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饲养条件下繁殖肉母牛群的饲养管理技术

2015-01-23 23:10张亚伟王文斌孟庆翔周振明任丽萍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产犊体况犊牛

刘 楠 ,张亚伟,王文斌,孟庆翔,周振明,任丽萍*

(1.山西省交城县畜牧兽医局,山西交城 030500;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科技推广

规模化饲养条件下繁殖肉母牛群的饲养管理技术

刘 楠 ,张亚伟2,王文斌1,孟庆翔2,周振明2,任丽萍2*

(1.山西省交城县畜牧兽医局,山西交城 030500;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近年来,基础母牛的存栏量和繁殖效率已经逐渐成为限制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肉牛的规模化养殖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趋势,而一个良好的繁殖母牛群是规模化肉牛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肉用母牛群的生产目标为导向,结合生产实际论述了肉用母牛的繁殖周期、体况评分等方面技术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青年母牛和成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以期对肉牛产业工作者产生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肉母牛;繁殖周期;体况评分;青年母牛;饲养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牛肉消费总量和牛肉价格逐渐递增,肉牛产业也随之快速蓬勃发展。但是牛肉价格的持续走高也导致了一定的问题,例如基础母牛存栏量持续下降等,制约了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从2014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肉牛产业的扶植力度;同时,许多投资集团开始进军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已经成为肉牛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而一个良好的繁殖母牛群是规模化肉牛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按年龄和生长生理特点可将母牛分为犊母牛、青年母牛和成母牛。肉牛养殖一般采用带犊饲养模式,犊牛断奶后即进入青年牛饲养阶段,因此肉母牛规模化饲养应以繁殖母牛群为中心。本文从肉母牛群的繁殖周期、生产目标、体况评分等方面来介绍繁殖母牛群的饲养管理技术,并进一步论述青年母牛和成母牛的饲养管理要点,以期对肉牛产业工作者产生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1 肉母牛群的最佳生产目标

生产目标对生产活动具有指向作用,因此确定适宜的生产目标是繁殖母牛群管理的重要基础。推荐达到的生产目标[1]为:(1)在母牛繁殖周期的各个阶段,维持其体况在适宜的水平。这将有助于完成余下的生产目标(2)年产犊牛百分比达到90%-95%。年产犊牛百分比即断奶犊牛数与繁殖季中接受人工或自然受精的母牛头数之比({断奶犊牛/受精母牛}*100=%犊牛产量)(3)理想状态下,母牛的产犊间隔不超过365 d(4)制定适宜的繁殖计划,如有计划地在每年的春、秋季节产犊。同时尽量使60%的犊牛在产犊季的前21 d出生,犊牛出生率在45 d时达到80%,60 d内达到100%。此目标可通过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技术而更容易的获得(5)生产健康、体重均衡正常的犊牛(6)以市场为导向,生产消费者和市场需要的肉牛及其产品(7)维持最低的饲料成本。尽可能使用非常规饲料资源,例如作物秸秆和食品加工副产品。可从互联网、科技期刊或技术人员等渠道获取营养方案,优化营养管理并使成本最小化(8)通过特征(可以增加生产效率或者投资回报率的特征)选育改良种群。这些特征包括初生重、断奶重、成母牛体重等。注意,体重大并不等同于品种优良,适宜最好。在某种程度上,种群改良可以通过培育均衡的种群和生产群体体重均匀的犊牛来实现。一个体重均衡的牛群可减少依据体重分群饲养的需要,并获得能产生可观效益的犊牛产量。

2 肉母牛的繁殖周期

准确的理解母牛的繁殖生物学周期,并根据母牛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制定管理方案是培育高产母牛群的基础。以母牛成功受精为起点,按照母牛的生理特点,可将母牛的繁殖生物学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妊娠初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和产后泌乳期。具体时间划分及饲养关键如表1所示:

3 肉母牛体况评分

体况评分是用于评估母牛体脂储备和监控营养计划实施效果的一种有效管理工具。体况评分与繁殖性能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与中等体况的母牛相比,体况评分值低的母牛产犊间隔(从产犊到再次配种)较长,且妊娠率较低[2]。通过对繁殖母牛群的体况评分,调整日粮结构或饲养管理措施,使母牛处于理想的体况,提高生产性能和牛群健康水平,延长利用年限,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每个繁殖周期中需要对繁殖母牛进行至少三次体况评分:(1)妊娠检查时(2)产犊时(3)配种开始前30天。

3.1 肉牛体况评分标准

肉母牛一般采用Richards提出的9分制评分标准[3],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3.2 体况评分的方法

体况评分一般通过感官和触摸进行评定。评分时,首先需要观察骨骼、肌肉和脂肪三个组织,最主要的观察部位是臀部、胸部和腹部两侧。然后对相关部位进行触摸,以判断脂肪沉积量。触摸的部位是牛体肌肉覆盖较少,而骨骼突出的区域,包括腰角、臀角和尾根等。表3给出了感官评分的实施细则[4]:

执行体况评分的评分员应经过系统的培训,可以熟练地完成体况评分。评分时应采取多位测量员同时进行独立测量的方式,以提高结果的精确度。有条件的牛场最好由3名评分员同时进行评定,最后采用三名评分员的均值。

3.3 肉母牛的体况要求 繁殖母牛的体况要适中,过瘦或过肥均会对其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繁殖母牛消瘦(体况1-4分)会造成母牛发情周期紊乱、受孕障碍、产犊间隔和发情期延长、犊牛活力下降等问题;体况过肥(体况8-9分)则会造成母牛难产率上升、活动力下降、发情周期紊乱、受孕障碍等问题,且体况过肥使维持需要增加,维持成本增加,收益下降[5]。建议产前90-100天母牛体况评分为5-7为宜,不同的体况条件下的饲养建议如表4[2]所示:

4 青年母牛的饲养管理

青年母牛是繁殖母牛群的基础。无论是用于销售还是自繁自养的青年母牛,都反映牛群的长期生产力水平。初产母牛在两岁龄时生产比在3岁龄时生产能提高利润率的结论已经得到证实。此外,研究表明,发育良好地青年母牛在第一次产犊季时产犊较早,且在以后的产犊季也会较早产犊[7]。因此,与第一次产犊季产犊较晚的青年母牛相比,发育良好地青年母牛在整个使用期中都能生产较重的断奶犊牛。根据年龄和生产阶段,可将青年母牛分为后备母牛、初产阶段母牛和经产阶段母牛,每个阶段的母牛都有其独特的生长和营养需求特点,因此要进行针对性的饲养。

4.1 后备母牛

后备母牛指从断奶至性成熟开始受孕阶段的母牛。后备母牛应有一定的选育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因素:(1)断奶体重。通常选择断奶体重大的犊牛,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具有高生长后裔值的初产母牛通常具有更长的产犊后休情间隔,且更难再次受孕[8]。此外,仅挑选体重大的母犊牛可能导致牛群平均成熟体重日益增加,维持需要增加,不利于成本的降低。因此,应选育体重适宜的后备母牛,并考虑出生日期、预期生长后裔值和实际性能以及犊牛体重间的均衡性(2)在产犊季节出生较早的母犊牛的生长期将会更长,且受孕时体重往往会更大。因此,它们是繁殖效率高的母牛的女儿,且有达到更高的繁殖效率的潜力(3)母牛的生产记录(4)种公畜的预期后裔差值。预期后裔差异是与品种内公牛所有后代预期的生产性能的平均值相比,某头公牛后代的生产性能的预期差值。预期后裔差异值是可用于指导种群遗传变化的最有力的指标(5)母犊牛体重的均衡性。淘汰体重过高或过低的犊牛(6)性情。选择性情温顺的断奶母犊牛(7)淘汰雌雄双生的母犊牛(一种因双胞胎中有一只为公牛而导致母牛性别特征发育不完全或不育的母牛)(8)挑选出多出实际需要20%的后备母牛以满足因繁殖失败而淘汰的需要。

后备母牛的生长速率应当能使母牛能够在预期的繁殖季节前达到其发情的目标体重,即母牛在体况评分5-7的情况下达到成熟体重的65%[9]。年龄、体重、品种、环境应激如温度和寄生虫均能影响初情期的发动。如果后备母牛体重仅达到它们预期成熟体重的55%,那么可能仅仅只有50%的青年母牛在繁殖季节开始时进入发情周期;然而,当体重为预期成熟体重的65%时,大约有90%的母牛能够如期进入发情期。此外,由于后备母牛初情期受孕率较低,有计划地在繁殖季节至少21天之前使后备母牛达到目标体重是十分必要的。若母牛未达到目标体重,将会延迟繁殖过程;相反,若后备母牛体况过肥且受孕时,脂肪会充满正在发育的乳房,将阻碍乳腺的发育并导致泌乳能力下降。

因此,必须制定断奶完善的后备母牛饲养计划。首先,获得断奶体重和到繁殖季节开始前的时间的数据,并计算达到预期体重需要的最低平均日增重。以适宜营养水平的日粮饲喂青年母牛以达到目标平均日增重,注意每月对后备母牛进行称重并及时的调整日粮,通过日粮调整和分群饲养来提高发育迟滞的后备母牛的生长速率以维持后备母牛体重的均衡性。向日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离子载体类物质将有助于提高后备母牛平均日增重,且已证明可以加速青春期的发动[10]。

有条件的牛场在后备母牛一岁龄时应对所有的后备母牛进行生殖系统检查,通过测定骨盆缘的形状或大小来进行生殖系统评分。表5[1,11]给出了生殖系统评分方法及其与繁殖能力的关系:

J.R. Jaeger. et al 2003

在制定后备母牛的繁殖计划时,最好在为成母牛配种前20-30 d开始对后备牛进行配种。这可使畜牧场管理人员可以在青年母牛第一次产犊季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且在再次受孕前给予青年母牛更长的产后恢复期。

4.2 初产母牛

初产母牛第一次产犊时体重应达到其成熟体重的80%-85%,并确保母牛在产犊前具有适宜的体况[12],且在妊娠晚期时要更注意补充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物质。

初产母牛在进入产犊季时体况评分应至少达到6分。若初产母牛的体况较差,则要提高其营养水平。随着分娩日期逐渐临近,改善初产母牛的体况将会变得日益困难,在产犊后更是尤其困难。改善青年母牛的体况有助于提高初乳的质量和产量,减少从产犊后发情间隔时间,降低犊牛死亡率,并可增加犊牛活力。

若具有良好体况的妊娠母牛产犊之后体况迅速下降,那么其繁殖效率可能会下降。产奶量高的母牛尤其容易发生体重迅速降低的现象,并导致发情周期延迟,这是由于动物只有在满足泌乳和生长需要的前提下才会考虑繁殖的营养需要[13],也就是说,对于初产母牛而言,繁殖是一个“奢侈”的行为,但这对生产者的效益却是至关重要的。应有计划的向泌乳初产母牛提供优质的干草或牧草,并提供足够维持体况评分在5之上的补充料,且给泌乳早期母牛提供优质、适口且配比均衡的矿物质补充料。

4.3 经产母牛

经产母牛通常是最难再次受孕的,而具有最高的空怀率。当青年母牛准备进行二次产犊的时候,其体重应该达到成熟体重的90%,体况评分应该维持在5分或者更高。此时的母牛仍然在生长,尤其是晚熟品种牛,它比成母牛所需的营养水平更高,但略低于初产母牛。

5 成母牛的饲养管理

成母牛的身体已经发育成熟,其营养主要用于维持、泌乳和繁殖等生理过程。因此成母牛饲养的关键是根据其各繁殖阶段的营养需要,提供适宜营养水平的日粮,维持合适的体况状态,获得最佳的繁殖水平。

刘芒也是顽固的排外派,认为大量的外来人口让人看着就很讨厌,把他们原来的家园搞的乱七八糟,所以他制定了一个规矩,只要是当地人凭借一口当地话去那里吃饭就可以打五折,刘芒的老婆却是个包容派,她认为本来就没有什么永远的家园,那都只是人类迁徙过程里的落脚处,只是落脚的时间长短不一而已,她为了让外地人更好的融入这里,开了一个收费培训班,专门培训外地人说当地话。他们这样一个组合真是非常奇怪,实在是无法计算他们的家庭总收入到底会多一点呢还是少一点。

产后泌乳期是成母牛饲养的关键时期,此时其需要维持最高的泌乳水平,恢复发情行为,并再次受孕,需要极高的日粮营养水平,而此时期内的营养状态对母牛受孕率有重要影响。成母牛预期每年需维持283-285 d的妊娠期(其中大多数时间母牛还需要照顾它先前生产的犊牛),若母牛的产犊间隔为一年的话,则它只有80 d左右的时间来完成再次受孕过程。而产后休情间隔期(指从产犊到它再次产生发情行为)占80 d产犊间隔期的50%-75%[1]。产后休情间隔后的第一次发情和多数第二次发情的受孕率较低,而母牛处于合适的体况(体况评分为5-7)和分娩后采食TDN含量高的饲料(营养水平逐渐增加)对促进发情行为的恢复十分有利[13]。

妊娠前期,母牛的营养需求主要用于维持泌乳,母牛于此时期增加体重是有益的。无论将繁殖季安排在春季还是秋季,母牛于此时期提高能量沉积,改善体况状态,将有助于其渡过随后的恶劣的自然条件(冬寒夏暑)。对于放牧饲养的繁殖母牛群,应选择一个能使牧场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的产犊季节[12]。对于秋季产犊而言,犊牛应当出生的足够早,以便于母牛能在出现恶劣天气前再次完成受孕;对于春季产犊而言,母牛应在春天生植物快速生长前产犊,使犊牛到足够成熟时(约45-60 d)可以利用这些茁壮生长的春天生牧草,且母牛在再次受孕前也可以从春天生牧草中受益。

妊娠中期母牛的营养需要最低,特别是在犊牛断奶后,因此可以使用低质粗饲料资源。但是,要通过饲养水平保证母牛群在这段时期内能达到均衡且适宜的体况条件。同时,在妊娠中期应制定妊娠诊断计划和母牛淘汰机制。识别空怀母牛(未受孕),使管理人员可以在断奶后尽快的出售,这将空怀母牛使用的资源最小化且使空怀母牛收益最大化。淘汰母牛的原因[1]包括:(1)空怀(2)不能给犊牛断奶(3)不健康(乳房、腿和蹄子不健康,母牛年老或缺牙)(4)性情暴躁。无论生产性能高低,也要淘汰“易受惊或兴奋”的母牛以获得稳定安静的牛群(5)产犊性能差。若母牛产奶量低或者产犊日期延迟、犊牛断奶体重较轻,会导致饲养成本增加,利润降低(6)母性较差。由于初乳采食量低而需要花费时间照顾被遗弃或生病的犊牛,导致成本投入增加(7)难产。若母牛难产而致使犊牛死亡,则会失去所有的繁殖和遗传增益。成年母牛中约有2%会发生难产,然而青年母牛的难产率能达到10%-20%。难产不仅威胁犊牛生命,而且影响未来的繁殖;难产通常导致胎盘滞留,且每难产10 min,产犊后休情间隔通常会延长1 d。

母体内胎儿生长的65%-80%发生在妊娠后期尤其是产前50-60 d中,也就是说,若犊牛初生重为36-38 kg,则此时期内胎儿体重的增加量是23-27 kg。母牛营养不良时所摄取的营养会优先满足胎儿的生长需要,最终导致母牛无力分娩、难产、产后休情间隔延长、产奶量降低、犊牛断奶体重下降及再次繁育能力差。但是,若母牛在妊娠后期营养过剩则会导致犊牛体重降低、产奶量下降、难产,并增加新生犊牛死亡率。研究表明,母牛体况评分在3.5以下或7以上时,犊牛初生重下降,而体况评分处于3.5-7之间母牛的犊牛初生重则差异不显著。因此,在产犊前约50-60 d要逐渐增加母牛的营养水平,维持适宜的体况状态,以缩短产犊后休情间隔,增加再繁母牛的数量。值得一提的是,饲喂时间与产犊时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研究证实[5],在产犊季到来之前约1个月时,于下午或晚上进行饲喂可以增加白天产犊的数量。

6 小 结

规模化饲养条件下管理肉牛繁殖母牛群时,需要在适宜的生产目标的指导下,以繁殖母牛为主体,全面考虑动物的繁殖周期、营养需要、生长阶段的特殊要求和饲料等因素,并实时监测母牛群的体况状态,根据体况状态制定并及时修改饲养方案,最终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满足群体的营养需要、获得最佳的生产效益的目标。

[1] J.R. Jaeger, G.J. Pirelli, and D.W. Weber. Beef Cow-Calf Management Guide[Z]. Corvallis: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Extension Service, 2004.

[3] Shane Gadberry. Beef Cattle Nutrition Series Part 2: Establishing Nutrional Requirements[Z]. Fayetteville: University of Arkansas Cooperative Extension Service Printing Services, 2003.

[4] Jan Bowman, Bok Sowell. Feeding the Beef Cow Herd[A]. Richard O.Kellems, David C.Church[C]. London: Pearson Higher Isia Education, 2009, 375-426.

[5] G.J. Pirelli, S. Weedman-Gunkel, and D.W. Weber. Beef Production for Small Farms-An Overview[Z]. Corvallis: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2000.d

[6] Marni Porath, Jim Males. Supplements and Supplementation Strategies[A]. Bohnert, David, et al. Beef cattle nutrition workbook[C]. Corvallis: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2012: 49-54.

[7] Casal A, Veyga M, Astessiano A L, et al. Visceral organ mass, cellularity indexes and expression of genes encoding for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hain proteins in pure and crossbred mature beef cows grazing different forage allowances of native pastures[J]. Livestock science, 2014,167:195-205.

[8] Tsutsumi M, Hikita K, Takahashi Y, et 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beef cow-calf systems with and without grazing on abandoned cultivated lands in Japan[J]. Grassland science, 2014,60(3):150-159.

[9] P.L. Senger. Pathways to Pregnancy and Parturition[Z]. Ephrata: The Mack Printing Group-Science Press,1997.

[10] M.J. Fields and R.S. Sand. Factors Affecting Calf Crop[Z]. Gainesville: University of Florida,1994.

[11] K.J. Anderson, D.G. LeFever, J.S. Brinks, et al. Reproductive tract scores in beef heifers[J]. Agri-Practice, 1990, 2(6):35-41.

[12] Lobato J F P, Freitas A K, Devincenzi T, et al. Brazilian beef produced on pastures: Sustainable and healthy[J]. Meat science, 2014,98(3SI):336-345.

[13] Cooper-Prado M J, Long N M, Davis M P, et al. Maintenance energy requirements of beef cows and relationship with cow and calf performance, metabolic hormones, and functional proteins[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14,92(8):3300-3315.

[14] 张虎. 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4(04):13-14.

[15] 程翠萍. 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4(06):14-15.

[16] 娜仁花. 繁育期母牛的饲养管理[J]. 养殖技术顾问, 2013(09):50.

[17] 康轩. 规模养牛场能繁母牛的饲养管理要点[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06):71.

[18] 杨志忠, 王秀琴, 施进文. 母牛饲养管理技术及养殖效益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08):62-63.

[19] 郭学东, 冯立国, 解晓秋, 等. 妊娠及围产期西门塔尔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3(02):18-19.

Breeding Management Guide of Reproductive Beef Cow Her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rge-Scale Breeding

Liu Nan1,Zhang Ya-wei2,Wang Wen-bin1,Meng Qing-xiang2,Zhou Zhen-ming2,Ren Li-ping2*

(1.ShanxiProvinceJiaochengcitybureauof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ShanxiJiaocheng030500,China;2.StateKeyLaboratoryofAnimalNutrition,CollegeofAnimalScienceandTechnology,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Beijing100193,China)

Recently, the breeding stock and re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foundational beef cow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restrict beef cattle industry in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the large-scale breeding of beef cattle has becoming a trend, and the effective breeding beef cow herd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that large-scale breeding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This management guide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target of breeding beef cow herd,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production to discuss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breeding cycle, body condition scoring of beef cow, on this basis,then introducing detailedly the breeding management technology key points of heifer and cow, which looking forward to have certain inspiration and assistance to beef cattle industry workers.

Beef cow; Breeding cycle; Body condition scoring; heifer; Feeding management

2014-01-23 修改日期:2015-02-12

肉牛遗传改良和中高端牛肉生产技术(201405510410034);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CARS-38)

刘楠,男,山西交城人,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反刍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治研究。E-mail:499476629@qq.com

任丽萍,博士生导师,从事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E-mail:renlp@cau.edu.cn

S8-1

A

1001-9111(2015)02-0074-06

猜你喜欢
产犊体况犊牛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初生犊牛喂初乳注意事项
怀孕母猪如何饲喂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奶牛分娩前体况对泌乳量、脂代谢及氧化状态的影响
根据体况改变日粮饲喂量对妊娠期母竹鼠繁殖性能的影响
中国荷斯坦奶牛体况评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荷斯坦牛青年初产年龄和成年母牛产犊间隔遗传参数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