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红
门诊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
王永红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控制方法。方法770例门诊筛查为脑卒中高危人群患者进行连续3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实施前后,770例患者掌握脑卒中相关知识的比例由98例(12.73%)提高到了715例(92.86%), 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连续的健康教育干预, 使高危人群掌握脑卒中相关知识比例大幅提升, 患者能够有效的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 显著降低了脑卒中的危害。
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教育
脑卒中是突然发生的急性脑血管病, 分为脑缺血和脑出血两大类。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统计,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居世界首位, 脑卒中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问题[1]。随着医学的发展,70%~80%的脑卒中可以得到适当的预防和控制, 但我国的脑卒中防控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民众的脑卒中防控知识也明显缺乏。结合脑卒中筛查, 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对门诊筛查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患者共770例, 进行了连续3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参照卫生部(现卫计委)《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2012版)》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对象为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或4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者的高危人群。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包括以下8项:高血压病史(≥140/90 mm Hg) (1mm Hg=0.133 kPa )或正在服用降压药;房颤和心脏瓣膜病;吸烟;血脂异常或未知;糖尿病;很少进行体育活动;明显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6 kg/m2;脑卒中家族史。共筛查出77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 其中男377例, 女393例, 年龄39~75岁, 平均年龄68岁。
1.2 干预方法 由专职护士进行筛查和健康干预。初筛的患者, 了解其既往病史及不良习惯和生活方式, 给予建立健康档案。体检相关指数, 测量双上肢血压、体重、腰围等,检查血糖、血脂等。连续3个月健康指导后, 再测相关指数。利用患者就诊时间向其了解并宣教脑卒中的防治知识。发放防治脑卒中的健康处方, 供免费阅读。定期电话回访或家庭访视。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心理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 只要注意控制脑卒中可调控的高危因素, 是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的, 使其消除恐惧和紧张心理。
1.2.2 服药指导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都是可调控的高危因素, 都是需要遵医嘱服药并定时体检监测的, 向其仔细讲解遵医嘱服药和定时复查的重要性, 教会其监测血糖、血压并记录的方法, 并不定时电话随访服药情况。有效控制高危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属应尽量避免因血压、血糖、血脂波动的危险因素所诱发的脑卒中。
1.2.3 运动指导 适宜的运动可以加强全身血液循环, 保持脑力和体力协调, 控制体重, 预防、消除疲劳。指导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爱好, 选择步行、骑车、跑步、跳操等活动, 把握中等强度, 每次运动30 min左右, 每周运动3~5 d。以有轻度心跳加快、轻微出汗为度, 待适应后再适当延长, 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度。
1.2.4 合理膳食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 合理进食。脑卒中高危人群大多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所以合理饮食至关重要。进食低盐低脂、高纤维素、优质蛋白质饮食, 少食或不食动物脂肪、内脏、蛋黄等高脂饮食, 多食蔬菜水果。进食要适量, 切忌暴饮暴食。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 g以下[2]。
1.2.5 健康指导 吸烟、大量饮酒、起居无常、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 是诱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指导并促进脑卒中高危人群改变自身行为, 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戒烟限酒, 按时作息, 适量运动,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保持良好的心态, 同时还应该注意季节的变化, 冬季防寒夏季防暑, 适量补水。告知患者和家属突发脑卒中的征兆, 如突然的一侧肢体麻木和无力、说话困难、肢体失去平衡或不协调、严重头痛等都可能是发生了脑卒中,要及时去医院救治, 使脑卒中的危害降到最低。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前后高危人群掌握预防脑卒中相关知识比较:实施前有98例(12.73%)高危人群大体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实施后有715例(92.86%)的高危人群掌握了脑卒中相关知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卒中有四高的特点, 即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脑卒中一旦发病, 将给患者、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然而脑卒中高危患者防治知识的缺乏情况令人担忧, 患者对脑卒中可干预危险因素知晓率低及对脑卒中防治的依从性差是卒中复发的重要原因[3]。随着脑卒中筛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深入, 通过连续的教育和干预, 脑卒中高危患者的保健意识逐渐加强, 能够自发的避免或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了解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不合理膳食、不运动、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均是脑卒中发病的高危因素, 不注意防控和纠正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遵医嘱用药,定时体检, 按时复查,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并根据发病的季节性特点采取预防措施, 可有效防控脑卒中的发生。减少了脑卒中发病率和致残率, 极大的降低了脑卒中的危害,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王介明.2006 年美国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要点简介.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3):241-244.
[2]朱小玲.脑卒中的发病时间分析及预防当代护士,2007(9):33.
[3]蒲莉.对高危人群进行脑卒中社区预防干预的效果评价.当代护理,2008,14(3):299-30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162
2014-12-19]
032200 山西省汾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