24 01:27:40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马齿苋可治断奶仔猪腹泻
《伤寒论》对于现代中药汤剂制作的启示
馆藏高句丽铁器的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发现西夏窖藏铁器
西夏研究(2019年1期)2019-03-12 00:58:10
治脾胃虚寒
妇女生活(2018年12期)2018-12-14 06:43:30
碱性溶液对出水铁器中四方纤铁矿(β-FeOOH)相中氯的脱除研究
治声带息肉
妇女生活(2015年5期)2015-09-10 0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