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良权 (贵州省石阡县石固乡农业服务中心 555101)
浅谈秋冬生猪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邓良权 (贵州省石阡县石固乡农业服务中心 555101)
猪疫病是猪养殖的重要危害因素之一,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疫病可能造成大范围生猪无用或死亡的灾害,从而对养殖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带来不良影响。秋冬季节具有降雨少、气候干燥、病菌易大范围繁殖等特征,对生猪养殖的质量与安全埋下隐患。本文主要针对秋冬生猪较为常见的疾病进行总结,并分析其防治方法,以期为生猪养殖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生猪;常见疾病;秋冬季节;防治
生猪发生疫病通常会伴随传染性病菌,从而导致大范围生猪发病的后果。一般来说,生猪的常见疾病包括猪链球菌病、猪丹毒、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以及猪流行性腹泻等[1,2]。秋冬季是猪疫病的高发季节,养殖户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并加强生猪养殖管理,才能充分达到秋冬季猪疫病的控制目的。
秋冬季节生猪常见的疾病通常具有种类繁多难以预防控制、病菌多原性引起疾病多样性、非典型性、高传染性以及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其中,秋冬季节引发的猪疫病多属于病毒性疾病,包括乙脑、传染性胃肠炎、圆环病毒等,该类疾病本身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容易造成生猪大面积发病的后果[3]。其次,由于环境、生猪的生物特殊性等因素,生猪爆发的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等疫病还表现为非典型性疾病;另外秋冬季节病菌大量繁殖,病菌的多样性引起猪疫病的种类爆发性增长,不同的猪疫病给养殖方的猪疾病防治工作增加了困难;此外,部分细菌性疾病容易因病猪长期服用同种抗菌药而产生耐药菌株,从而使病猪抗药性增强,给疾病防治带来不良影响。
具有传染性质的病原体是秋冬季节生猪常见疫病高传染性特征的主要原因。这类传染性特征的病原体来源于生猪养殖的具体环境,包括生猪排泄物、食物、其他生物尸体或排泄物以及腐烂植物等。随着秋冬季节的更替,养殖环境的气温将持续下降,低温环境容易使各个种类的病菌混合繁殖,在广泛蔓延、传播的过程中极易产生新型病菌;生猪在多样化病菌的发展环境中容易发生集体感染,且疾病的危害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免疫接种是生猪疾病防治的重要工作之一,科学的疾病疫苗接种可提高生猪的免疫力,从而降低其受病菌侵入的风险。然而,许多养殖方并没有给予免疫接种工作以足够的重视度,间接造成秋冬季生猪疾病大面积爆发。其次,由于生猪养殖的数量通常较多,养殖范围广,免疫接种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持续期;由此,疾病疫苗的采购、运输、存放以及实用方法等均给免疫接种工作设置了难度;疾病疫苗的无效接种同样对生猪秋冬疫病爆发造成间接影响。另外,免疫接种工作对相关人员的科学理论水平以及实践水平要求较高,但部分人员在此过程中忽略了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使用要点,导致生猪免疫接种失效,对有效养殖形成危害。
秋冬季节生猪疾病大范围爆发的原因还在于养殖管理方面。首先,在饲养方面,养殖未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养殖工作不科学;其中,养殖场地的温度控制不科学,容易造成秋冬季生猪感染流行性疾病;其次,饲料营养性差,生猪的健康生长受阻,同样成为疾病的高发病原。另外,在养殖场管理方面,相关人员未定期做好养殖场的检疫、消毒等工作,导致养殖场细菌大量滋生,直接增加生猪感染疾病的风险。
要达到秋冬季节生猪疾病的防治效果,养殖户必须未雨绸缪,从科学预防方面入手,加大秋冬季生猪免疫工作的力度。首先,养殖户应根据生猪的养殖场所设定适当的免疫监测系统,通过对生猪的养殖实况进行全程监测把控生猪的生理表现;一旦发现生猪具有某种传染性疾病病症,应立即将病猪带离养殖场,并进行科学检疫,避免传染性疾病大范围传播;在撤离疑似病猪后,养殖工作人员应对病猪生长环境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并进行病菌监测,避免病原体残留给其他生猪带来疫病威胁。另外,在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时,养殖工作人员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相关抗菌药物,并严格遵照生猪疫苗注射流程开展免疫接种工作,提升疫苗接种的有效性。
在预防生猪秋冬季爆发疾病的过程中,对于某些不具有免疫疫苗进行防治的疾病,养殖人员可通过使用针对性药物进行疫病预防。在选用预防药物时,养殖人员应首先对疾病进行充分了解,根据疾病的细菌种类、特点以及寄生虫的特征等因素选择药物,从而充分发挥药物在预防秋冬季生猪疫病方面的效用,以达到防治目的。
对生猪养殖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在预防秋冬生猪爆发疫病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发现病猪时,养殖人员应立即进行病猪隔离、处理以及养殖场消毒、清理等工作,避免病原残留埋下病菌隐患。其次,在日常管理方面,养殖人员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消毒液,对养殖场进行定期消毒清理;此外,应请专家定期对生猪进行疾病检疫,避免造成潜伏性病菌造成大面积生猪疫病的后果。总之,只有对生猪养殖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为生猪的健康生长提供保证。
综上所述,由于环境、气温等方面因素,生猪在秋冬季的疫病发病率较高,对生猪养殖和产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养殖户必须从根源抓起,通过药物预防、免疫接种、科学管理等途径开展疾病的防治工作,从而提高生猪养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陈信玲.浅谈秋冬季节猪疫病的防治方法[J].农业与技术,2015(10):187.
[2]夏振峰,武海燕.秋季生猪常见疾病的分析及防治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3(10):27-28.
[3]于广秋.秋冬生猪常见疾病防治方法[J].新农业,2014(22):17.
邓良权 (1978.7-),男,本科,中级兽医师。