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犬在高原地区的训练使用探索

2015-01-23 22:03:39唐树生陈方良
中国工作犬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警犬海拔

唐树生 张 志 陈 超 陈方良

警犬在高原地区的训练使用探索

唐树生张 志陈 超陈方良

位于我国西南的川滇藏地区以高原地形为主,这里海拔高、地形复杂,在气候、地貌、植被乃至社会发展等方面都显示出其独特性。在这样特定的高原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发挥警犬技术的作用,成为摆在警犬技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2015年2月份,公安部李伟副部长做出重要批示“我们要下大决心抓好警犬工作,特别要在山地和高原环境下,今年要有突破”,这对高原环境下的警犬使用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在积极做好高原地区警犬装备配发工作的基础上,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川藏等高原地区警犬技术实战部门,以开展集中训练、考核、现场指导和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对高原地区用犬工作进行调研,力图深入了解影响高原用犬的诸因素,为指导警犬在高原环境下训练使用提供依据。

一、高原环境对警犬生理的影响

与低海拔平原地区比较,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压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随着海拔升高和植被覆盖率下降。在这种环境下训练和使用警犬,警犬承受着运动负荷和低压缺氧的双重压力,许多生理指标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影响着训练使用效果。所以无论是训练中的教官、学员,还是实战应用中的指挥员、带犬民警,都应当对高原环境下警犬的生理变化有所了解。这些生理指标变化与海拔高度、氧分压、高原停留时间、使用类别特点及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应了解的是警犬生理变化的两种类型——适应性代偿与应激性损伤。

(一)适应性代偿

适应性代偿即机体在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时,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在生理功能、代谢、形态等方面所做出的“补偿”,以便在变化的环境中维持适宜的生理状态。对高原缺氧的适应性代偿主要目标是提高机体氧供应量、减少机体耗氧量和提高机体缺氧耐受力。

1.呼吸加深加快

呼吸加深加快是由于低氧刺激肺泡的化学感受器,导致机体通过调节呼吸深度和频率,加大肺泡的通气量,从而提高摄氧量的适应性反应。

2.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大

在低氧环境下,由于血氧含量的降低,触发机体神经——体液的负反馈调节,通过加快心率,增大脉搏输出量来提高血液对组织的供氧量。但在激烈运动时,机体的最大心率往往还低于平原地区,是因为心肌自身供氧不足导致。

3.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携氧的功能分子。机体在缺氧环境下,通过上调血红蛋白含量,进而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加大氧的利用。

4.肌肉中糖原含量增高,蛋白分解加快

通过复杂的生物化学机制来降低肌肉组织对氧的需求,从而提高氧的利用率。

(二)应激性损伤

应激性损伤是由于机体的代偿机制已经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病理状态。低氧造成的应激性损伤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1.急性损伤

常见的急性损伤出现于初上高原,海拔急剧变化,机体表现出高原反应,发生肺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喘等呼吸系统症状;发生脑水肿,则表现为精神萎靡、呕吐、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神经症状。

2.慢性损伤

慢性损伤则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的强紫外线还会引起皮肤和眼睛的损伤。

二、高原环境下警犬训练与实战应用

(一)高原地区的警犬训练与使用条件

1.警犬对高原缺氧环境的适应

高原环境下警犬的训练使用首要考虑的问题是缺氧对警犬运动能力、作业水平以及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为使警犬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原环境,要在训练进度和训练量上进行适当调整。

通过对近几年昆明警犬基地向高原地区配发的昆明犬、马里努阿犬的观察,我们对警犬调往高原地区训练或工作的生理适应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调往海拔2800米以下的地区,绝大多数警犬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高原环境对训练的影响较小。调往海拔2800~3400米的地区,警犬需要经过3~5天的生理适应期。调往海拔3400~4000米的地区,警犬需要2周的生理适应期。而调往4000米以上的地区,要采取阶梯性适应的方法,即在海拔3500米左右的地区进行初步适应与训练后,再调往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在4000米以上地区的生理适应期需要3周以上。从低海拔平原地区直接调往高原地区的训练犬,其适应期明显延长。

警犬调往高原地区,带犬民警应高度重视适应阶段的管理,以便使犬顺利渡过生理适应期,更好地投入训练和使用。一是要减少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因素,保证警犬处于安静状态下;二是要适量饮水,给予维生素含量高的日粮,提高警犬抗应激水平;三是要密切观察警犬的精神状态和饮食状况,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置。警犬渡过生理适应期后,开始进行适量的训练。在此期间,训练强度要低于低海拔地区,并对训练后警犬的生理状态恢复进行观察。随着警犬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训练强度要逐步加大,最终恢复到原有的训练水平。训练强度不可突然提高,以防出现疲劳难以恢复甚至出现急性高原病。

2.警犬在高原地区的使用年限

即使警犬对高原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适应性代偿仍然会在代谢、机能等方面对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警犬的有效使用年限低于平原地区。在海拔3600~4200米左右的地区,对环境和训练都表现出较好适应性的警犬,使用年限平均不超过5年。而在海拔4500米的地区装备的警犬,在使用2~3年后就表现出运动能力和作业能力明显退化。高原地区的警犬技术部门,应当考虑警犬在高原环境下使用年限缩短的特点,加强警犬的考核,及时做好警犬退役和更新工作,保证专业技术队伍的战斗力不受影响。

(二)高原环境对警犬运动能力的影响

与体育运动中高原训练不同的是,警犬不仅要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进行训练,更要在同样的环境中完成追踪、搜索和搜捕等高强度作业。缺氧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警犬的运动能力,从而限制警犬的作业水平,但经过科学有效的训练,带犬民警能够将这种影响尽量降低,使警犬满足工作的需要。

对于缉毒、搜爆、巡逻等中等强度的作业来说,由于机体代偿的原因,缺氧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不明显。

对于追踪和物证搜索作业,特别是追踪较长的迹线、搜索较大的范围时,需要警犬具备较好的有氧运动能力。尽管机体通过提高血液血红蛋白含量和肌肉糖原含量等多种方式,提高了氧的利用效能,但是缺氧压力会抵消代偿部分的机能。与平原地区相比较,在运动负荷和缺氧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警犬的呼吸节律与深度的变化更为明显,进一步影响到警犬在作业中的嗅识能力。警犬在追踪和搜索的过程中速度越快,耗氧量越大,呼吸越急促,对嗅认的仔细程度影响越大。因此在这一类别的作业和训练中,有意识地降低警犬运动的速度,培养警犬仔细嗅认的良好习惯非常重要。

警犬搜捕作业则对警犬的有氧运动能力和无氧运动能力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尽管缺氧对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并不明显,但高原缺氧环境会导致乳酸等无氧运动的代谢中间产物在肌肉组织中的清除更加缓慢,从而加重警犬的疲劳程度,影响到训练和使用效果。在安排搜捕训练时,要注意控制训练的频度,结合犬自身体况,让犬有充分的间隔恢复体能。在实战应用中,要结合搜捕区域的实际,科学合理地分配犬的体能。

(三)高原地区独特的气候对犬嗅觉和气味扩散的影响

除了高海拔缺氧对警犬的生理造成不利影响,高原地区低温、低湿和多风等独特的气候也会给警犬作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1.寒冷干燥的环境影响物证气味的散发

高原地区的气温较低,日温差明显,空气含水量少,较为干燥,这使得气味的散发程度往往低于平原地区。在野外戈壁环境中,这种气候容易导致尸体脱水“木乃伊化”,对于血液、尸块等生物物证,不像平原地区能够较快发生腐败,释放出较大的气味。这些物证(包括足迹)气味散发较少,给依赖嗅觉进行的警犬追踪、搜索作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此外,干燥的环境也会对气味分子与警犬鼻粘膜的接触结合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警犬的嗅觉分析能力。

2.多风使散发到空气中的气味更快地逸散

由于日温差和地区温差较大,形成较大的气压梯度力,所以造成了高原地区多风的气候特征。多风对于追踪迹线气味有着较大的影响。迹线或物证的气味散发到空气中,会迅速地随风逸散,保留的时间较短。对于警犬追踪和搜索来说,是不利的影响因素。

(四)高原地区植被对警犬搜捕、追踪等作业能力的影响

高原地区由于气温寒冷多风,干燥少雨,所以植被覆盖少,野外以低矮、多刺的灌木较为常见。警犬在野外作业,带犬民警要注意这些植物对警犬搜捕、追踪作业带来的影响。在荆棘较多的野地使用警犬进行追踪搜捕作业时,可以考虑使用足套等犬用防护装备,确保犬的能力能够正常发挥。

三、改进高原用犬工作的几点建议

尽管高原环境对警犬的训练和使用有诸多不利影响,我们在高原地区装备和使用警犬,在特殊地域发挥警犬技术的特殊效能,还是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高养低训、高训低用,提高犬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作业水平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原环境,装备在高原地区使用的警犬可安排在高原环境下进行初训,使警犬在训练中获得良好的高海拔环境适应性,进而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这在“汽油搜索犬”的训练与实战应用中已经得到充分验证。

借鉴体育运动“高原训练”的研究成果,通过高养低训、高训低用的方式来提高警犬训练使用水平。在较高的海拔饲养警犬,让犬在低氧压力下适应;选择海拔略低的地方进行训练,在运动和缺氧的双重压力下培养犬的工作能力;在海拔更低的区域使用警犬,以便犬能够发挥出比日常训练更好的作业水平,这可以为提高高原用犬水平提供思路。

(二)选育适应高原环境的警用犬种

尽管工作周期较长,但是通过选育适合在高原环境中应用的警用犬种,是提高高原用犬水平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犬地方品种的警用研究。通过广泛的调查与试训,发现一些地方品种,如川东犬、林芝犬等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但目前这些地方犬种由于数量较少,试训投入不足,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另一方向就是现有警犬犬种的高原环境驯化。昆明警犬基地以高原地区的警犬二级繁育单位作为依托,开展了马里努阿犬和昆明犬在高原地区的繁育工作。另外,研究表明,EPAS1和HBB基因对犬类高原适应性有着重要影响。可考虑通过对不同家系昆明犬EPAS1和HB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指导警犬选育工作,培育筛选出更加适合在高原环境下使用的昆明犬家系。

(三)在大案要案或重要警务活动中,抽调警犬到高原地区开展作业的指挥策略

近年来,公安部刑侦局就更好发挥警犬技术优势、打好合成战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一些大案要案和重要的警务活动中,集中作业能力突出的警犬和经验丰富的带犬民警,能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就高原地区发生的大案要案抽调警犬来看,有几个方面值得思考:一是警犬力量的组成,选调犬应充分考虑高海拔缺氧对警犬作业能力的影响,尽量从相近海拔或高海拔地区选调,有意识地培养选拔在高原作业中有经验的警犬技术实战人才;二是在搜捕犯罪嫌疑人时,特别是针对较大的野外范围,要科学合理安排搜捕区域,避免警犬过度使用导致效果不佳,注意保留一定的攻击力,以备发动最后攻击;三是做好多种技术之间的相互合成,特别是在高原地区开展搜捕工作,针对高原的独特地形,可综合利用警犬追踪、搜索技术。

高原用犬工作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昆明片区的四川、西藏等地公安机关不仅在高原地区积极开展警犬装备工作,同时在高原用犬方面开展立项研究,进行持续的探索。通过共同努力,高原用犬的工作水平必能不断提高,为维护高原地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650204)
(编辑:颜勤)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警犬海拔
警犬是怎样“炼”成的
高海拔的甘南
散文诗(2021年22期)2022-01-12 06:14:04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环球时报(2019-05-23)2019-05-23 06:17:36
海拔4000米的父爱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无人机(2018年1期)2018-07-05 09:51:06
警犬戈尔吉
警犬集体过生日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31 例高原地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西藏科技(2015年4期)2015-09-26 12: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