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陶 (辽宁省凌海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21200)
牛羊细菌性传染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张宏陶 (辽宁省凌海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21200)
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我国的牛羊畜牧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规模逐渐扩大。然而在牛羊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机率也随之变大,为了更好的增强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文章将通过对细菌性传染病在牛羊养殖中的发病原因进行详细讨论,并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
细菌性传染病;牛羊养殖;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如今在牛羊养殖业中对牛羊常见的细菌性疾病进行防治已经成为养殖工作的重心。牛羊细菌性疾病不仅对畜牧养殖的危害极大,而且对养殖业经济的破坏严重,下面文章将就此类细菌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进行探讨。
牛羊在进行摄食过程中,常常会由于误食了腐败的草料或腐败的尸体等导致患染肉毒梭菌中毒症,其本质是由于牛羊不慎吸收了肉毒梭病毒素而导致的中毒性疾病,该毒素在牛羊体内呈现散发式结构,分为A、B、C、D、E和F等几个型,在临床上牛羊多出现运动神经麻痹,虽体温正常,但嚼食吞咽困难等,该毒素会最终导致牛羊呼吸困难麻痹而亡[1]。
防治措施:在牛羊摄食时,严格控制食物来源是否出现腐败或不卫生,及时对养殖场进行清理消毒,发现死尸或残骸要及时处理,在多发病地区更加要引起重视,可用同种类型毒素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该种病症是由于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疾病,和肉毒梭菌中毒症一样也是由于摄食的原因,由于饲喂管理不足,而使得牛羊摄食不卫生的或腐败的饲料,饮用被污染过的水源,导致被沙门氏菌感染。患染沙门氏菌病在临床上多出现副伤寒,该病呈散发式或地方性流行,在犊羊和羔羊中出现的机率较大,患病的牛羊机体出现高温症状,同时伴有腹泻、精神不振、身体虚弱无力,在站立时常低头、弓背严重时卧病不起,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对于本病在进行防治过程中主要从饲养管理上来预防,针对沙门氏菌生活的习惯,严格的对此病原菌进行消除,保证饲喂的饲料和应用水干净卫生,防治牛羊在放养过程中接触腐败动植物以及不卫生的水源等。同时要储备足够预防疾病的治疗药物,适时的对该种病原菌做到早起预防和早期治疗。
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热性、急性传染疾病,呈散发式。通过空气、水、病畜和病禽的排泄物及分泌物和带菌动物体为本病发病的重要传染源头。牛羊在进行摄食或活动中,该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感染,当然通过破损的皮肤、血液和粘膜也容易被感染,很快会通过淋巴结的阻止作用而进入血液,导致牛羊出现败血症,身体出现寒战、精神不振,尿血等,感染牛羊在24小时内会出现死亡。
防治措施:对畜牧养殖场中的牛羊定期进行接种巴氏杆菌菌苗接种,做好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彻底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的力度,严格控制牛羊在摄食中的食物和饮水安全卫生。在季节交替时节,更加要加强饲料和饮水的卫生,做好牛羊的防寒工作,提高免疫机能[2]。
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微生物所致发。包括羊快疫、羊猝狙、羔羊痢疾、羔羊痢疾症等,这类疾病一般呈急性发作,出现发病时突然卧地或兴奋,口吐白沫、呻吟等症状,死亡快速,死后肾脏会出现软化特征。此类疾病多发与秋、冬、初春气候骤变等季节,在绵羊中多见。
预防措施: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和环境安全卫生检查,在羊梭菌性疾病高发期要定时注射 “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菌苗,对于发病的病羊采用强心剂,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抢救,用10%石灰乳50~100ml口服,连用1~2次,并及时进行隔离防治,可见到较为明显的效果,
在上述所介绍的疾病外,易感染牛羊传染病还包括:羊链球菌、炭疽病、大肠杆菌、布氏杆菌病、结核杆菌病、放线菌病和破伤风等,这些病的发病方法同以上几种也极为类似。在牛羊进行摄食以及放养环境一旦出现管理不严格,就会导致牛羊患染病毒,并严重的危害养殖力度,养殖主应当予以重视。
防治措施:认真做好疾病的防治和防疫措施,管理好药物的使用等问题,并加强牛羊的疫苗防疫管理,定期对养殖区域的环境加以保护。增强牛羊的饲养管理,加强免疫能力。有针对性的对发病牛羊进行治疗并严格控制,防止发生大规模的传染。
文章通过各种传染性细菌疾病在牛羊中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科学合理的介绍了防治措施。在牛羊畜牧养殖中,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技术设备,并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等,从而促进我国的牛羊畜牧业健康平稳发展。
[1]哈斯巴格那,花尔.牛羊常见传染疾病的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10):154-155.
[2]冶金福.牛羊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与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0(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