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萌全,孔祥之,叶昇尧,刘素贞,侯凤香,林 凌,李培德*
(1.温州动物园,浙江温州325005;2.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野生夜鹭的临床救护
叶萌全1,孔祥之2,叶昇尧2,刘素贞2,侯凤香2,林 凌2,李培德2*
(1.温州动物园,浙江温州325005;2.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梯状倾斜,西北部群山环抱,中部河谷、滨海平原水网纵横交错,东部沿海滩涂、浅海水域辽阔。全市现有湿地总面积32.2万hm2,是水鸟栖息、越冬与繁殖的理想场所和国际性候鸟迁徙停息的重要驿站,水鸟物种极其丰富。
夜鹭是一种食鱼鸟类,为浙江省一级保护动物,喜欢栖息于水域面积较大的河滩、海岸、水库和水田附近繁茂的树上,主要以小鱼、蛙及水生昆虫为食,亦采食陆生昆虫,对维持自然生态环境平衡具有一定的作用。
夜鹭在繁殖期,不但夜间外出觅食,白昼也频繁出没于渔民生活区域觅食,每年繁殖季节温州动物园都会接收到不少伤病夜鹭,伤病情况多种多样,现将最常见临床救护情况报告如下。
伤病情况 某市民发现一夜鹭不能活动,遂送至温州动物园救治。经检查,伤鸟精神亢奋,有极强攻击性。右腿胫骨呈开放性骨折,伤口开放,断端外露,伤口处骨组织和皮肤坏死。
治疗方案 保定伤鹭,伤部注射2%利多卡因0.2 m L,局部麻醉,处理伤口,依次用双氧水、碘伏、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坏死组织,修整骨断端,复位,外敷适量云南白药。夜鹭小腿部肌肉极少,很难缝合,包扎时应尽量将伤口处贴紧。以木棒固定后用棕桐叶包扎,胶布固定。之后肌内注射维生素C 0.05 g,头抱曲松钠20 mg。
护理饲养 饲喂鱼食,可将鲫鱼剁成肉泥,每日喂食500 g。
预后观察 治疗3 d后伤鹭死亡,拆开伤部,观察到骨折处组织坏死,可能与夜鹭伤情较重且送诊较晚等因素有关。
伤病情况 患鸟右翅上腕骨骨折,疑似遭气枪打击。送诊途中,市民用铁制笼子运送,未经遮盖,造成较大应激,导致夜鹭撞击笼子使伤口撕裂扩大,无法进行复位,选择进行断翅手术。
治疗方案 伤部注射2%利多卡因0.2 m L,局部麻醉,上腕骨近心端扎一止血带,以减少出血;清除坏死组织,结扎血管,修整骨断端,于骨断端下方2 cm处切除皮肤肌肉等软组织,结节缝合伤口,外敷云南白药。口服阿莫西林0.1 g。
护理饲养 饲喂鱼食,可将鲫鱼剁成肉泥,每日喂食500 g。
预后观察 15 d后伤口愈合,由于该鸟失去飞翔和野外生存能力,安置于动物园中饲养。
伤病情况 饲养过程中发现接收一窝夜鹭雏鸟腿部发育不良且畸形,站立不稳或不能站立,疑似营养不良。
治疗方案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2(2 mg/羽)和鱼肝油(1 mg/羽),连喂3 d为1疗程,中间间隔2 d再进行1疗程,持续3个疗程。注意鱼肝油切勿过量投喂,防止发生鱼肝油中毒。
护理饲养 投喂多春鱼500 g/羽,每日喂食1次,放入水池中任其自由觅食。治疗过程中,雏鸟站立困难,关节经常接触地面,故地面铺以草垫,人工帮助其活动,待腿部稍有力量时,人工辅助其站立、行走。
预后观察 经过3个疗程治疗,多数雏鸟能正常活动,部分弱雏仍不能站立。
伤病情况 患鸟精神状态良好,体表和四肢无明显外伤,有一根鱼线从喙部一直延伸至食管,经小心拉扯但不能取出,疑似误食鱼钩。
治疗方案 用短木棒,沿鱼线探入夜鹭食道直至鱼钩所在位置,拉动鱼线,以确认木棒已经顶住鱼钩,将木棒向外轻轻抵压,可看到颈部相应位置出现突出点,做好标记。标记位置严格消毒,切开皮肤,在食管内部用木棒向外挤压鱼钩,外部用组织钳向鱼钩方向挤压,最后使鱼钩从内部穿出。伤口处用碘伏消毒,注射维生素C 0.1 g、1%丁卡因1 mL。
护理饲养 每日喂食生鲫鱼500 g,大鱼切块,小鱼直接投喂。
预后观察 1周后痊愈,饲养3个月后放飞。
近年来,随着人们活动区域的不断扩大,侵占了大量野生鸟类的活动领域,与人为因素有关的伤鸟事件呈上升态势。庆幸的是,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越来越强,发现伤鸟后大多能及时送到动物园救治。但应注意的是,大部分市民都不具备基本的野生鸟类救护常识,常常出现在救护过程中,因为保护不当等原因,造成受伤鸟的二次伤害。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建议应以普通市民为对象,编制野生鸟类救护常识宣传单,提高普通市民的基本救护素养。兽医在救治过程中应做到护理和饲养过程专人专养,减少应激。夜鹭是一种群居性较强的鸟类,护理和饲养过程中应将多只夜鹭共同饲养,也可与小白鹭、白枕鹤混养,以提高痊愈率。
饲喂鱼食时最好以活鱼投入水池中,任其自由捕食;夜鹭雏鸟的雏羽完全换成成羽需要1年时间,标志着夜鹭已经完全成年,可以放飞,一般每年4月左右夜鹭繁殖期是最佳放飞时期。
S858.9
B
1005-7307(2015)01-0034-002
2013-09-17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导师+项目+团队”项目(2014071)
叶萌全(1988-),男,浙江温州人,学士,主要从事野生动物救护工作。
*通讯作者:李培德(1982-),男,山东诸城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小动物外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