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虹入 何才远 李富育
(1,四川省通江县三溪乡畜牧兽医站636721;2,四川省通江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636700)
『五花散』治疗牛红眼病的验证报告
黄虹入1何才远1李富育2
(1,四川省通江县三溪乡畜牧兽医站636721;2,四川省通江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636700)
“五花散”是大巴山区的民间验方,由银花、冬花、蒙花、菊花、红花所组成。我们近年来用本方先后治疗耕牛眼睛发红、流涎眼泪120余头,效果良好,对此谈点体会。
2014年水稻收割季节,本乡的耕牛普遍患了群众叫的 “风眼病”,其症眼珠发红,流粘涎眼泪。金碑村九社民间兽医屈养武首先持 “五花散”方来配药,以后邻居相继用同一张药方来配药多付。其原方为金花、银花、菊花、冬花、红花,各药等分。考金花、银花,实为一物,即忍冬科忍冬的花蕾。因此花初放时雪白,次日变金黄,故习惯上有叫它 “双花”、 “二宝花”。除此之外,还未找到其他的“金花”这样药。我们在使用中将金花、银花列为一物,另加入蒙花,共组成了今天所使用的 “五花散”。
牛 “红眼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者成片流行,慢性者仅散在性发生,均以大眼角发红,流粘涎眼泪为其特征。2005年三溪乡曾普遍流行,经过我们治疗的不少于百余头。一般使用 “龙胆泻肝汤”,收效甚微,部分病牛只好向外乡求治。2014年发现此方后,经过化裁,证明疗效可靠。临证中常常遇到这样的病例,病牛一侧或两侧大眼角膜潮红,流涎眼泪经久不止,其他药方治疗无效,严重者患侧大眼角下方被涎泪粘成一片,方圆可达3cm,处以 “五花散”内服,外用生理盐水洗眼,一日三次,一般服药未出两剂而愈,屡用屡验。在审证时,如见黑眼珠生翳者,方中加入蝉衣、柴胡、石决明、白芍,效果亦好。
效验是实,查有依据。 《眼科证笔记》在谈 “目赤疼”机理时说:皆由 “火盛生风,风盛生痰,痰盛气结,势必然也”。以此论述结合方剂组合而推之,银花清热解毒力强,既能清透疏表,又能解血分热毒;菊花疏风散热,平定肝阳,功用昭著;且二药均系疗效可靠的广谱抗病中药,用以解除 “火盛”这个主要矛盾。佐蒙花清肝热,是本 “肝开窍于目”,而目红肿与肝热密切相关;佐红花和血通络,则又为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而设立的,二者合用,有力地解决了“风盛生痰”这个重要问题。再以冬花温肺去痰以助之,则痰祛而气不结矣。此方配伍,五药俱用花,花性轻扬,有轻清归上之意。
其一,本乡金碑村七社,蒲某某养黄母牛,5岁,体重约360kg,膘情中等,怀孕5月,发病已3d。就诊时两侧大眼角发红,白眼珠上起红筋,生稀眼屎,流涎泪,怕光;排尿淡黄;食饮和大小便无大变化。处方:银花80g,菊花60g,蒙花、红花、冬花各50g,共为粗末,开水浸软,一日两次灌服,四次喂完,外照上述办法,喂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两眼。一剂而愈。
其二,本乡桅杆坪村六社,蒲某某养黄牯牛,4岁,体重约300kg,发病一天,就医时两眼大眼角潮红,涎泪点滴而下,将眼睑下毛衣湿透,畜主仿拟五花散:银花60g,菊花50g,蒙花40g,红花、冬花各30g,共为粗末,开水浸软,两次喂完,外用生理盐水冲洗两眼,两剂而愈。
其三,本乡永乐村三社,蒲某某养水母牛,7岁,带仔三月,双眼流涎泪,尤以左眼为重,历时一月多,食欲正常,小便略黄,大便偏干,曾用土法野菊花熬水喂牛,并用珍珠明目滴眼液点眼无效而来就医,我们仿五花散处以银花100g,菊花80g,蒙花60g,红花、旋复花各30g,为粗末,车前草40g,牛耳大黄叶50g煎水渍药,分两次灌服。外用蛇蜕膏点眼,两剂而愈。蛇蜕膏即蛇蜕煅烧存性为末,加入化猪油为膏备用。
“五花散”治疗牛红眼病的明显效果,使我们明确了过去采用 “龙胆泻肝汤”治本病效果不佳的道理。 “龙胆泻肝汤”以龙胆草为主药,该药性味大苦大寒,气味俱厚,性沉而降,直达下焦而善清下焦湿热;佐以黄芩、桅子助主药以泻肝胆之火,复以泽泻、木通、车前仁清利下焦湿热。又火盛恐伤阴血,所以配生地、当归滋阴养血,甘草甘缓,以防诸苦寒药之伤胃。另外,肝喜条达,故佐柴胡以疏达肝气。
本方苦寒直达肝火,其重点在于肝经湿热下注。正如日本医学博士矢数道明在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中指出的: “龙胆泻肝汤为尿道、膀胱、子宫等属下焦之实证性炎症及淋证性疾患常用之方”。又日本医学家浅田宗伯在 《勿误方函口诀》中亦说:“此方虽云肝经湿热,但湿热之治有三:湿热上行,则头痛甚或目赤耳鸣者,宜小柴胡汤加龙胆草、胡黄连;若湿热熏于表而生诸疮者,宜九味柴胡汤;若湿热流注下部……属实证者为宜”。
上述耕牛红眼病,流涎泪,均只见肝火上炎,而未见到明显的湿热下注症状,经使用龙胆泻肝汤类治疗,其效果不若五花散,可能就是这个缘故。
黄虹入,男,四川省通江县人,大专,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畜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